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一起看地图】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也许,许多的人是从李健的《贝加尔湖畔》这首歌里所了解到贝加尔湖。其实“贝加尔”一词,是来源于布里亚特语,意为“天然之海”。湖水由安加拉河流出,从其宽阔的石子河床上迅疾流逝,一路向北奔向叶尼塞河,最终汇入北冰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贝加尔湖狭长弯曲,宛如一轮明月镶嵌在西伯利亚南缘,被人们称为“西伯利亚的蓝眼睛”。其实,它也与我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古时,“北海”、“于巳尼大水”、“小海”、“柏海儿湖”等都是我们曾经对贝加尔湖的称呼。

直至明清时期,贝加尔湖的归属

贝加尔湖在我国记载中的初现

史书记载,公元前三世纪左右,中国历史上的丁令族已散居在贝加尔湖一带。丁令在我国商代时期是属于“鬼方”的一个部落,当时的“鬼方”已经与商建立联系,甲骨文中便有关于“鬼方”的记录,武丁时还发生过讨伐“鬼方”的战争。

后来“鬼方”演变成“戎狄”,这里的“狄”就是丁令的前身。春秋时期他们分布在黄河流域、太行山东西,其后逐渐北徙,越过大漠,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以丁令的名称出现在贝加尔湖周围。公元前三世纪末,丁令被匈奴征服,成为匈奴奴隶制国家的被统治部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贝加尔湖以东的滨海地区,则是曾住着肃慎族系先民肃慎,也是女真和满族的祖先。肃慎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便已表示向周“臣服”,而今天的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下游两岸都是肃慎的范围。

在周代的文献中,明确记载着这是周的“北土”《左传·昭公九年》:“肃慎、燕、毫,吾北

土也。”汉化后,肃慎改称招娄,由夫余管辖,而夫余则是由汉王朝玄菟郡统辖。西汉之时,匈奴崛起,开始把贝加尔湖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匈奴开始长期控制贝加尔湖等地

匈奴奴隶制的国家大概存在了二百多年后,由于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加上内部各族人民的反抗和汉王朝对它的打击,到公元前一世纪中,开始四分五裂,形成了南北两大支势力。北支是以郅支单于为首,南支是以呼韩邪单于为首。

公元前五十一年(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赞谒称臣”,归附了汉王朝,汉与匈奴“合为一家”。西走的北匈奴郅支单于,在公元前三十六年(汉建昭三年)为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西域校尉陈汤所击杀,北匈奴宣告灭亡。

南匈奴在呼韩邪单于领导下,复“立庭”于今鄂尔浑河西岸喀喇巴尔嘎逊地方,统治匈奴及其所属各部,并上书朝廷自请“世世保塞”,为汉守卫北方领土,匈奴成为汉王朝的属部,其统治下的包括贝加尔湖地区在内的北方领土都是汉王朝的属地。

匈奴归汉后,散居在贝加尔湖地区的丁令族,一部分内迁至河西走廊和河北、陕西、山西境内。丁令族众,有的还参加了汉王朝的军队。西汉末年,王莽建立十二部军,其中就有丁令人,东汉时,严尤率领乌桓、丁令军屯成代郡,丁令族汉族以及其它兄弟民族继续共同发展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汉初年,匈奴又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继续对汉“臣属”、同时大批内迁,入居汉地,汉王朝派使者“监护之”,保护其安全住牧。北匈奴则分裂叛汉,连年不断掠夺南匈奴牲畜人口,于是,东汉王朝开始坚决打击北匈奴的侵扰活动。

在汉和南匈奴、鲜卑,丁令各族的打击下,一部分北匈奴向西“远遁”,一部分则随南匈奴移居阴山,河套一带,留在大漠以北的还有十余万落,后来并入鲜卑族中。公元一世纪起,蒙古高原和贝加尔湖地区先后转入了鲜卑族政权的统治。

这里的鲜卑,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原是“东胡”的一支,汉代始称鲜卑。匈奴强盛时鲜卑“役属”于匈奴。东汉初年,鲜卑归附汉,汉王朝授予鲜卑各首领以“主”、“侯”称号,至此确定了汉与鲜卑的君臣统隶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突厥兴起,带贝加尔湖等地归降

后来,随着匈奴奴隶制国家的崩溃和南匈奴归汉,贝加尔湖地区成了汉王朝的属地。鲜卑族进入蒙古高原后,贝加尔湖地区便在我国鲜卑族政权势力控制之下。贝加尔湖以东、石勒喀河一带,还是拓跋鲜卑部的发祥地,而拓跋鲜卓是我国历史上北魏王朝的创建者。

在四世纪中,拓跋鲜卑部进入黄河流域建立北魏政权,蒙古高原遂由柔然(即蝤蠕、茹茹)“转徙其地”。柔然是北魏的属部,向北魏“岁贡马畜貂豹皮,冬则徙渡漠南,夏则还居漠北。”而后,鲜卑族政权统治北中国地区达一百多年之久。在其统治时期,贝加尔湖地区则是在鲜卑族政权管辖范围内。

