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闻名的黄鹤楼对面,有一座同样典雅俊秀的楼阁,两座古楼隔江对峙,互诉衷肠,人气却差了几个春秋,这便是晴川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人应是感谢崔颢的,他用一首诗造就了两大景点,为武汉带去了无数客流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中所说“晴川”应是晴日下的长江,浩浩荡荡,日夜流淌,武汉人借用此句建了座晴川阁,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晴川阁始于明朝嘉靖年间,落成于1549年,临江而立,风光大有不同,有“楚天第一名楼”的美名。虽说黄鹤楼离长江也不远,可毕竟隔了1公里,视线上多了几分气魄,少了一些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晴川阁则要近很多,北临汉水,东濒长江,清风拂面可嗅到江水的气味,万里长江的容颜一览无余。它还是武汉唯一临江而立的古楼,哪怕没有诗句的加成,这里仍是眺望长江的最佳地点。

准确地说,此处景点应是“禹稷行宫”,晴川阁只是建在行宫内,只怪其名气太大,连地图上的标注也成了晴川阁,实在是委屈大禹了。

禹稷行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原为禹王庙,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景区主体建筑仍是禹稷行宫,白色乌瓦,红色廊柱装饰其间,既有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又有雕梁画栋的传统式样,宫内游龙戏凤、丝嶂绮窗,符合大禹君主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殿内匾额写着“万世蒙泽”,意思是说华夏子民世代蒙受恩泽,这当然是实话。大禹治理黄河后,划分九州,中华格局的轮廓由此开启。

殿内立有大禹像,他手扶治河工具,头戴草帽,脚踏草鞋,略带思绪的看着远方,仿佛在思考如何治理面前的滚滚河水。

禹稷行宫多次翻修,现存为清代同治年间文物,主殿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是武汉地区稀有的清代木构建筑。

院内有座“荆楚雄风碑”,字体雄健,凤舞龙飞。导游介绍说,此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碑文意为赞扬荆楚民众与水患顽强拼搏的精神。历史上的武汉,饱受长江洪水灾害,当地人为克服水患做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禹稷行宫立于此,想必也有此意。

这里是长江和汉江的分界点,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景区下有座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史书记载,“吴魏相争,设关于此”。

唐朝之前,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唐朝之后成了商贸来往的交通要道,清朝时,铁门关上建有关帝庙,是武汉为数不多的祭拜关羽之地。

现在铁门关是1990年修建的,高26米,三个门洞,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之上双层歇山式建筑,算不上恢弘大气,却有一种睥睨众生的将军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起黄鹤楼,晴川阁景区要安静许多,除了节假日,这里游客很少。清朝时的晴川阁曾消失于一场飓风中,现存为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高17米,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通体绘有彩绘。

阁楼可以攀登上去,眺望浩淼的长江水,感受“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的辽阔与苍茫。楼上的视线要比黄鹤楼好很多,巍峨的长江大桥,若隐若现的黄鹤楼,滚滚而逝的长江水,笛声破空的轮船,好一幅壮丽江城美景。

七里晴川染蔚蓝,洗马长街望君还,古筑城楼当敌寇,汉江中游挂满帆。登晴川阁上,感受不间断的江风,远水孤云,晚霞满天,真叫一个绝美,若想要品味武汉风光,这里是最佳地点。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晴川大道上,现在免费。

交通:乘坐30路、531、532路公交,到晴川大道晴川阁站下即可。

全国各大城市的免费景点都在这里哦,关注作者:林清鹿,即可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