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病毒进入细胞后首先形成的产物,在肝细胞核内可形成微小染色体。cccDNA作为HBV复制的中心,对乙肝病毒的复制和持续感染状态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来自中国科学家黄爱龙教授团队通过研究cccDNA通路,发现新型抗乙肝病毒的小分子化合物,该研究成果已发表至国际肝脏病学领域的顶级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中科院JCR分区1区,影响因子20.582)题为“Dicoumarol, an NQO1 inhibitor, blocks cccDNA transcription by promoting degradation of HB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BV cccDNA在肝细胞核内持续稳定的存在,被认为是HBV感染慢性化、抗病毒治疗无法彻底清除以及停药后肝炎复发的最主要原因。因此,HBV cccDNA持续沉默是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目标。病毒蛋白HBx对HBV cccDNA的转录过程发挥关键作用; 抑制HBx功能,则可能抑制cccDNA转录。因此,HBx蛋白是抗病毒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靶点。

该项工作以病毒蛋白HBx为靶标,通过HiBiT-tagged HBx 蛋白检测系统,寻找到一个靶向作用于HBx的小分子化合物:双香豆素。在HBV感染细胞模型和人源化肝脏小鼠模型中,双香豆素均可显著促进HBx蛋白降解,进而显著抑制HBV cccDNA的转录。进一步机制解析发现双香豆素可作为细胞NQO1抑制剂,解除NQO1对HBx蛋白的保护作用,从而促进HBx蛋白经泛素非依赖的-20S蛋白酶体途径的降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项工作首次揭示宿主因子NQO1在调节HBx蛋白质稳定性和cccDNA转录复制中的重要功能;靶向病毒蛋白HBx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将有助于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近年来,黄爱龙教授团队围绕乙型肝炎病毒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多次发表在国际肝脏病学领域的顶级期刊《Hepatology》和《Journal of Hepatology》。该研究成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项目编号:81861168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81922011和81871656),以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庆市高校创新群体和重庆市科委项目等资助。

本期编辑:木木,本文转载自: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