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谈起古代帝王的前尘往事,不可避免的就会涉及帝王的个人生活,而千娇百媚的后宫妃子却让帝王难以抽身事外。人们常说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在历代帝王的身上也得以印证,其中隋唐帝王的所作所为也令人瞠目。为了安置“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妃子们,行宫的建设必不可少,但也引发了诸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隋唐帝王兴建的行宫种类繁多,为给“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数千佳丽提供容身之所,以及供自己休闲的娱乐场所,而费尽心思

多情自古空余恨,历代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肆建设行宫。而如果从行宫的功能方面来看,隋唐帝王对行宫的规划和要求也是开朝代之先的。虽说行宫并不是发源于隋唐,但古语常言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却在隋唐帝王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史记》载:“纣王‘益广沙丘苑台……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由此可见,“肉林酒池”似乎源于商纣时期,而在《汉书》中则记载了秦代所建立的行宫数量:“(秦)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建设如此繁多的行宫,哪怕放到现在都是极其恢弘的工程。

所以说,修建行宫绝非是隋唐帝王的专属,而是一早便有了先行的范例。但是隋唐的后宫并不能够满足“佳丽三千”的需求,所以隋唐的行宫最初是为安置妃子而建设的,只不过随着帝王的要求不断提高,隋唐的行宫似乎具备了不同类别的休闲功能。

首先,根据四时季节的不同,演化出功能各异的行宫,其中为了抵御寒冷的冬天,专设了温泉宫。这一行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帝王的疗养需求,自然其行宫也大多建设在有温泉的地方。而与之相对的是,解决夏天的炎热问题兴建的避暑宫,这类行宫主要在依山傍水的地区建立,以此达到消暑的目的。

不得不说,隋唐帝王对行宫的安排是煞费苦心的,同时为了方便在朝堂和行宫之间的流动,行宫所建设的地方离都城都不会太远。总体来看的话,大约都以京都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辐射200里左右。因为行宫别名“离宫别馆”,自然不能离都城太远,不然也会影响帝王的办事效率。

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隋唐时期的宫廷政变大多发于行宫之内,原先的行宫成为争权夺利的代名词,帝王也不单是“为红颜”而“冲冠一怒”

经过对隋唐史书的不完全统计,当时存有的行宫总共有73座,其中38所建于隋朝,剩下的35所立于唐朝。但就是这些供帝王娱乐休闲的场所,在隋唐时期竟然演化成了争权夺利的地点,甚至大多都实现了改朝换代。可是为何如此不起眼的行宫,却能够扭转朝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想要弄清楚这一点,不可避免的要说起隋唐时期发生的几场意义重大的宫廷政变。但在论述宫变之前,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隋唐时期的帝王贪图享乐,在出入行宫的频次极为繁多,因而变得日渐不理朝政。在这一过程中,原本作为中央政权代表的宫殿的部分职能,开始转向行宫,所以也就形成了新型的“多都制度”。顾名思义,多都制度就是有多个国都,而隋唐正是如此 。

在唐代除了长安之外,还有太极宫、兴庆宫以及大明宫这三大行宫,所以在这一时期中央的政治权力实际上是被分化的,而这也都直接导致了之后地方的不满,所以也就会产生宫变。如果说宫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朝代的更替,那么发生在隋朝的宫变事件,却有着别样的戏剧性特征。

隋唐时期发生的宫变不在少数,因此从中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范例进行说明。隋朝曾发生过一次最大的政事变革——仁寿宫之变,而这一宫变可谓是改写了隋朝的命运之举。而在《隋书》的记载中能够发现,当时隋文帝久居仁寿宫,因此对朝堂的政事并不是很了解。不过,仍为一国之君的文帝对朝堂发生的事件却略有耳闻,其中就有关于太子杨广的流言蜚语。

