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很少起波澜的现代诗坛,因为余秀华变得热闹起来了。说起来,这些年写诗的文化名人并不少,易中天、马未都等人都会在个人社交账号晒诗,马未都甚至做到了一天一首。而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更是用长诗的形式写了篇《饺子歌》。然而,这些文化名人对诗歌的厚爱,似乎都没有引起如余秀华这么大的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红是非多,红了后的余秀华自然要承受压力,甚至她每发一段文字,都会被不少网友“拿着放大镜”来看,来挑挑毛病。近日,余秀华就又一次被挑了回刺。

近日,由著名导演陈传兴先生指导的文化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国公映,这件事自然吸引了很多文化青年的关注,余秀华也发文表示祝贺,她用了这样几个字眼:叶先生年事已高。

就是这几个字,让余秀华又一次被嘲笑。此片的主演是知名教授叶嘉莹,她在诗词界、教育界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笔者有幸去听过一次她的课,走廊上站满了人,连落脚的地儿都没有,进不来的同学甚至爬上窗户,只为听她说一说唐诗宋词。叶教授最令人敬佩的,是她在国外本就已经是常春藤大学的终身教授,却毅然回国,甚至捐出了几千万用来弘扬诗词文化,而自己却是粗茶淡饭过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秀华叫一位女教授“先生”,这让很多网友接受不了。有网友嘲笑她是没文化,也有一些强势女权网友认为她不尊重女性,骨子里就有男尊女卑的想法,她们认为:厉害的女性为何就要叫她先生,难道先生这两个字就比女士二字要更牛吗,骨子里就是觉得女子低人一等?

面对些质疑,余秀华不改有骂必回怼的风格,霸气回应:先生在这里是老师的意思。为了反驳觉得女子低人一等的说法,她也表示自己说的这“先生”二字,真正配得上的男人没几个。

对于有多少男人配得上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这用“先生”二字来称呼一位女教授的事,这一次余秀华是不是真的错了呢?在笔者看来,这件事并不简单。首先,叫叶嘉莹女士为“叶先生”,并非余秀华一人这么说,多年来一直有这个叫法,甚至有不少人称她是“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这个叫法其实都是为了表达对叶教授的尊敬。这一点,和叫杨绛女士“杨先生”是一个道理。所以说,如果这种叫法真的错了,确实不是余秀华一个人错了。

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呢?我们就得弄明白“先生”二字到底有几层意思。“先生”并非是现代人的发明,早在《论语》和《诗经》中它就已经出现过,而且在各朝各代、各种语境里,它的意思也相差较大,作名词称谓用它所指代的人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形容有学问的长辈:《孟子》曾有云“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里的“先生”其实和性别无关,单纯指的是有学问的长辈。《论语》和《战国策》里,也都有这种用法。

第二种是对老师的称谓。这种用法首次出现是在《曲礼》一文中:“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这里的先生指的就是教书先生。

但古代的实际情况是,在家族里有学问的长辈往往是男性,而在学堂里教书的老师也往往是男性,于是久而久之,这个本来不带任何性别色彩的词,就变成了对男子的特定称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明清笔记小记,如《醒世姻缘传》等名作中,我们还能看到“女先生”这种说法。说明在那个时候,“先生”本身也没有性别指向,它前面可以上形容词“女先生”、“男先生”。

现代人用先生来形容女性,往往是对一个女性莫大的尊重,除了杨绛、叶嘉莹等人被叫作先生外,一些研究生在叫自己的女性导师时,也爱用“先生”二字,也是出于对她们的尊重。不管是从这么叫的初衷来说,还是这个词本身的词源来说,余秀华此次被嘲确实有点儿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有网友也提出,一个词从诞生之时开始,就已经有了生命,它就是随着时间在不断发生改变的。先生这个词,现在绝大多数下就是指男子,已经没有任何褒义的成分了。那为何大家还要坚持这种不伦不类的女先生的叫法呢?这多少会让不了解情况的人,产生困惑。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您会叫自己尊敬的女性为先生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