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有看过围城时就已经听过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才知道这里的“围城”指的是事业,爱情和婚姻上的围城,作者通过比喻和小说里人物的对话说出了这个围城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围城》是钱钟书老先生仅有的长篇小说,这一部小说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讽刺经典小说。主人公方鸿渐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围城时,他的选择对于我们来说是相似的吗?还是背道而驰?这种围城式的宿命能够打破吗?围城的涵义和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它围住到底是什么?

一:宿命并非宿命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选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了解这本书的人,肯定都知道这句话是这本书的主旨,这也是钱钟书在文章的后面写到的。小说以主人公方鸿渐在抗战时期海归为线索,他的情感波折和人生际遇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而在文章的一开头介绍了他的出生情况,书中描写道“铁的硬,豆腐的淡而无味,轿子的容量狭小,还还加上了泥土气,无论他受到多么理智的教育,在某些特定的关头总是不经意的表露出这些本性”就这一段话满满的能体会到讽刺且真实的意味。情欲之爱,门当户对,求之不得,无法摆脱,围城可以说真的是写出了天下读书人的悲剧。

1:方鴻漸的圍城到底是什麼

当我还没有真的了解这本书时,我还是带着一点看爱情故事的心理去读的,但后来我才发现,这本书里方鸿渐的大部分时间其实不是花在爱情上,而是花在了方方面面

比如人际关系,工作事业等这些地方,这些已经占据了他很多时间,他浑浑噩噩的,虽然不是敷衍了事,但也没服付全力,不知所然的被生活赶着走。

海归回来的他看似起点并不低,但他留学的时候漫无目的,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政治,哲学各种各样各沾一遍,却都是半桶水,最后连学位证书都没有拿到;即便是回国的路上,好像好了伤疤忘了疼,与几位女性互相攀谈,撩拨,其实自己内心好无方向和底气。

在国内的亲戚安排的工作,同时与苏、唐、赵、发生一系列的感情纠葛,到后来却闹了笑话,连忙逃跑;逃跑去到了赵辛媚推荐的三闾大学,却不知这是一个更加大的围城,勾心斗角,浑浊不堪。

他后来费尽心机与孙柔嘉,却不知道婚后生活不说他想象的那样,有主见的孙柔嘉不在像之前那么温柔,使得他们经常争吵……这五座围城,方鸿渐走进一座又一座,感觉好像已经注定好。

2:方鴻漸為什麼這麼容易走進圍城里

书中的方鸿渐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每天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大人物,但他没有一个想象和自己的行动力上成正比的,哪怕是已经出了国,但还是没有完成自己的一个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自然而然的被生活赶着走,他没有很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要把那样事情真正的做好,他就走一天看一天,顺着自己本能的反应走,如此一来,人生的困局已经形成,人生的围城也已经注定。

二: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个方鸿渐

1:圍城式的宿命与我們有什麼關係

这种围城式的宿命能够打破吗?’在我们的人群堆里有多少是另一个方鸿渐?我们其实都是年轻的普通人,有着和方鸿渐一样的大人物梦想,也有着迷茫和步履不前。

但可能方鸿渐只停留在了想,我们可能比他多了一点点的行动,也就一点点,就如同芸芸众生一般。我们都想成为像书中成功人士的典范赵辛楣一样的“大人物”,这也是方鸿渐心心念念的。

2:逃脫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辦法

他不是你,他不是我,他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 而在当今社会想要变成的办法,一种是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才能和天赋异禀的能力,以超高的能力和举止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另一种则是,喜欢擅用旁门左道,深有城府,行为举止没有良心可言,但也取得所谓的的成功。社会上现如今都是后者居多,这不是在以偏概全,而是在我看来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袁世凯用多少手段夺取革命果实当上大总统,美国用了多少花言巧语起哄恐怖战争,企业在商业上花了多少营销手段……而我们又有多少个是这样真正的可以昧着良心的,我们大部分都像方鸿渐一样,有想法,但又懦弱,又虚荣,又想有良心做好人。

就像方鸿渐一样,以为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的那片树叶的功能,可以挡住羞和丑,一个人的缺点就像猴子的尾巴。那些喜怒哀乐不请自来,我们都顺着本能的反应走,还对未来有幻想,却一直都没有迈出那打破现实的一步。

能够被打破的围城式宿命却被我们逃避不见,过着一个二手的人生。我们都自命不凡,觉得自己特别,却还是被欲望驱使。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在思考的人要如何存在的问题,也是如何去真正打破的问题。不是不能,而是不敢。他叫方鸿渐,他是你,他也是我。

三:结语

我回想我小时候被束缚,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没人管自由自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现在发现,长大了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开心,但也有一些长大后的快乐,可又平添了很多小时候没有的烦恼。

这可能就是简单的“围城”式现实,人生的大多数愿望也都是“围城”。人人皆如此,我们好像都在走入围城的路上。方鸿渐这个人物,到底会不会是你也是我?

小说有一种高镜界是“荒谬”,《围城》正是以这种荒谬的作品,生活的本身就是荒谬的,想要在生活中活得荒谬且不做作,难之又难。我其实没有什么能力评论这种荒谬,更没有胆量说什么如何摆脱围城。

因为或许在以后我还是会做着一份家人安排的工作,与一个自己想象不符的人结婚,各自都有可以。人可以摆脱宿命般的围城,它的涵义与现实意义没有那么的复杂,就是看你怎么做。

参考文献

《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