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的辛弃疾登上了江苏镇江的北固亭,想起半生的不得志,想起年少时驰骋沙场的那个梦,面对无限江山,他一时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词作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正如诗词大会导师的蒙曼说的:“没有辛弃疾,能有几人知道北固亭”。明代文豪杨慎在《词品》中也评论此词:“稼轩词中第一”。传到现在,这首词也成了年年入选中学课本的作品。

但就是这样一首中学生必读、必背的作品,登上《中国诗词大会》时,却难住了不少人,这多少让人有点儿意外了。这道题是这样的:

词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中的“封狼居胥”指的是谁的战功?

A.霍去病 B.卫青 C.窦宪

这道题的答案是选A,百人团共有30人答错,台上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倒是很轻松地就选出了正确答案。笔者相信这首词百人团的选手应该都是能背上几句的,而“元嘉草草”这一句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但他们显然不理解它包含的典故。

“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草草”是草率的意思,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明明实力不够,非得多次北伐,最后不但自己被拓跋焘抓了,大宋也因此受到重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狼居胥”则是用来形容霍去病的一个典故。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出征匈奴,歼敌七万人,俘虏匈奴屯头王,使大汉北境太平了多年,《史记》记载“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为了庆祝胜利,汉军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之礼,此事就被称为封狼居胥。后来封狼居胥,也就成为了无数武将的梦想。显然,辛弃疾在这里引用霍去病的典故,是有意嘲讽刘义隆:实力不够,却还想着能封狼居胥。

理解了这些,咱们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A。一首中学时就会背的词,却有这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典故,说明在背诗词时,有太多的朋友只知死记硬背,根本没有想过每个字句的意思。事实上,就辛弃疾这首词来说,不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无法领会他当时的心境的。

对于辛弃疾这首词,很多朋友都认为写得是豪情万丈,毕竟词中出现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的句子。而且辛弃疾的平生之志我们也知道,一生渴望能北伐抗金、重整山河,却偏偏南宋朝廷懦弱,让他半生赋闲。所以此次年过6旬的他再次被重用,按理说应该是很开心的,因此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这首词是充满豪情的。但事实上,辛弃疾当时的心境远比我们想得复杂。

一方面,这不是朝廷第一次拉他出山了,以前每一次朝廷只是为了面子,拉出像他这样的一帮主战的老臣来做做招牌,其实并不会有什么具体行动,辛弃疾担心这一次又会是这样。另一方面,辛弃疾又担心主战派好大喜功,犯了刘义隆“元嘉草草”式的错,让南宋陷入危局。最后,他也担心自己的年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己已是这样的年纪了,他不知是否还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所以,辛弃疾写此词时,真的谈不上豪情万丈,他的内心是很复杂的,而全词的基调也是悲壮苍凉的,这一点和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很像。

辛弃疾写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爱用典故。最多的时候,他曾在《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一词中,连用了6个典故,一句一个,如果不仔细理解每个典故的意思,是很难读懂的。对于他这一特点,后世有些文人是不喜的,觉得他这是在卖弄文采。但从他的词作写出来的效果来看,他基本上能把典故用得不着痕迹,这一点是一般文人很难做到的。只是对于喜欢辛弃疾词的朋友来说,在典故上多下功夫是必不可少的了。如果这道题让您来答,能答对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