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学校要进行学生会竞选了,你说我应该竞选哪个职务呢”?,“妈,今早上课我又迟到了,看来没有你喊我起床还真是不行”,“妈,今天有社团活动,你说我报哪个社团比较好”

以上对话源自一个远方亲戚和她刚上大一的女儿,听到她们的对话,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一个已经上大学的孩子,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见,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给自己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帮忙拿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戚家的这个孩子从小到大就像在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被妈妈呵护着长大,在日常生活中从大事到小事也都由妈妈一手包办,早上起床、收拾书包、学什么兴趣班、甚至考大学报什么专业都是妈妈提醒着孩子填报的,曾经同事自豪地认为孩子乖巧、听话,虽然很多事情需要让人提醒,但十分顺从,从不忤逆,非常地欣慰。

自从孩子考上大学后,亲戚渐渐感觉到孩子根本没有主见,遇到事情就需要妈妈帮着拿主意,同事也开始担心,如果有一天没有办法再提醒孩子做事情了,或者提醒孩子做的事情是不适合孩子的,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无论多大年纪,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我爸爸今年已经60岁了,在奶奶眼里却仍是个孩子,每次奶奶看到爸爸依旧要提醒他记得吃早饭、早睡觉、多运动,父母对孩子的提醒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但过度的提醒孩子很容易影响孩子的成长,最后适得其反。

为什么家长不要过度地提醒孩子?

1、孩子容易丧失主见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过度地提醒孩子,久而久之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了过度地依赖感,渐渐地丧失了自己的主见,觉得凡事自己也不用去想,自然有人帮着计划,而父母并不能跟随孩子一辈子,缺乏主见的现象不仅阻碍了孩子的思考能力,也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孩子容易叛逆

孩子在3-5岁、12-13岁这两个时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3-5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父母刻意提醒的事情有时会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12-13岁的孩子已经接近于成年人,面对家长的过度提醒有时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不满情绪,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甚至与父母对抗。

3、孩子容易形成拖拉的性格

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喜欢提醒、催促的孩子通常会比较拖拉,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父母会时刻提醒他们做事的尺度,例如上学要迟到了,孩子仍然在慢悠悠地穿衣服,这样的孩子习惯了家长在一旁提醒,知道家长会帮他们掐算好时间,根本不需要孩子自己去做计划,慢慢地就养成了拖拉又无计划的性格。

4、孩子容易变得暴躁

过度又反复地提醒最终会变成唠叨,如果有个人总是在你耳边唠叨,很容易让人觉得心情烦躁、想发脾气,孩子本身自控能力就比较差,父母总是过度地提醒孩子一些琐事,时间久了,可能导致孩子情绪变得烦躁易怒、进而脾气暴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对孩子的爱通常是爱之深、责之切,但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缺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力,需要家长在一旁提醒,但孩子长大以后,家长应该学会放手,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自己制定计划、辅助孩子选择正确的道路,毕竟父母不会跟随孩子一辈子,孩子未来的道路需要他自己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