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笛导言

数码时代,机器迭代速度嘎嘎快,但别怪我毒舌,那贬值速度也是……,就算你家收藏了初代大哥大,拿出来也只能当个记忆;

要想收藏的物件愈久弥香,就要注意选择正确的品类——来自机械时代、兼具机械美感与实用功能,再被“孤版、绝版”这一类词汇加身……

古董相机,新一轮收藏热潮早已暗涌不断。

一百年前“VR”也是洒洒水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体相机 藏品来源:风笛艺术丨图源于风笛艺术电商平台

“VR”看片儿,瓜众们应该不陌生吧。

站稳了我跟你说哈,其实一百年前的瓜众们也早就对此毫不陌生了——没错,立体影像系统嘛,很早已经出现了啊。

19世纪30年代,摄影术诞生以后,一些热衷于发明(折腾)的人士们不满足于单镜头相机拍摄出的二维照片,他们觉得,既然人类双眼能看见这长这宽这高这透视……,那咋就不能用相机拍出来呢?

所以这玩意儿就诞生了……

▲古董双镜头立体相机丨风笛艺术收藏丨图源于风笛艺术电商平台

这是一台双镜头立体相机,装着两个相同的镜头,镜头间距为64—65毫米,可同时拍摄两幅近似的照片……有的小盆友一定很晕,这样拍出的照片就有立体效果吗?

嘿嘿,让我们来捋一捋科学原理哈!

早在古希腊时代,欧几里德就已经发现,人们左右眼所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当然这也就是人们能够洞察立体空间的主要原因,用一个术语来概括就是:双眼视差(binocular paralla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如果相机也能模拟出人类的“双眼视差”过程,是不是就能拍出立体影像了呢?

还真可以(如果要求不高的话),双镜头立体相机就拍出了“初代3D照片”,不过这种照片还需要与之配套的立体观片器,才能最终呈现人们想象中的“立体”效果。

▲老式立体观片器丨风笛艺术收藏丨图源于风笛艺术电商平台

把“初代3D画片”放置在它的照片夹具上,前后移动推拉,将照片调整至适当位置,即可看到立体影像——据小编亲身体验:激动,当古董3D照片在眼前最终成像,有种瞬间穿越回到过去的“立体感”……

▲老式插图片卡的立体观片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美国好莱坞的立体电影《非洲历险记》的首映式(局部)。 J. R. 艾尔曼 摄

而且,观片器还不止一种。有资料显示,早在1851年伦敦的世博会上,就有量产的立体相机及观片设备展出——什么VR,讲真也不是啥新鲜话题了好吗!?

▲图源于风笛艺术电商平台

这台英国19世纪的“VR”,采用折叠式设计,通体用胡桃木制作,上层可以调节不同角度方便观看,下层配有抽屉可放置立体照片。

更有趣的是,抽屉里的立体照片包罗万象、趣味十足。据说,不少好家子、发烧友,还能收藏到装帧精美、画面有趣、文字详细、能呈现历史事件的佳作。这让百年前的立体照片,顿时变身为能够欣赏把玩的艺术品。

小编不禁暗自YY,要是能像集邮一样,来个主题系列收藏,也是件能够睥睨朋友圈起码半年以上的事情吧?名媛(含男性)照,low到爆。

终极膜拜对象:大画幅相机

▲大画幅相机藏品来源:风笛艺术丨图源于风笛艺术电商平台

无论你是相机发烧友,还是对此毫不热情的路过群众,一旦有机会涉及相机的历史,一定绕不过传说中的“最古老、目前最昂贵、结构最简单、也是使用最复杂的”大画幅相机。

就算你没听说过,但在老电影里一定见过这种熟悉的场景:

一个照相师傅在一台硕大无比的照相机后面拉起一块大黑布,接着钻进大黑布里倒腾,被拍的人紧张地定格在某个姿势,历经漫长的等待,师傅才从黑布里钻出来,“彭”地一声,照片拍好了。

嘿嘿,其实吧,这种照相机就叫做“座机”,它属于大画幅相机的范畴。

大画幅就一定得体积大么?

