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长寿和态度究竟有什么关系?可能很多人认为,心情好所以活得久。这其实是一种正确的理解方式,但其中的关系远不止这么简单。

心情等于寿命的逻辑思维并不能指导人们的行动,也是很多古语都有道理但“没有用”的原因。

没有用的语言被戏称为“鸡汤”,事实上,任何一句名人名言都有其深刻的内涵,也就是适用范围和逻辑关系,没有仔细思考细节,便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因此,态度决定人生高度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鸡汤。它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来源于背后的逻辑。让我们简单剖析一下逻辑闭环和适用条件,帮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态度行为理论

费斯汀格提出了著名的“态度行为理论”,该理论贯穿了心理学和现实,也揭示了心理学的来源。

态度可以粗略地等于意识,行为可以粗略等于作用于物质界的实践。当然,这个理论遗漏了揭示心理学来源第二条路——物质世界。

因此,加起来便是意识、实践、物质,所有的归因和行动都逃不过这三个因素。

态度决定人生高度的逻辑原因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行为作用于物质世界,接受到反馈后产生态度,态度反过来影响行为,进而把影响传递给物质世界,周而复始。

无论把其中哪个因素作为起点,理论上都可以扭转你的人生格局。

从态度入手提高人生高度,有一些限制条件和配合行为。通过态度行为理论可知,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力。比如,同事告诉你,新来的领导非常难对付,总是话里有话,让下属自己揣摩。

当你接收到信息时,无论客观上领导是否如同事所说,你也会比往日多提一口气,多绷一根弦,时不时揣摩一下领导的意图,这就是态度在影响行为。

但态度影响行为的能量是有限度的,只能影响暂时没有行动和深入了解时的行为,一旦通过行为发现,对方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态度就会发生改变。

这个过程有时是极为困难的,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信念固着”,指的是人们一旦为自己的认知建立了信念,即使出现相反的事实情况,也会选择视而不见。

因此,想要通过态度影响行为来提高自己,就必须找到影响的领域——忧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除忧虑

为什么态度在忧虑领域可以大概率影响行为?忧虑是人们在行动上无能为力的领域,通过态度转变行为。忧虑本身源于错误的态度,因此忧虑无法逃避,只能通过纠正错误态度来消除。

消除忧虑并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忧虑之事有比较全面的认知,可以让你学会从各个角度看待问题,并且找到解决办法。然而,培养全面认知本身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相信很多人都减过肥,其中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

“成功”的人正在高兴中痛苦,因为他们正在克制自己的食欲;“失败”的人还在痛苦挣扎,寻找着更好的减肥方法。

为什么“减肥”造成人们的忧虑呢?其中有三个原因。

第一,设定减肥这个目标本身,或减肥目标量是错误的。

本身错误指的是,一个人健康的人被一些偏激的文化或周围人所影响而决定减肥,最后导致营养不良、脱发等。

减肥目标量错误指的是以减肥重量为单一指标,去衡量是否减肥成功。许多人给自己设定的20斤、30斤目标,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单纯认为这个数字比较合适。

第二,是历史遗留问题。

或许有的人并不是真想减肥,只是想要通过减肥达到其他的目的,比如赢得某个异性的喜欢,提升自信等。

实际上,没有得到异性的欢心、自卑和减肥并没有因果关系,胖只是导致现状的原因之一,甚至连关系都没有。

第三,是客观上应该减肥,但设定的目标不是本质目标,而是现象目标。

例如,一个三高患者想要通过减肥恢复健康,那么设定的减肥目标应该是身体指标正常,而不是减掉多少斤。

现象目标都不是正当目标,因为现象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在本质上设定目标,才能真正做到。减肥只是现象手段,本质目标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

再比如,有的人把目标设定为挣100万人民币,这也是一种现象目标,挣100万背后的目的和本质原因才是目标。挣钱的本质是创造生产力,产生社会价值,有因才得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标偏差

我们忧虑的状况可能来源于目标偏差,也就是设定了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目标。通过全面认知来改变态度,进而指导行动,形成良性循环,带领你走向人生新高度。

并且,人们的行为也可以影响态度,甚至行为对态度的影响力更大。学会先行动后总结,可以帮你更加快速地往上走。

如果你处于忧虑,先改态度是比较安全的做法,先行动是一种捷径,也有可能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无论如何,改变态度总是没错的,假如你总是能在忧虑中修正态度,你的人生会一直往上。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 A New Slant on Vulnerability: Strength Not Weakness.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