而谈论起隋文帝杨广的继位,在此过程中似乎另有隐情,根据《史记》中的相关记载,能够推测出隋文帝在驾崩之前就有废除杨广之意,因为身为太子的杨广“虑上有不讳”。其实在《资治通鉴》中,则明确记载了太子杨广伪造隋文帝圣旨,将废黜太子的诏令改为命太子继位。

虽然仁寿宫之变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流血事件,但是却埋下了隋朝覆灭的导火线。因为自此之后,众朝臣大抵了解了隋炀帝杨广的为人,而成功夺得帝位的他更加肆无忌惮,修建行宫贪图享乐。除了引发了群臣的激愤,更加导致了社会百姓颠沛流离的生活,国将不国的局面也随之而来。

多行不义必自毙,杨广自己也正是败于一场宫变,公元617年,隋炀帝游乐江都宫,被宇文化及等人擒获,众叛亲离的他死于行宫之内,隋朝覆灭。

而唐代的宫变必不可免的就说到“玄武门之变”,这一政变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当时高祖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但是自己却极其偏袒次子李世民。甚至允诺李世民若他能够平定王世充,就考虑重立太子,后来李渊开历代之先,封李世民“天策上将”的称号。

正是因为这样的应允,让身为太子的李建成百般猜忌,因此联合了李元吉共同谋害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并不是任人宰割的,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太极宫的北宫门发起了威震朝堂的“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成功夺得太子之位,并成功继位天子,史称唐太宗。

由此可见,隋唐的行宫虽因“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妃子而建,但是随着皇宫内院纷繁复杂的政治生态,行宫成为了利益斗争的首选之地。因此隋唐帝王的“怒发冲冠”似乎并不再是为了红颜,而是通过宫廷政变,以谋取不可告人的伟业。

三、行宫的建设与宫变的发生本无必然联系,但帝王需为自己在行宫的所作所为买单,以史为鉴,处理好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才能够稳固朝纲

行宫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帝王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要,本身和宫廷的政变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自然“建设行宫必将导致宫变”的说法并不合理。但是至于为何在隋唐时期,选择宫变的地点都会放在行宫,而不是正宫,其中的还有着别样的隐情。

古代的正宫都是指皇帝的住所,《素问》载:“宫代表土运,土运平气之年,无太过与不及,称为正宫。”既然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其守卫的势力必将严格,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而布设重兵看守,这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禁军。相比较而言的话,作为皇帝消遣的行宫,虽然也有军队把守,但是并没有正宫严格。因此也就给了不法之人留下了犯上作乱的贼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不论是隋朝的仁寿宫之变还是唐朝的玄武门之变,选择的也都是较为偏僻的行宫。如果成功,那么便可以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若是东窗事发,也能够轻易脱身,不会招致杀身之祸。所以行宫能够成为宫变的首选之地。

所以隋唐帝王的“怒发冲冠”与民众心中“为红颜”的想法大相径庭,但是通过对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发起的宫变,可以看出,前者发生宫变后反而加速了自身的覆灭,而后者却为当朝带来了享誉22年的“贞观之治”,开启了盛唐的鸿篇巨作。

无论如何,帝王在行宫的所作所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隋朝的文帝和炀帝因长时间的居于行宫贪图享乐而不理朝政,所以导致隋朝的陨落,但在此之前就有大臣进谏文帝,不要久居仁寿宫。

《隋书》载:“奉信郎崔民象以盗贼充斥…谏不宜巡幸。上大怒,乃斩之…奉信郎王爱仁以盗贼日盛,谏上请还西京。上怒,斩之而行。”

但其实早在秦朝的时候,针对帝王久居行宫的行为就有大臣未雨绸缪,怎奈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多少的君王都沦陷了。而作为一朝之君,必不可免的就要承担其国家兴衰的责任。所以帝王在“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诱惑面前,应当以史为鉴,需明白“六宫粉黛”只是徒有其表的。只有将朝廷的政事放在首位,平衡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利益,才能有资格谈论治国兴邦。

参考文献:

《隋书》

《唐六典》

《唐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