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遥传》作者厚夫说:路遥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断奋斗的传奇人生,他是众多草根阶层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身命运的典范。
贾平凹说:"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路遥临终前,和他弟弟合影

"像干渴的夸父"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出生于陕北一个极度贫困的农民家庭。1957年深秋的一天,父亲说带他去延川县郭家村的伯父家走亲戚。母亲一早特地给他穿了新布鞋。走了整整两天,脚磨出了血泡,终于到了伯父家。歇脚之后,父亲说第二天一早要去县上赶集,下午就回。八岁的孩子已经很会装糊涂。第二天他早早起来,躲在一棵老树后,看着晨雾中的父亲夹着包袱,像小偷一样溜出村,过了河,上了公路……他的眼泪刷刷往下流,他被父亲过继给了伯父。几乎在一夜之间,他把自己从一个八岁的孩子拉扯成了一个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路遥的一生,那就是——贫穷。上初中时,他交不起每月四五块钱的伙食费,有时甚至连五分钱的清水煮萝卜也吃不起。他常常饿得发疯,绝望,飞奔至野外找野雀蛋和能吃的野生果子和植物,这种刻骨铭心的饥饿感和匮乏感,像一个巨大的黑洞,需要余生用超乎想象的能量去满足和填补。《路遥传》的作者厚夫说,"这种饥饿感是尾随路遥一辈子的老狼。"

但是在这种境遇下,他依然坚持上学,喜欢到县文化馆翻报纸。物质生活的贫乏,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但读书与看报填补了他精神世界的空虚,也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路遥一直在追求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可他的文学之路从不平坦

他逆风而动,以超常的勇气与远见卓识,写出一篇声讨乱象的小说。他寄给了在全国的各大刊物,可都给退回来了。没有人理解他的小说,也没人敢发。他说他还要往外寄,如果这次再寄出去不发表的话,那他就把这个作品烧掉。

路遥书桌

1980年,《当代》慧眼识珠,尤其是老作家秦兆阳十分欣赏,才得以在这个杂志上发表。

接着,路遥告别妻女,一头扎进了甘泉县招待所,开始了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构思这部作品路遥用了整整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矿工一起下井

在准备《平凡的世界》素材之前,路遥其实已经因为《人生》一炮而红,身边人都说这可能是她的巅峰之作,他可能再写不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了。然而现实却啪啪打脸,他再次登上事业高峰。1988年,《平凡的世界》横空出世,获得茅盾文学奖。让那些曾经质疑路遥的人,哑口无言!

销量2000万册畅销书的路遥,留给独女的遗产只是一叠欠条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得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但当时的路遥,已经连去领奖的车费都没有了。最后,还是他的弟弟想尽一切办法借到5000块钱,他把路遥送到火车站的时候说:"今后不要获什么奖了,如果拿了诺贝尔奖,我可给你找不到外汇。"路遥只说了一句:"日他妈的文学"

王天乐说:"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书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

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讽刺极了。

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一个销售2000万书册的作家,没有路费去领奖,没有钱去买自己的书,他除了应酬文学界的朋友,就是还债

"倒在干渴的路上"

  • 1988年5月25日,体力日渐衰竭的路遥为《平凡的世界》划上了句号。
  • 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 1990年到1992年,路遥如一盏耗尽精油的枯灯,闪烁着最后的光亮,他用最后的时间,写了一篇关于《平凡的世界》的随笔《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成为了他这一生的终结。

艰难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时的路遥

1992年11月17日凌晨4时,路遥开始在病床上痛苦地抽搐和呻吟,整个肉体的疼痛使他缩成一团。弥留之际,路遥嘴里呻吟着的最后话语是:"爸爸妈妈还是离不得,爸妈最亲……"然而把他带到人世的爸爸妈妈,本应是这世上最亲的双亲,却并没有给路遥一个温暖的童年。而是将苦难与痛苦扎根在他心底一生的人。

纵然如此,爸爸妈妈依旧是故乡故人最眷恋的往日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遥母亲画像

路遥独女路茗茗

路遥同好友一起看望养母,山沟村庄只有老人一人没有搬

凄苦,伴随了路遥的一生。他用一生也没能甩开贫困,去世之后,留给女儿的也只有一叠一万元的欠条。

董卿在《故事里的中国》中曾说:"人们说作家生命的长度是用他的作品来决定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路遥还活着,并且将继续活着。"

虽然,路遥过早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但他留下的作品,将一直照耀着、温暖着、指引着平凡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