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阿芳芳

来源:经管之家,已获授权。

2020年的日历,被撕去后还剩不到一个季度,距离我去英国读研也已经两年,最近,一篇名为《80万海归最怕的事:成不了精英,也不想去底层》的文章在圈内流传,不仅道出了许多80后、90后海归在求学、就业、择业中的困惑与真实处境,更可以说是海归们的集体“呐喊”和逆境下的坚持。

无独有偶,LinkedIn上一篇《今年留学生实惨,哦不,985更惨!》刷爆网络,文中一方面提到国内应届生“在家焦虑待业半年,最近开始疯狂投简历面试,却屡屡受挫,因为发现海归实在是太!多!了!”,同时也揭示了海归的同样艰难之处:海外应届留学生规模较2019年同期激增72.9%。

2020年,这确实是一个不容易的年份。大疫之年,经济下行,行业冲击,裁员降薪,屡见不鲜。说好不裁员的毕马威,顶不住了;今年3月,正值疫情爆发期,花旗给大家承诺:暂停裁员计划?现如今6个月过去了,一切都有了新变化!近日据外媒报道,花旗将重启因疫情暂时搁置的全球裁员计划,据悉,此次裁员将影响该行全球员工数的不到1%(目前花旗在全球拥有20.4w名员工),这也就意味着近2000人将“饭碗不保”!此后,迪斯尼裁员的消息也陆续传来,戳破了我们童年的梦幻泡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想起年初,我以海归的身份回国,经历了求索、挣扎与锚定的过程,在不断的实践试错中,逐渐了解那种“我也累,陪着笑”的伤感,理解那句“是你经历太少”的原因,明白那份“迫于坏境难免美化”的苟且。

以上三句话,分别是在职场工作一年、两年和三年的朋友曾经对我说过的,没错,职场中不只有PUA,职场中还有某银行女员工事件,职场中对于我们这种新人的考验或许可以归纳为“说话”和“做事”。

最近被朋友安利了一部金融投资领域的职场电视剧《平凡的荣耀》,同为职场菜鸟,看着满屏弹幕“没错,是我本人”,感受到的是一种被理解的温暖。

从一名海归落脚到金融领域,从一位英国求学者转变为职场人,从经济尚未见萧条时期离国,到如今两年后纷杂多变的世界里寻觅方向。每一代人都经历过自己所处的独特时代,又会有着特有的迷茫。

不忘初心,野蛮生长!很想聊聊那些有意思的片断与故事,探寻80后、90后的成长、青春、求职、职业,以及属于我们的离合悲欢,潮起潮落……

既然“碾压”无可避免,或许磕磕碰碰中前行,也是另一种修行和成长曲线。

一、海归OR 归海?

经济衰退,疫情汹涌,难言的决择

故事,或许要从电梯里的一场对话开始......

甲:“现在谁还出国读书?把孩子送出去,就是送命。”

乙:“是呀,有些高中就出去的,有钱怎么了,现在谁还敢去呀。”

我站在电梯的按键旁,耳边传来这番对话,内心OS的是:呵,之前不是都报道了,中国学生申请英国本科数量同比涨两成嘛,而且随着欧洲国家疫情相对趋缓,欧洲国家的留学申请热度也出现逆势上升,再看看前不久,越来越多的英国大学组织包机来接中国学生,你们这天儿聊的可真是自high哦。

事实上,虽然这样想着,我却知道,所经历的一切并不轻松。

学妹是2020留学党,计划美国留学,转而去英国,尽管英国多所大学爆发了新冠疫情,她还是赶紧打了疫苗,准备月底起航;亲戚家的表弟,至今在家倒时差上网课,比起回英国的在线学习,他还是选择在国内颠倒作息。

海归 OR 归海,疫情之下都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每个人都在权衡利弊,要考虑自我防护,要考虑更高学历,要考虑职业发展......人生不断的选择,不关乎好与不好,只要不违背内心,就是最舒服的状态。

事实上,海归的光环也在减退,近些年大家经常会拿985和211与海归对比,有HR表示:我们更倾向于第一学历是985、211、国外Top100的学生。从中可以看到,学历的水涨船高以及用人单位越来越趋向理性务实的效应叠加,无论出身背景如何,无论选择归海还是海归,都需要更好的借助于个人“内功”,而非名校的光环。

二、破冰 VS 方向?

