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cici

编辑:橙子

最近一位教师朋友向我吐槽:十一长假前,学校要求老师对部分同学进行家访。她发出了家访需求后,在约定时间按照地址来到一位同学的家中。却发现这位同学住在本市知名富人区的别墅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家门后,朋友越看越不对劲,孩子的父母也表现得很不自然。给她倒水时,竟然都找不到杯子。她还发现:这个“家”里竟然没有孩子的学习桌。最后不得已,爸爸说出了让朋友哭笑不得的实情:“家里最近等拆迁,居住环境不是很好,我们担心老师会因此歧视孩子,才特意租了个别墅。”

记得我们上学时,老师会定期来家里进行家访,和家长沟通,还要写家访报告。而现在,父母和老师间的交流大部分都在“微信群”中,但在群内基本上是为了沟通作业和一些班级事宜,没有办法对每一个家庭做具体了解。作为老师,想要因材施教,也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才能给予恰当的指导。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家长而言,听到老师要家访,就会变得紧张兮兮。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老师家访,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怎么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会在什么情况下家访

最近《中国新闻网》报道,在国务院印发的一份教育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落实家访制度,加强家校联系。这可能预示着相对减少的家访,又会变成常态化的家校沟通。那么老师会在什么情况下家访呢?

一般来说,家访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在学期一开始,或者学期末,有些老师就会进行例行家访。内容无非是跟父母做深度的沟通,了解他们对孩子教育的理念期望等等。

有的时候,如果孩子在班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屡次教育都有没有太好的效果。可能就会通过家访,在家庭教育中找寻原因。有位闺蜜说,她的女儿上幼儿园后,几乎不吃所有的蔬菜。班主任就约好了周末家访,参与了他们的家庭聚餐才知道,闺蜜平时总是在暗示女儿,逢人便说:“她不爱吃蔬菜。”找到问题后,家校一起努力,女儿也开始吃蔬菜了。

家访的目的是什么?

在网上我看到有很多家长,内心是很抵触老师家访的。除了紧张之外,可能还觉得老师家访是为了看家庭条件,或者是认为老师家访还要张罗招待。其实,了解了家访的目的后,或许大家的看法就会有所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

跟大多数父母想的不同,老师到访家中,并不太看重物质环境。而是会看家中是否整洁有序?孩子有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书架上有什么书?家长有没有什么别的兴趣爱好。

这位教师朋友说,她家访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一家四代住在小房子中的同学,虽然陈设简朴,但是家中非常整洁。在阳台上还特意为孩子开辟了独立的学习空间。就像家庭环境反映的那样,这位同学也非常自律自强。

2、了解家长的情况

在孩子的教育上,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家庭的教养方式和理念,是会体现在成员关系上的。在家访时,老师还会去了解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平时谁在教育孩子,以及家长的职业、社会资源和时间自由度等等。

3、全方位了解孩子

在学校时,老师只能看到孩子的一个侧面。对他们的理解也相对片面,只能拿平时课堂表现,班级活动表现来衡量孩子。但是在家访中,老师就会看看孩子平时的爱好,在看什么课外书。这样更有利于根据孩子的特点提供教育。

家访时父母注意这些事儿

虽说家访是老师的日常工作,但是对于家长而言,也是全方位向老师展示家庭,咨询孩子家庭教育方式的好机会。所以除了自然而坦诚外,还需要注意下面这些方面。

首先,要保证家庭教育的参与者都“出席”

在和老师约好家访时间后,建议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出席。爸爸妈妈尽量不要加班或出差,也不要因为害怕老人“溺爱”孩子的情况穿帮,刻意回避家中的老师。其实每一个参与孩子教育的人都在场,才能让老师了解真实的情况。

其次,不要刻意炫耀家庭环境或经验。

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对父母,为了让老师对自家娃“另眼相看”不惜重金租下别墅,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方式。即便家中确实殷实,也没有必要用物质向老师炫耀。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长本身就是教育工作者,还可能会出现:“我比你懂得多。”的心态,但是术业有专攻,侃侃而谈地炫耀专业知识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最后,无须过分盛情

也有一部分家长,听说老师要来家访,恨不得摆出过年过节的架势来招待,希望老师能关照自己家孩子。然而一般老师一天会走访十几个家庭,每家的时间不过也只有半小时。无休止的介绍和询问会打乱老师工作的秩序。也不需要强留老师吃饭或准备礼物,只要准备一些日常的饮料和水果就可以了。

Cici有话说:

其实作为家校沟通最集中,最深度的环节,家访不但是老师了解孩子、了解家长的好机会,也是家长了解老师的时机。从这个角度看来,家访是大家都“做自己”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