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话题永远是热点,教育孩子更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题。许多家长一边与孩子斗智斗勇,一边谨小慎微地处理着与孩子的关系,生怕处理不当,孩子就作出过激行为。“确实,青春期孩子很敏感,需要得到身边人的尊重、倾听和理解。”市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师葛陈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春期是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青春期为13至19岁。”葛陈捷介绍,这个时期是孩子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如果身边人没有及时关注和处理好,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数据表明,自杀是导致我国青少年死亡的首位原因,每年大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16%的中国学生考虑过自杀。

孩子为什么会选择过激行为呢?“首先,可能是死亡教育、挫折教育等各种教育的缺失。只有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进而对生命和死亡产生最起码的敬畏。因为缺少挫折教育,孩子抗压性普遍较差。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情绪崩溃,甚至选择自杀。”葛陈捷说。

采访中,不少家长透露出教育的矛盾令自己手足无措。“孩子现在11岁了,我们之前的教育都以鼓励为主,也保护地太好,担心这样下去会让孩子丧失承受能力,将来一旦遇到挫折会扛不住。”80后家长陈女士说。

“确实,家长在教育的道路上也需要摸索前进。社会上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经过培训后上岗,但如何做父母,大多人都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培训。”葛陈捷说,青春期时期的孩子对外在环境的作用非常敏感,周围人尤其是父母的认识、理解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父母、教师,可以先了解青少年心理的发展特点,正视他们心理上的成人感、独立自主、社会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等需求,认识到孩子逆反期的现象,并接受存在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事先做好思想准备,提前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在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身边人应少指责、少说教、多倾听,因为在孩子看来,他们需要的沟通是对待他们的温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南太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