本人有效在二十多年前参与过汽车销售,经历过4S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

最早买车就是单纯销售,维修售后都是特约。典型的欧美模式,例如八九十年代最庞大的是上海大众的特约维修网点。

其实本来就没有这个模式,日本车企在中国发明并传染到所有在华车企。堂而皇之的抢了汽修厂、配件商、消费者的各级利益,看到能挣那么多黑心钱,谁不疯狂?再加上那时国内维修、配件市场本身的混乱和不成体系,也给了4s发展的土壤,但最终还是在利益面前自掘坟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人在欧美怎么不开呢?就是看到新兴市场的不理性消费。看看同款车型在欧美和在华的保养数据就知道有多狠了。而且把汽车在国内的保养里程都能降到机油还没达到峰值效果的时间。就是为了让汽车多进几次4S店。不但造成浪费、而且还确立了国人过度“爱”车的理念。

特别是在金融服务和保险方面,4S店更是有很多秘不告人的伎俩和怪圈。形成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扭曲的利益链条。

而大家看到的很多车主维权难,其实并不是厂商问题,很多程度上是4S店的行为。挂羊头卖狗肉,维修车再销售、事故车翻新等,大多和厂家关系不大。

而配件的垄断或者利用质保条款绑架消费者行为,让消费者更是没有办法选择。很多的配件和保养用品也不一定出自厂家。再加上消费信贷、保险的明折按扣更是让消费者如鱼肉。

当然厂家也看到利益所在,高企的4S建店条件和任务,也是4S店不得不无所不用其极的榨干消费者的根源。

欧美汽车市场的成熟,早就摒弃了这种垄断行为和消费欺诈行为,更多的来尊重消费者和遵守市场规则。

现在消费者用脚投票,4S的发展也需要改革。单一品牌或者车型的销售,已经慢慢不能维系4S的利润需求了,汽车销售必须降低沉重的运营负担。剔除庞大的4S体系,车价也能更实惠。

当年很多汽车界人士反对4S模式,早就说过这种模式在中国用不了30年就将被市场唾弃,看到的就是4S的不正常的盈利模式。

任何销售包括汽车,都要遵守市场发展规律和尊重消费者,降低成本挣合理利润才是王道,而不是什么模式。把消费者当鱼肉的思维,必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