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要选出一个对现代人居住环境影响最大的人,已经逝世55年的柯布西耶必须榜上有名。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现代主义建筑奠基人,功能主义建筑泰斗,20世纪建筑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每个建筑专业学生必读的大师。

17个建筑作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生致力于让人们有更好的居住环境,还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创始成员。

他是贝聿铭的“男神”。

1935年11月,18岁的贝聿铭在波士顿接待了前来造访的柯布西耶。

他后来回忆道:“和柯布西耶在一起的两天,可能是我建筑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安藤忠雄选择成为建筑师的精神领袖。

20岁的安藤忠雄这样说:“在大阪道顿崛的‘天牛’旧书店,我发现了一本柯布西耶的书……瞬间直觉告诉我:‘就是它了!’”

当时他钱不够,又怕其他人把书买走,就把书塞到书堆底下,每次经过还要去检查,直到等了近一个月,才攒够钱买下。

赫鲁晓夫楼

连前苏联主席赫鲁晓夫都十分认可他的建筑理念,并依此在苏联推广了一种标准化的四五层楼住宅,又被称为“赫鲁晓夫楼”。

就是这些小楼,让无数苏联百姓第一次触碰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生活。

可以说,他的建筑理念影响了世界上无数人的住房环境。

知名度并没有那么高的柯布西耶,何以拥有这般影响力?

正如企鹅·兰登出版社把图书从上层阶级专属的昂贵品,变成普罗大众都能消费起的平装书一样。

柯布西耶也给建筑界来了这样一场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3年,柯布西耶为母亲建造的小屋内景

想象一下,20世纪初欧洲,以繁复的装饰、厚重的屋体结构为主流。

这个时候,年轻的柯布西耶突然站出来反对这一切,他认为建筑不应该再象征对宗教的顶礼膜拜和不可企及的上流社会。

他敏锐察觉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建筑材料、建筑方式呼之欲出,现代都市即将到来!

他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让住房回归居住本质”等概念,并设计出可以批量生产的楼房, 人类的居住模式因他而改变。

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朗香教堂……柯布西耶这些代表作,将很多在当时颇为先锋的建筑理念变成现实并被后人沿用,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他也是画家、雕刻家、家具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其 一生辐射半径是难以想象的广大。

甚至有人说:“无论是他的精神世界还是对人类的贡献,柯布西耶都称得上二十世纪建筑界唯一的巨人。”

柯布西耶之所以有这般成就,与他年轻时一场长达10年的旅行分不开。

1902~1911,柯布西耶开启了一场长达十年的绘画壮游,瑞士、意大利、德国、希腊、土耳其……

从伊斯坦布尔和罗马的城市轮廓到装饰细节,从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的重要遗址到乡间的风光,那些壮美的建筑、异国的景象,无不刺激着这个年轻人敏感的神经。

“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意义。”

对于柯布西耶来说,这场旅行中的亲笔画作,记录了自己成为建筑师和画家的灵感来源。

现在,这些珍贵的画作都集结在《从让纳雷到柯布西耶:一位建筑师都绘画旅行》一书中。

注:柯布西耶原名让纳雷,1920年改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部分柯布西耶的早年画作都未曾面世,这也是第一次系统化地将他早年画作集结出版。

每幅画作都配有详细的解读,由柯布西耶的迷弟——美国著名建筑师、迈阿密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雅各布·布里哈特负责。

他花费十余年时间研究柯布西耶的旅行绘画,期间还重走了一遍当年的旅行路线,从巴黎勒·柯布西耶基金会庞大的资料库中,整理出这175幅旅行画作。

柯布西耶东方之旅线路。书中有高清大图

还罕见地整理出柯布西耶的旅行地图。

对学生、建筑师、建筑和绘画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了解柯西耶建筑思想形成的难得读本,更是一本精华版的旅行指南和地图册。

1965年,78岁的柯布西耶从自己住的小木屋出发去游泳,一头扎进一望无际的欧帕提亚海,再也没有回来。

对今人来说,已无缘与他面谈聆听,那不妨从这本书开始,认识柯布西耶丰富而神奇的“视觉思维”。

限时特惠价 68 (图书定价 98)

10月22日23:59特惠结束

瑞士拉绍德封

1887年,柯布西耶出生在瑞士的“钟表之城”拉绍德封,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中。

从19世纪起,拉绍德封就是瑞士最大的钟表制造基地,整个城市的布局也像棋盘一样,整齐有序。

从小就生活在“机器之城”的柯布西耶耳濡目染,因此,他后来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的理论,不足为奇。

早年柯布西耶在家乡的艺术学校学习设计和雕刻,后来又在法国和德国学习建筑。

自嘲不是“科班”出身的他,发誓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每一分钟都要竖起耳朵,擦亮眼睛,吸纳每一条建议,留心每一次交谈,力争把所看所听所想都记录下来”。

旅行中的柯布西耶

在启蒙老师艾普拉特尼尔的鼓励下,柯布西耶从家乡瑞士拉绍德封的艺术学校毕业后,开启了一场旅行成年礼。

在欧洲,这被称为“壮游(Grand Tour)”,是一种贵族的成年仪式。参与者将穿越欧洲,亲历名胜古迹。

对柯布西耶来说,这场旅行奠定了他一生建筑思想的格调。

他动用了一切他能掌握的媒介来记录自己这场壮游。

铅笔/墨水/水彩、速写/透视/视觉笔记、建筑细节/光线律动/色彩变化……

跟着他的笔触,时而在雅典卫城远望神庙,时而在慕尼黑细品教堂的瑰丽装饰,时而与著名的作家、艺术家一起,学习建筑和艺术中的新理念。

在书中,作者按柯布西耶的足迹,以瑞士、意大利、欧洲、德国、东方之旅五个专题,为柯布西耶的画作做了细致的分类和讲解。

比如这两幅图,同样是画山谷。

左边是写实速写,右边是抽象化写实速写。

写实速写是完全根据眼前所见来描绘世界,而抽象化写实速写意味着作者会通过简化细节、夸张某块区域色彩的方式,来阐释其所见,以便观者能够识别作品背后的理念。

再看看这四幅图的对比,你能说出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绘画方法吗?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是:

轴测、风景透视、街景透视、鸟瞰

在创作时,柯布西耶非常注重身临其境的感受。

比如这幅锡耶纳教堂内部的写实速写,柯布西耶只强调了光在空气、材料和颜色中的律动。

把它和实景照片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他以夸张的群青色描绘空间,改变颜色与明暗,将水平条纹带的表面处理成非单一的纯色,反而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墙壁颜色和明度从来不会是均一不变的。

怀着对古典建筑的崇敬之心,柯布西耶在帕特农神庙、万神庙、苏莱曼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庞贝古城里流连忘返。

他顾不上二等舱里拥挤的环境、旅馆里咬人的跳蚤和臭虫,只是“贪婪”地四处观看,勤奋地画画、写日记,记下沿途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并这般许下了自己的终身志向:

做一个合格的建筑师!

只有当你跟着柯布西耶走完这趟旅程之后,你才会明白他为什么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为什么提出“家具是人类肢体的替代物”等一系列叛逆观点。

萨伏耶别墅,1930年建成

马赛公寓,1952年建成

朗香教堂,1955年建成

也会更加理解他建筑设计风格的变化。

即为什么他早期设计出如萨伏伊别墅这般理性、经济、充满逻辑、堪称现代主义建筑典范作品。

后期又坚持要打造集住房、商业街、幼儿园、食堂、健身房甚至电影院于一体的马赛公寓,还有饱含强烈情感、粗野奔放却又精巧灵动犹如天外来物一般的朗香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