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以浪漫著称于世,事实上法国人不仅浪漫,而且在追求大国地位上是不遗余力的,执着灵活得让你不敢相信,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法国在欧洲乃至世界一直是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国家之一。在历史上法国人就很厉害,一直称霸欧洲,殖民地遍布全球。现如今,法国在世界特别是对非洲许多地区仍然保持着巨大影响力。法国影响力来自于它较为完善军事工业和武器研发体系,自己拥核不用任何大国提供保护伞,所以,法国人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国防和外交政策。

那么,作为一直有较大影响的法国,为什么在20世纪屈尊与自己曾经的仇敌合作,甚至两度想与有世仇的英国合并,不成后又另辟蹊径与死敌德国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呢?

1、近五个世纪的英法关系是欧洲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一直主导着欧洲的政治秩序,同时两国互为对手,不仅在欧洲争夺,也在全球瓜分殖民地中明争暗斗。

大家都知道,那场狗扯羊皮断断续续打了一百多年的战争,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涉及国家间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虽然历史都认为这场战争打了百年,但是事实是在此之前两国就积怨已深。

起初,是为王位继承问题而争权夺利,之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侵略,法国被迫反击,实际上英国后来想要登陆欧洲大陆,这法国岂能容忍,法国拼死战斗,结果战争时断时续打了116年。

这样,先为争夺法国的王位,后来发展到英国想要染指欧洲大陆的百年战争,让这两个国家结下了深仇大恨。最后,法国赢了胜利,把英国的势力基本赶出了法国,但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历这惨烈的百年战争后,英国人再也没有对欧洲大陆产生非分之想,而是聚精会神地走它的海洋强国之路。法国则独自占有欧洲大陆,成为维持欧洲政治秩序的主导者。

就这样,有上百年仇恨的底子,又是欧洲霸权的对手,所以,两个国家在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势不两立。大航海时代到来后,两国又在殖民扩张的道路上争斗不止。从北美洲到东南亚,两国始终在你争我夺。

虽然法国占有欧洲大陆广阔肥沃土地和人口多的优势,国力强于英国,但法国毕竟要为欧洲事务而分心,致使法国始终没有向英国专心致志投入海洋和占有殖民地资源,而英国人则把海岛国家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开始法国强于英国,之后旗鼓相当,而在七年战争中英国联手普鲁士终于胜出,最终成为了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法国的殖民势力龟缩于非洲和其他地区的一些孤岛。之后法国人帮助美国闹独立,也算报了英国人当年一箭之仇,才有了后来的自由女神雕像。

还有英国人一直奉行欧洲大陆的均势政策,防止欧洲大陆出现雄主。只要出现英国人会千方百计地联合其它势力坚决打压,像对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英国人屡屡组织反法同盟予以遏制。

纵观几百年的历史,英国人设法阻止法国的崛起,法国人则拼命地挣脱英国的束缚,拿破仑曾想举全欧洲之力封锁困死在英伦三岛的英国,但因俄国的劈腿而失败。

法国人仇恨英国人是在血液中骨子里,但这一切都因新兴德国的崛起而骤然停止。当新兴德国这个强大的敌人日益膨胀后,这对有千年世仇英法便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欢成为朋友。因为法国人知道英国人也为新兴德国的快速崛起而烦恼,两国便放下千年恩怨纠葛走到了一起。

于是,两国互动频频,解决了在埃及、摩洛哥等殖民地多年的纠纷,标志着两国主要矛盾得到解决,达成了历史性的和解。有千年恩怨的英法,转而共同对付不可一世的新兴德国。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法并肩作战(二战中维希政府虽然投降,但自由法国一直在战斗)获得最后胜利,但两国国力大衰,转而依靠身在战争之外的新兴大国美国。这时谁都明白,英法两国主宰世界秩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因为德国的强势崛起,迫使这两个有世仇国家,不得不放弃放下千年恩怨,成为最亲密的战略伙伴。

2、法国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马奇诺防线,却因德军穿越阿登森林而成为一堵废墙,德军突现于马奇诺防线以及数十万英法联军的背后,这意味什么法国人当然明白。所以,已经跑到英国伦敦的戴高乐将军,在1940年6月16日,给法国总理保罗·雷诺发电报,提出组成“英法联盟”的建议,所有公民同时享有两国的公民权。实际上就是两国合并。

这让雷诺总理不知所措,很显然,这一建议超出了他的想象,没有办法就召开内阁会议,研究戴高乐将军的这个在他们看来近似疯狂意见。戴高乐将军之所以能提出了这个让人看似疯狂的建议,是来自于他对法国所面临亡国的形势的前瞻与认知。

马其诺防线成为一堵废墙后,形势急转直下,英军拼命从海上撤退回国,法军被大量被围被歼,而且德军已经逼近了法国巴黎。法国或投降或建立流亡政府,继续战斗。而戴高乐将军提出了英法合并,不投降也不流亡,建立英法联盟共同领导战争,共同与德国人战斗的建议。