裁员大潮,薪资骤降,无奈的现实

当国内的应届生还在焦虑自己的求职季不仅要和同届竞争,还得与上届学长学姐们一起比拼的时候,2020留学党也成为留学圈最惨的一届,据《2020海归春招求职趋势报告》显示,尽管今年春节后,国内倾向于招聘海归人才的职位平均招聘薪资较去年同期提升约7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海归人才的平均期望薪资。如果只是海归还没经历过职场毒打,对薪资的估计出现偏差,那么,适当的降低预期,会不会好一些呢?会好一些,只是心里会好过一些。毕竟现实是,从规模上看,2020海归应届生同比增加72.9%,但受疫情影响,招聘需求有所回落,多少人还没享受自己“应届生”带来的利好,便纷纷担心找不到工作的自己如何安放“应届生”身份。

无数求职者在面对找工作这条大河时,都知道没有捷径,因为这条河很难望到头,早已不是“铁饭碗”的年代,所以河上也没桥,最轻松的过河方式就是乘船,试想船的容积是固定的,也可以试着用最近的热词“内卷”来理解,那么早上船早占位,也可称得上是最优解了。

《平凡的荣耀》中,职场新人的焦虑来自各个方面,有孙弈秋的“只要留下来,干什么都行”,有高思聪的“英雄无用武之地”,有郝帅的“不是被坑就是背锅”,也有兰芊翊的“一次次躲到楼梯里吃薯片”......是的,“是你经历太少”。

三、新经济VS大分化

择业的困惑,海归的迷茫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两个月前发表了一篇关于海归就业观察的报道,出国留学的热门专业里,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位列前茅,留学专业直接影响了回国时的就业领域,不少海归回国之初,也都选择了金融业作为职业起点。

(图片来源 http://www.wrsa.net/content_41131430.htm)

今春海归应届毕业生中,近三成都是管理学专业人才,经济学位居第三位。经济学科班出身的我,回国恰巧也是从金融业起步,只要进入一个圈,就像自己走进一盘棋,谁都渴望在局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也正是在这个寻求落脚点的过程中,才会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海归就业观察系列报道中这样说到,“‘做什么’,才是留学生的核心关切”,而我也是在尝试做过什么后,才愈加明确未来我想去做什么。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明白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就显得十分重要。沿着社会的现实需求与自我的基因秉赋去摸索,然后不断的尝试,试着去卡位,试着去耕耘,试着去调整,或许,我们最终会在拐角处发现,原来,这就是最想要的那一个。

四、海归职场这一年:

说话办事皆学问 世事洞明皆文章

职场中的“说话”和“做事”不是割裂分开的,即便入职前潜心研读《非暴力沟通》,入职后每件事都尽力做到极致,我还是在职场中发生了冲突。

同事因不理解我的邮件内容,和我发生争论,事后了解到,他因为开了一天的会,在情绪暴躁的情况下,表面上在指责我的工作内容,实则是因为一封邮件误解了我的工作态度。

我在向领导反馈问题时,因为反驳了她的建议而产生争论,道歉后才想通,耿直的自己欠缺的是了解对方的潜台词,尤其是揣摩清楚领导的真实诉求。

正如人们常说,自己的结婚对象打破了曾经的设想,对方并非那个理想型;职场亦如此,你的领导未必就是你的理想型,当然,你也未必是你领导的理想型。凡事需要磨合,年轻时的恋爱,互相揣摩心思,觉得你不说我就懂,是份甜蜜,成年人的职场,说话和做事融合在一起的是“沟通力”。

