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代学校课程与教学对家长和社会的透明,师生关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越发紧张。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重罚”是常识,法律规定的不得体罚,学生要求的尊重,家长要求的不得委屈了孩子,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严格”的度,愈发难以把握。

再者教师的教法与学历被拿出来评论——若该老师过于年轻或学历一般,家长始终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若学生不喜欢老师,那么家长要闹;若该班级成绩不好,家长又要闹。其实不仅是教师难做,家长也难做——既要担心各种升学压力,又要担心学生遇到“不合格”的老师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

在民国时期,有那么一个学校,老师不高兴便开骂,讲课随心所欲,学生却对此感觉无比骄傲,很多学生不仅考上哈佛,还成为各行各业的领袖,这是为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学校就是西南联大。《无问西东》中有一幕,物理老教授在轰鸣的雷雨天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在战火中,学生和老师仍旧在讨论学术问题。在中国大学史,最辉煌的就是西南联大时期,在那最艰苦的岁月,却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成就。汪曾祺回忆他在联大的岁月,感受最深的就是自由。

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专业与课程,何兆武入学时是建筑系,又转入机械系,又改入历史系,又在研究生时期选择哲学系,又进入外文系。这频繁的换专业,也从未有人说什么,放在如今,这样的学生怕是要被学校和家长骂心思不定,难成大事。但在当时,受“兼容并包”思想的影响,西南联大将自由一词贯彻到底。

不仅学生,老师也很有个性。著名诗人闻一多,边抽烟边讲《离骚》,在课上和学生一起吞云吐雾,用他那写出《女神》与《天狗》的才气,将文人的“神经质”与“浪漫”发挥到极致。

刘文典,在课上不高兴了便破口大骂,一学期只讲了半篇《海赋》。沈从文在课上大大方方推崇《金瓶梅》,物理学家周培元可以和学生争得面红耳赤。金岳霖的“符号逻辑”,是他的得意门生王浩的专场。王浩后来入哈佛深造,不到两年便拿下了博士学位,原因竟是早在大学期间,该门课的内容已经全部学过了。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位自由养尊处优的公子与小姐,为了祖国的建筑事业跑遍大江南北,为无数的建筑进行测绘与记录分析,后来在清华开创了建筑系,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先驱。后来因战乱颠沛流离,两人也从未放弃自己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这样自由而又充满学识的氛围,为祖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盛世文人用笔端描绘壮丽河山,乱世文人用傲骨撑起民族的脊梁。他们用自己的学识,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祖国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西南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