戴高乐将军绝非一时冲动,合并最起码可以避免法国战败的名声和接受德国极为苛刻的投降条件。此时德国人和法国人都不会忘记在普法战争和一战两国结下的仇,法国人明白德国人不会放弃这次羞辱法国人的机会。只是戴高乐将军的认知太过超前、太过大胆,让当时很多政要接受不了,因为毕竟这时英法和解才三十五六年。但是当时的内阁成员并没有一股脑地否决这个意见,有的内阁成员并不反对。

事实上,这也并非是戴高乐将军个人的想法,而是听了有一个叫让·莫内时任“战争通力协调委员会”主席,负责协调英法两国共同作战事务的人的游说。戴高乐将军觉得有理才提出来的。

对此,英国不是不知道,虽然丘吉尔首相担心此事的可行性,但并没有提出反对。戴高乐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了他和丘吉尔并没有对两国合并抱有幻想。也许是想以此表明两国共同对抗德国的决心。

之后,在德军强势攻势下,贝当元帅的法国临时政府向纳粹德国投了降,就此维希政府成立,成为德国人的傀儡。戴高乐将军则在英国成立“自由法国”,与维希政府对立,代表法国人民继续与德国人战斗,直到法国的全部解放。

这时,鲜为人知的戴高乐将军的英法合并意见已经是过眼烟云,可能是法国在德国强大攻势下,为谋求生存、躲避投降诸多想法中的一个而已。或许只是戴高乐将军听取时任“战争通力协调委员会”主席让·莫内劝说的一个闪念罢了。仅限于两国高层知晓,平民百姓并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然而,时隔十七年的1956年7月,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为国有,对此英法两国当然无法接受。大家知道,埃及曾是英国殖民地,苏伊士运河是法国人修建的,两国在运河上权益多多,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这块肥肉从自己嘴里失去!

加上以色列早已觊觎着运河,三国一拍即合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想要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三国虽然很好完成了事前的作战企图,达到预期目的。可是他们突然发现,国际社会并不赞同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当时的大国反应强烈,让他们大感意外。

苏联为插手中东事务,争得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以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竟然声称要对英国使用原子弹。美国也不支持英法以,还要求他们停火撤军,甚至提出停止对英国的经济援助。

在如此情形之下,三国不得不从埃及撤军,这对于以色列来讲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老牌帝国的英法来说,却颜面扫地,不仅没能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还要丢掉殖民时代留下的影响力,意味从此丧失在中东问题的话语权。

这种尴尬的窘境,让曾经豪横的法国人顿感自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卑微与渺小。经过二战的摧残破坏和在越南的失败,法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确实大不如前,阿尔及利亚也借此闹起独立来。由此法国人的忧患意识更加地强烈起来。因为他们知道,美国人的核保护是靠不住的,美国不会为保护法国而对苏联使用核武器。法国没有核武器,在拥核三大国面前,自然是矮了一大截。

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法国总理居伊·摩勒,在访英时,私下与英国总理艾登老话重提。这是法国领导人第二次提出要与英国合并。而且摩勒总理屈尊,承认英国女王为共同的国家元首,也就是英国国王是英法的共同国王。可见法国合并的想法之切。

英国人对此等好事,怎么可能一点心思不动。但经过权衡后还是否定了这个建议,然而,法国摩勒总理还报一线希望,进一步屈尊,只要同意合并,法国的地位可以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一样。

然而,英国毕竟是曾经日不落帝国,有着丰富的国际战略经验,并没有被法国人的冲动简单,放下身段所打动。依然沉稳冷静。当年法国在纳粹德国的铁蹄之下就要亡国之时,内阁都没有通过,当下之国际环境,摩勒总理能否左右了内阁和法国人民,让英国人犯嘀咕。

英国人的老道就体现在这里,跟十七年前一样不声色,既不回答,也不炫耀,给法国人留足了面子。

4、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或许是法国人为化解危机、谋求大国地位的一个重要选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法国人又另辟蹊径、另谋他途。

就是在法国摩勒总理失望而归的这一年,法国人又放下尊严与昔日的死敌德国人合作,开始致力于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因为有前两次法国人屈尊想要与英国合并,这次又与死敌德国合作,就好理解的多。这正是法国处理危机颓势高度灵活的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灵活,才让法国人在合并不成后又另辟蹊径、另谋他途,谋求另一种形式的合并。

就是那个在当年说服戴高乐将军谋求“英法联盟”的让·莫内的推动下,另一种形式的合并——欧共体得以创立,也就是今天欧盟的雏形。

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欧洲六国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戴高乐重登法国政坛,坚持独立自主,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对抗美国控制的戴高乐主义得以实行。1960年,法国成为拥核国家,开始追求防务自主。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法军境内无外军。

时至今日,法国在西方仍是特立独行的,在国际社会中经常发出有别与美英的声音,作为曾经老牌的帝国,法国从来没有放弃追求世界大国的梦想。

法国两次提出要与英国合并,都是从英国传出来的,真相究竟如何尚未可知。或许这仅仅是法国一些政治家在处理国家危机的应急选项,表达某种合作的决心,并不能代表国家政策,而且民间也不知晓。但是,不管怎么说,两次想要与有世仇的英国合并,后又与死敌德国联手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折射出法国人对追求大国地位的执着与灵活和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