因为冲突,我又重温了《可复制的沟通力》,沟通的两个基本原理:一是平衡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二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信息。显然,在面对同事和领导带有情绪的对话时,我关注更多的是事情本身,即信息,并尽力去解释自己的想法,其实是在满足自我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樊登读书《可复制的沟通力》课件

五、杜拉拉式的困惑:

职场撞款,给自己点儿时间

发生冲突后,我也曾陷入过自我怀疑,但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与肯定之间,你才会再次认清现实中平凡的自己,并坚定的追寻那份成长中的荣耀。

公司成立初期,我们部门就我和领导两个人,我的领导不能被简单的归为《平凡的荣耀》里的某一位,而我们的关系也不能被简单的描述为某种模式,按照剧中郝帅的说法,我也算和领导有点儿“撞款”。

虽然职场中的“撞款”和穿搭中的“撞衫”大多都会在碰撞的瞬间产生一种火药味儿,但是两者还会有些差别,前者碰撞的结果可能会在两者之间产生直接的摩擦,而后者的结果也就是拼个气质。

剧中,高思聪和江经理的“撞款”摩擦是交流过少,就连邀请上级小酌一杯的画面,还是在高思聪脑补数次后才得以实现的;现实中,我和领导“撞”的是性格“款”,性格相似的好处便是更易于理解对方,但性格相似也就意味着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很好的互补。

然而,无论你和领导是否撞款,都需要留给自己一点儿时间去磨合。剧情过半儿的时候,孙弈秋在公司风光过,高思聪负责过一个项目,兰芊翊和能源组的关系十分融洽,而郝帅却因为鲁莽的投诉,连坐电梯上班的勇气也没有;我从年初回国协助公司从 0 到 1 的搭建,到基金管理人的备案顺利通过,领导会上获得万元现金奖励,会下她对我说“多亏你在”。

我所经历的不是什么高光时刻,和领导磨合,和同事磨合的过程,却是我成长中的荣耀。原来,人生是场马拉松,是在提醒职场菜鸟凡事从长计议,更是在慰藉职场新人允许一些事情的不完美。现在的郝帅才醒悟,职场的棋局里有它的规则,也有上下级的关系,没错,一切都来得及,你还有时间成长。

六、海归的平常心:

不忘初心,野蛮生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七年后的今天,上下班还能路过高中的校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那节物理课,我坐在窗边发呆,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会怎样?我的想象空间里充满天真的趣味。现在的我,在电脑前敲下这些文字,有摩擦力的世界才是你的生活,我的现实世界里充满挑战的刺激。

摩擦力存在于你的各种关系之间,存在于你所做的每件事之中。我不是一个愿意发生正面冲突的人,但我更是一个愿意直面问题的人。摩擦出的火花,是在铸就你的原则。

2020年,我在职场也已经摸索近80%的日子,纠结过海归要寻求高薪才能对得起曾经的投资,质疑过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符合预期,也终于明确较为风险厌恶的自己,实则想寻求的是一份稳中求进的工作,并已经走在转型的道路上。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社畜”这个词的时候,我还没有踏入职场,我有一丝不安,担心自己在经历职场打磨后,会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模样;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用“社畜”自嘲的时候,我想每个人应该都在寻求自己内心的一种平衡。

2020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回头再看,随着时间增长和阅历增加,每个时间段看到的世界,其实是不一样的。

这个世上,或许唯一不变的其实是变化,既然“内卷”或“碾压”无可避免,既然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就算摔摔打打,磕磕碰碰,哪怕满身泥泞,我想,只要往前一直在走,即使慢一点,或许也没关系,越行走,离光明越近。是的,阳光总在风雨后,星光不负赶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申请英国本科数量同比涨两成 2020年留学服务行业市场投资战略分析(中研网 2020.08.31)

2.机接中国留学生返校,英高校如何保障后续安全?英高校:本学期大型授课将在线上进行(环球时报 孙微、纪双城2020.09.23)

3.海归就业观察:金融等领域热度不减 教培从业存变(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08.19)

4.《2020海归人才求职趋势报告》出炉:海归求职人数激增,岗位减少(南昌新东方前途出国 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