小编表示,如果不追求严谨到处女,那么“相对于135、120等中小尺寸底片照相机而言的、体型特别庞大的、必须使用单张页式底片(Sheet Film)拍摄的照相机,基本就都可以算作大画幅相机(Large Format Camera)。”

在人类摄影史上,大画幅相机可谓战功赫赫。曾经格莱弗莱克斯(Graflex)公司生产过一款名为Speed Graphic的大画幅相机,简直就是当时众多美国记者的标配器材。那张著名的《国旗插上硫磺岛》便是战地记者乔罗森塔尔(Joe Rosenthal)用它拍摄的。

▲《国旗插上硫磺岛》

这款Speed Graphic大画幅相机在当年有多火爆呢?据统计,1942年至1954年,Speed Graphic相机垄断了普利策奖,直到1954年之后才有用禄莱弗莱克斯和柯达相机的摄影师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peed Graphic大画幅相机款式之一

▲Speed Graphic大画幅相机型号之一

但其实,大画幅相机家族非常庞杂,座机相机、新闻照相机、外拍机等等都是它的变型。在大画幅照相机诞生后,它几乎一度统治着摄影世界,直到1925年,徕卡相机首次在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亮相,才逐渐把它挤出了主流摄影的圈子。

不过对相机收藏发烧友而言,大画幅相机的霸主地位似乎从未改变。据传相机收藏界(或摄影器材发烧友们)有这么一句话:“天下器材,一切终归林哈夫。”意思就是,无论你玩徕卡玩禄来玩哈苏玩飞思玩尼康,终有一日还是要烧到林哈夫。

而哈林夫,还仅仅是大画幅相机的一个品牌而已……

第一台终于烧得起的相机收藏

▲柯达Brownie布朗尼相机藏品来源:风笛艺术丨图源于风笛艺术电商平台

风笛艺术的这款Brownie出现在1900年,在它之前,摄影师大多用湿漉漉、笨重易碎的玻璃片做相机底片,而且感光度太低、曝光时间太长,最麻烦的是,一点也不方便携带。想外出去拍个照?那先要准备一驾马车。

▲有图为证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照相这件事只能由专业摄影师完成,直到1888年,柯达公司推出了家用相机「Kodak No.1」,以“you press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按下快门,剩下的由我完成) ”的超新兴理念洗刷了人们对摄影这件麻烦事儿的认知。

至于价格嘛,Kodak No.1在当时的建议售价为25美元,相纸10美元,以现今的物价和通货膨胀来换算,相机630美元(约人民币3,850元),相纸250美元(约人民币1,530元),算是一个中产能负担得起的价格吧!

▲所以Kodak No.1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台消费相机

不过柯达公司的愿景那是相当滴远大啊!Kodak No.1仍不够普及,那就再推出一款超超超性价比的相机,掀起摄影界的革命吧!

柯达公司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堪称风骚:1900年发行一款轻便普及型纸板相机“BROWNIE布朗尼相机”,在当时以1美元的售价推出,胶卷是15美分一卷,这可太太太便宜了!

▲布朗尼被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纸盒子”

至此世界终于掀起了“全民摄影”的热潮,因为将原本奢侈的摄影大众化,BROWNIE相机无意间推动的“摄影民主运动”让它获得巨大的声誉,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末,柯达都没有停止过生产Brownie,全球销量预估达到上百万台。

▲布朗尼成为畅销产品

在今天看来,还使用胶卷的相机,一定是古董级的了。但回看百多年的历史至今,古董相机本身,不仅见证了相机历史的重要节点,也由于依赖机械本身,制式设计千奇百怪,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

因此,古董相机无论从外观、结构、历史背景和故事,都具备超高性价比的收藏价值。

对一些收藏者来说,收藏古董相机的最大的乐趣,还在于重新启用它们。用百多年前的镜头,拍摄今天的世界景象,那种感觉,你细品品……

▲我们用收藏的1900年相机拍了新的街景丨图源于风笛艺术电商平台

▲1900年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真奇妙丨图源于风笛艺术电商平台

风笛手头有故事的古董相机可不止这么几件,50年代拥有腰平取景器的西德产相机、镜头只有一个小孔的1914年袖珍式口袋机,还有哈利波特电影里出现过的“大眼睛”相机等等,都在等待古董相机迷们的垂青……

▲皆可在风笛艺术抖音号“fengdiyishu”看到更多故事

风 笛 说

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的确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喜新厌旧的速度超高,不过却不得不承认,当我们大量消费的时候,一种来自于物质欲望的反噬也似乎冒出了苗头……

倒是这些来自于机器工业年代的物件,如今回望,它所代表的不单只是人类的工业进程的年代感,它们身上还凝结着人们渴望更多地去感受世界的愿望和热情,那是与今天的物欲横飞截然不同的时代,你值得探究并拥有。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文:阅阅 | 编辑:富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