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实的自己

人生在世一百年,天天有些小麻烦。
最好办法是不理,只等秋风过耳边。

这是季羡林先生在90多岁时改写的一首打油诗。改写的初衷则是谈到老年忧郁症如何治时,季老先生为了其答复不过于简慢而提出的一个想法。

短短几行字,道出的不仅是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之方,更是季羡林老先生豁达淡泊的处世之道。

说到季羡林,随便去百度一下,就能看到一大堆头衔: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佛学家、国学家、翻译家等。

不仅如此,季羡林先生还曾被赋予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等赞誉。

但就是这些人人羡慕,并万分乐意加身,甚至苦苦去追求的“桂冠”,却让季羡林先生极为反感,并且公开撰文要求“摘帽”。

他曾对新闻界表示:“怎么叫泰斗?全国人才济济,比我强的有的是。怎么我就成了泰斗和国宝?我有一点技术,小师都不够,怎么够大师?所以,干脆都不要。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要欺骗人。”随后,他又特别补充道:“谁觉得自己是大师,他就自己承认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心安即是归处》一书中,收录了先生的三篇“辞文”,《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术)泰斗”》、《辞“国宝”》。在文中,季羡林先生在文中“坦言”:

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剧女角词)!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

对于“国宝”桂冠,季羡林先生表示:“我浮想联翩,想探寻一下起名的来源……”随后又道:“这种事情,痴想无益,也完全没有必要。”于是,在文中昭告天下,请求摘下桂冠。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或许,这就是季羡林先生一直秉持的人生信条:真实。

人的一生,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但很多人为了使自己看起来“始终如一”,不惜去消除,或掩藏年少时的所为。譬如一些文人,甚至为此删削年轻时的文章,只为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

季羡林先生则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纵观先生的文章,颇能找出一些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但先生认为,在写作的当时,自己是真诚的,所以无需加以掩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完满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对于处世,季羡林先生提倡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说到糊涂二字,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曾有一段时间,“难得糊涂”四个字,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那时候夏天穿流行文化衫,白底的短袖T恤上或是印着明星的照片,或是印着几个字。街面上看到最多的就是穿着“难得糊涂”文化衫的小青年。仿佛只要衣服上有这几个字,自己便也有了那份心境和风雅。

后来有段时间折扇又开始流行起来,于是乎,很多小青年手上也有了难得糊涂的扇面。随着一个潇洒的甩手动作,难得糊涂在一开一合间时隐时现。当然,这份“难得糊涂”可就不仅仅是年轻人的独一份了,中年大叔们对此也是颇有偏爱的。

对于糊涂的问题,季羡林先生曾写过一篇短文《难得糊涂》,文中把糊涂分为两种,一种为真糊涂,一种为假糊涂。

说到真假糊涂,我当时的第一理解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真糊涂。争名于朝,争利于世,心境随得失而变的为假糊涂。不想,读季羡林先生的文后,方知自己完完全全搞反了。

原来,郑板桥一流的人物一点也不糊涂。只是当时的现实境况迫使他们不得不假糊涂或装糊涂罢了。而那些个尝到甜头便喜不自胜,碰到钉子便忧思焚心的普罗大众们,才是真的糊涂。

假糊涂者,时时在清醒中痛苦着。真糊涂者,虽不自知,却不时有着自己的小确幸。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季羡林

在《心安即是归处》一书中,《人生》一文有三篇。《再谈人生》、《三论人生》更像是一步步的递进,季羡林先生谈及人生时,每每搁笔,却又感觉没有能把话说完,于是有了“再谈”,又来一篇“三论”。

何为人生?怎样活的人生才是不枉人世间走一遭?

季羡林先生认为,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心安即是归处》一书中,共收录了季羡林先生63篇文章。全书分为8个部分,涉及到人生、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以及先生的人生信条等话题。

作家舒乙曾说,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着平民作风的学术大家。他以平常心处世,他尊重所有的人,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安即是归处,心安可得,心安又是最难得。 季先生曾说,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或者,尽人事听天命,便是求得一份心安之法吧!

读《心安即是归处》,季老的通透、朴实、纯粹、平淡,一生不为外物所扰,遵从己心的豁达,在每一篇文中,在每一段文字的字里行间均能深切地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