六世纪中叶,突厥在蒙古高原崛起,不久北方贝加尔湖地区成了突厥统治范围的一部分。等到了可汗俟斤死后不多久,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大致以今阿尔泰山为界,阿尔泰山以西属西突厥,阿尔泰山以东属东突厥。

隋王朝建立之初,东突厥不断侵扰隋地,公元583年(开皇三年)隋文帝杨坚发兵分道进讨,东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受伤逃走。随后便向隋朝招降,原先归突厥统治的蒙古高原及其以北地区各部族都转属于隋王朝。这时隋的统治范围:“远穷北海,皆为臣妾”,到达贝加尔湖地区。

七世纪中叶,我国唐朝政府正式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设置了行政机构。而后隋政权崩溃,东突厥(史称后突厥)开始雄据蒙古高原,贝加尔湖复归突厥。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发兵东突厥,颉利可汗被擒后安置在长安,贝加尔湖等地归属唐朝。

到了十世纪初,我国契丹族兴起,建立辽朝,统治中国北部。贝加尔湖以东直到滨海地区,也在辽政权的管辖范围内。《辽史》记载辽朝的疆域时称:“虎视四方,强朝弱附”,“东至于海”,“西越流沙, 莫不率服”,“幅员万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兴,在贝加尔湖等地设行省

十二世纪初,辽朝统治下的女真族完颜部兴起灭辽,建立金朝,继辽统治中国北部,贝加尔湖以东直抵滨海地区,都在金朝的管辖范围内。十三世纪中叶,蒙古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定都大都之后,漠北地区虽然不再是政治中心所在,但其作为蒙古龙兴之地以及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所在地,战略地位和政治意义依然重要,因此元廷极为重视对漠北的管控。

其实,在元朝在岭北行省建置前,漠北地区形势大体经历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争夺、元朝与海都的争夺、手握重兵的漠北出镇宗王频繁入继为帝等三个阶段演变。直到皇庆元年(1312年)元朝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

岭北行省下辖和宁路总管府以及称海宣慰司,辖境东至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西至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南隔大漠与元朝腹地相接北至北海(今西伯利亚北部,贝加尔湖)之地。

十四世纪元亡明兴后,贝加尔湖以东直达滨海地区,仍然是中国的版图。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元顺帝北逃,继续称元,仍然管辖着贝加尔湖以东直抵滨海地区。

明朝末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满族崛起,他们的部族首领在没有入关统一全国之前,即已统一了西至贝加尔湖、东至海的广大地区。后来清入关,统一全国,这个地区便又一次地在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

尼布楚条约定,贝加尔湖失

从上述来看,其实贝加尔湖等地,一直在我国的统治之下。然而,在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出现了一个极大的变数,沙俄匪徒波雅科夫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的黑龙江地区,揭开了沙俄掠夺中国领土的序幕。

1653年,俄国首次派遣巴伊科夫使团出使中国,使团于1656年3月抵达北京,向清政府表达“和睦相处”的愿望。由于巴伊科夫拒绝按中国礼节行三跪九叩之礼,使他出使中国的目的归于失败,于同年9月离开北京回国。

此后,俄国政府又两次遣使来华,但均未能达到目的。中国由于黑龙江流域问题的坚决立场,而未使巴伊科夫及其后的使团达到目的。

1657年,沙俄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清政府曾一度派兵收复过雅克萨,随后多次敦促沙俄进行谈判,然而俄方却置之不理。1685年,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将军彭春等从瑷珲起兵,分水陆两路围攻雅克萨,俄方被迫答应撤退。

但是,清军一离开,俄军又偷偷开进雅克萨城重建据点。1686 年,清军再次围攻雅克萨城,俄军伤亡惨重。在清军即将大获全胜收复雅克萨城之际,沙皇政府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

大清王朝为了表示诚意,主动宣布停止攻城,无条件停火。后经中俄双方反复谈判,于1689年9月7日正式签字达成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和外兴安岭至海为界,南部属中国,北部归俄国。

按照清王朝历代皇帝钦定的说法,《尼布楚条约》是清王朝同外国正式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而且还是一个外交平等条约,并为清王朝赢得了长达170年的和平,从而使得清王朝有时间和精力专心对付西北部的叛乱。

然而,该条约不仅让清王朝主动放弃了从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中华领土,而且帮沙俄政府确立了对西伯利亚的合法占领。在康熙死后的第五年,雍正与沙俄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从而彻底放弃了贝加尔湖以南的广大领土。

此外,在《尼布楚条约》之前,沙俄仅有小股土匪入侵中国,其余的大部分军队都留在西边跟西方列强对耗。和中国相比,欧洲诸国才是俄罗斯的强敌,此后的170年沙俄未能大举犯我边境,其原因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