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见有些专家说,年轻人不要读老子,道家是出世的,适合上了年纪的人读。

我认为,这样解读经典不合适。《道德经》五千字流传千年,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什么人都可以读,和年纪没有关系。任何一个人,其实能学到老子的三分智慧,都可出人头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慧1:一个人要脚踏实地做事,不要好高骛远。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一个人要脚踏实地做事,不要好高骛远。

我出来工作十几年,和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发现一点:社会上聪明人很多,笨人很少。

人太聪明,就容易算计,喜欢走捷径,不肯踏踏实实做事。聪明人想法多,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对于眼下的小事,却不愿意做。所以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成功的人,不一定聪明,但一定实干。笨的人,只要下足功夫,也可以实现目标。

老子早就告诉我们规律:

难的事情,从容易的地方做起,一点一点解决,再难的事情都可以做成。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一件一件的小事,积累起来,就会有大成就。

一个人只要脚踏实地做事,不好高骛远,保持这种心态,最终都可以成大事。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慧2:一个人要舍,才能得,得到本性觉悟。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做学问,要每天进修,精益求精。

练心性,要每天减舍,明心见性。

一个人懂事以后,思虑和欲望,就会越来越多。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反过来被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奴役,从而失其真实的自己,变得焦躁不安。

老子说的修道,就是修炼自己的心性。

人天性简单,后天的成长和社会环境,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成年人的世界都是沉重和压力。

放下压力,得到自在,是可行的。那就是做减法,要舍,才能得。

舍去多余的欲望,舍去胡思乱想,舍去自作多情,舍去担惊受怕,舍去一切你不想要的思想、情绪和负担,这就是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当一个人真正能做到舍去一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会得到清静。人活在清静中,静极而徐生。一些本来的,天性中的东西,就会徐徐地生发,这是人类潜意识中尘封的智慧和觉悟。

老子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它,所以勉强称之为“道”。一个人有了觉悟,一点通,则万事通,就是悟道。

智慧3:想要保持好的状态,人要学会适可而止。

贪婪,是大多数人的弱点。

贪心占小便宜,最终会坏大事。这样的案例,身边比比皆是。

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对一些人事物,非常喜爱,就会大破费,费心神,费财物;什么东西都收为己有,不愿意分享,这样的行为,迟早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上海滩一代枭雄杜月笙,他的钱财多不可数,在临终之前,他让家人把所有欠债人的契约条全部烧掉,公开声明不再追讨。家人不明白为何,杜月笙说,我这是保住你们的命。

这里面的逻辑,不用解释,大家都能明白。

“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说这些话,都是规律,杜月笙虽然不读老子,但他懂这些规律。钱财散去了,可保住人的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字,可字字是经典,值得反复品读和运用。

当然,一个人学到老子三分,就已经足够用了,可出人头地。如果学到老子的十分,那就是超凡脱俗,到另一个其他人望尘莫及的境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