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是古代皇帝与天、地通话的仪式。作为国家最高的一项祭祀活动,融合了国家政治,神仙思想、阴阳五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思想内涵。从古至今,历代帝王的“封禅”因经济、政治、文化和地理因素等原因,几乎都在泰山举行。但又因为各种原因,由秦始皇兴起的“封禅”,到唐朝后逐渐衰弱,宋代后逐渐消失,明清彻底废除。今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讨论“封禅”兴起与废除背后的政治意义变化。

秦始皇时期,“封禅”兴起

1、表示国家的大一统

据可考证的史料记载,“封禅”最早由秦始皇在泰山举行,而秦始皇作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一统国家的帝王,统一了六国。有这一先例,以致后来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资格举行“封禅”,一定要一统天下的帝王才有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证明自己统治的正统地位

秦始皇统一天下是通过武力征服六国,各国只是在实力上屈服,其实内心并没有承认。秦始皇似乎也担心这一点,为了巩固统治,所以秦始皇就效仿上古帝王的“四方巡狩”制度。想要通过一场隆重的仪式来彰显自己的开辟历史的功劳,同时也向征服的国家的子民表明,自己一统六国,靠的是上天的意志,自己的统治地位才是正统的。

3、“封禅”作为国家兴旺,天下太平的标志

“封禅”还源于人们对自然的的崇拜和敬畏,后来由于统治者的宣传,自然现象便于国家治理联系在了一起。以至于人们相信,国家的兴亡更替与虚无缥缈的天意联系在一起。国家治理的好,就会天下太平,才能成功“封禅”。

秦始皇完成国家大一统后举行“封禅”,汉武帝要结束汉朝以来70年边境问题之际举行“封禅”,唐高宗有“永徽之治”、唐玄宗有“开元之治”.......他们的“封禅”来的“实至名归”,于是“封禅”就成了统治者宣扬自己的功绩,表示天下太平,稳定民心,巩固统治的政治手段之一。

唐朝时,“封禅”原有的意义逐渐衰弱

1、最有资格的唐太宗,五次“封禅”失败,文治武功。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可他五次提出“封禅”都未能成功举行,表明当时的政治十分混乱。

第一次,是在贞观初年,这时是他刚刚接手这个国家的时候,各项事情都未完成,民生凋敝,百废待兴,而“封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暂时被搁置。第二、三次,是因为唐朝是在经历几个朝代的战乱后建立起来的,“封禅”的相关礼仪制度都几乎消失,为了完善相关礼仪制度,耗时太长而被搁置。第四次,遇到天灾,碰上“彗星之变”,被取消;第五次,遇上人祸,边境战乱再生,内地灾祸不断。

唐太宗时期,由于天灾、人祸不断降临,导致“封禅”多次被议,又多次搁置,可在这个时期的政治仍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说明“封禅”,已不再成为必须,而变成了锦上添花的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武则天嵩山“封禅”,打破历史

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家的经济政治仍在不断发展,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她的“封禅”也与以往不同,打破了历朝历代只有男性,主持国家祭祀典礼的传统,也打破了泰山作为“封禅”唯一地点的地位,决定“封禅”的地点在嵩山。其实这与当时的政治变化密不可分。

一方面,唐朝中叶时期,各个世家大族,都举家移居京城,长安、洛阳等地,使得这些地方成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打破了以往政治、文化中心不在一处的局面。

文化中心的不断迁移,使当时的人们对“封禅”的地点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因为嵩山“六合之中”的特殊地理位置,更是得到不少人的推崇。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武则天的个人喜好。她认为自己与周天子有着渊源,周武王曾在嵩山祭天,所以她才会决定在嵩山“封禅”。

武则天时期,因为历史原因和自身当政的影响,“封禅”彻底打破了以往历史,这次的“封禅”,不仅地点改变,而且见证了一个唯一一个女性当权的朝代的诞生。

3、唐玄宗封禅泰山,成为李氏天下回归的象征。

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颇有拨乱反正之意。因为在唐玄宗眼中,武则天是一个篡位者,所以她“封禅”的嵩山肯定不能再用,为了彰显自己稳坐江山的正统地位,所以决定在泰山“封禅”。

宋代,“封禅”的意义的消失

这个主要发生在宋代,因为宋代的重文轻武,导致军事力量衰弱,没有能力统治全国,于是这时出现两个朝代并行的局面——大宋、大辽,被后世称为南北朝。当时的宋朝皇帝为了向世人说明自己的正统地位,于是组织大臣,根据古代“封禅”礼仪,总结出“正统论”——自己身在“封禅”之地,继承汉族,当为正统。至此,“封禅”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到后来,这项祭天仪式就逐渐不为皇帝重视了。

明清时期,“封禅”被废除

宋代“正统论”的确立对中国古代政治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此,“封禅”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一个王朝的兴亡更替就不再与虚无缥缈的天意有联系,统治者的实际统治才能开始逐渐被关注,传统儒家的“君权神授”观念开始逐渐被消解。明清以后的历代帝王,也都不再举行“封禅”。

总结

封禅的兴起与废除,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文化变迁,“封禅”由秦始皇兴起,到唐朝后逐渐衰弱,宋代后逐渐消失,明清彻底废除,其实反映的是皇权在长达千年的不断演变中逐渐扩大。

对皇帝来说,证明自己“受命应天”的正统地位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而且,随着历朝历代的制度变化,这项仪式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封禅”也逐渐从帝王们趋之若鹜的祭祀大典,成为一个锦上添花的物品,沦为儒“不著于经”的渎天淫祀,明清时期被历代帝王所废除,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

1、《泰山文化浅析之帝王“封禅”》

2、《“封禅”的起因》

3、《泰山“封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