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40年,伟大而进取。

四十年前,深圳从南海一个小渔村起步,从30多万人、327平方公里的起点出发,发展到如今,跃升成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深圳快速发展的同时,广深之争,也一直是一个非正式议题。

无论是过去,还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当中,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才总会存在这样的辩论,包括我们此前做推送的稿件,就分成为观点鲜明的双面派。

广州媒体撑广州,深圳媒体站深圳。

双城背后,他们曾经拥有珠三角城市群共同的骄傲,如今则拥有着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城市群的骄傲,但骄傲背后,他们也有着各自的荣誉,也有着彼此的较劲。

双城记,是一个争论不休却又精彩缤纷的话题。

不过,今天我们不谈广深之争,而是聊聊,广州,需要跟深圳学什么。

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道出了深圳对人才的求贤若渴。

如今的深圳,人口指数有多强?

数据显示,从建立特区时不到3万人口,到现在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深圳成为全国最大移民城市。

另一个数据是,截止2019年年底,深圳常住人口人数总和为1343.88万人,深圳户籍人口总数为544.78万人。

这个数据,比上一年来增加41.22万人(户籍人口增加40.08万人),同时,2019年深圳的人口净增量排名第二。

近5年来,深圳每年保持新增常住人口40万~5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高人才的水准,也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线。

公开数据显示,深圳已经成为吸纳清北名校毕业生,除北京外,最多的城市,一个简单的数据是,2019年入职华为、腾讯的清北毕业生人数达459人。

2019年一年,深圳接收市外高校毕业生入户人数就达到10.2万人。

而更高层次的科研人员方面,科技大军人数超过200万,深圳高层次人才总数超过1.6万人,留学回国人数超过14万人,全职院士46人。

这个数据,遥遥领先。

那么,深圳是如何做到的?

其一,深圳打造了一个高新科技产业氛围,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谈。

其二,深圳对于人才的追求,力度十足。

2016年以来,深圳陆续出台实施“81条”人才新政、“十大人才工程”和人才工作条例等,同时制定实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资助、博士后科研资助、鹏城杰出人才奖、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奖、鹏城优才卡等一系列人才配套措施。

当然,并不意味着广州对人才就不重视。

相反,无论是各种人才政策,还是跨省抢人,广州也已经意识到人才对于一个城市的推进力,正在全面抢人。

但必须承认,比起深圳,广州还需要学习。

另一个值得广州学习的,是深圳的创新。

在很大一种程度上来说,深圳的高新科技产业氛围,也是深圳吸引人的最大卖点之一。

这两者,本身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深圳的高新产业有多猛?

本土企业方面,被誉为“中国硅谷”的深圳,本土诞生了华为、腾讯、万科、平安等8家世界500强,而广州,仅仅只有雪松、广汽和南方电网3家。

除此之外,目前,深圳还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包括比亚迪、中兴、中集、顺丰、长城科技、怡亚通等企业。

新兴企业方面,华大基因、大疆、柔宇、研祥、迈瑞、优必选、大族激光等一批科技企业龙头也正在成为深圳的中坚科创梯队。

数据显示,深圳市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53.4户,拥有企业159户,商事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同时,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约2/3世界500强落户在深圳

第三,是深圳的前瞻性。

在深圳第一版“深圳特区总体规划”(86版总规)当中,按照当时特区内人口不足30万的情况,绝大多数城市的规划,都不会以“特大城市”作为规划目标。

但深圳,就敢为人先。

首版规划当中,就按照“特大城市”110万人口加以规划,更是为市政交通等配套设施预留了近2倍系数的后续建设空间。

而直到今天,在深圳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原特区内居住人口超过400万的情况下,其市政交通等配套系统依然能够顺利运行,正是得益于第一版总规的前瞻性。(观点来源:南方周末)

1998年,《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而在此之前,更是首次在规划修编过程中引进公众参与模式,举办了全国首例规划公众展示,并就规划内容广泛征求市民意见。

1999年,《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获得国际建筑师协会(UIA)首次授予亚洲的“城市规划荣誉提名奖(阿伯克隆比奖)”,这是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当时所获得的国际最高荣誉。

随后,虽然经过多版的深圳规划调整和相关条例调整,也历经试错,但在40年之际,对于深圳的城市规划发展之路,几乎所有人都给予了肯定。

以小编为例,在深圳待过短暂的童年时光,在广州求学、工作,但每次出差深圳,依然可以感受深圳整个城市规划的干净和有序,虽然没有广州的烟火气,但有着自己的深圳味道。

深圳的聪明在于,在他起步之际,就已经将目标看得很远。

当然,对于广州来说,也有自己的优势。

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之一,分量最足、成色最纯,厚度最重。

从产业结构来说,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广州,无论是在科研基础,还是公共服务、医疗、教育、国际化程度,都是其他城市所不能媲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相比深圳的沿海性,广州的可塑性更在于其作为陆地城市的先天优势,处在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结构顶端和中部,是大湾区核心枢纽城市。

落到基层,广州的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吸纳更多人口,基础公共服务优势非常明显,这更有利于当地留住长期生活的人员。

城市之间,总有竞争,也有相互取长补短之处,更有共赢,对于广深来说,也是如此。

【End】

购房咨询 | 看房咨询 | 区域解答 | 置业建议

专家答疑 | 楼盘爆料 | 加群入群 | 楼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