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俑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开始出现的,作为一个开放、文明的国家,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很多令人意外和赞叹的工艺品。其中就包括今天我们所说的俑。

说到俑,中国人应该都不会陌生。秦朝的兵马俑浩浩荡荡,直到现在还在世界上享誉盛名,成为中国的地标性文化遗产。俑的发展演变也是经过漫长的磨合、适应,在不同王朝有着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和规则,对于俑的筑造目的也是不一样的。俑最初是以"刍灵"的身份出现的,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工艺品,向人们展示着那个时代的风采。这一点在唐朝的仕女俑上可以看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俑最初制造的目的是代人殉葬,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制作方面也从俑泥演变成了陶制

春秋战国时期,俑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前期俑代表的是殉葬的人,古时候一些贵族或者皇帝去世,家中的奴隶或者侍卫要跟随主人一起去阴间。殉葬的习俗自古有之,但是这样的做法未免太有失人道。奴隶入军刚好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慢慢废止的,原因就是有了俑的出现。俑被制作成人的样子,身高、身材和面目表情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它们代替真人入殉,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赵岐注:“俑,偶人也,用之送死。”

春秋战国时期的奴隶地位不再是原始时期那样任人宰割,奴隶地位的小小变化把不合常理的殉葬制度推向深渊,挽救了很多无辜百姓和奴隶的性命。虽然在客观层面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但是根本上还是封建思想的产物,把俑制作得活灵活现,完全按照真人的样子制造,目的还是为了让其到了阴间还要好好侍奉主人,这是封建落后的表现,受到很多学者和知识分子的抨击。

身前是奴隶的人们到死也改变不了自己低贱的地位,古时候的人把封建礼制和等级制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当然,每个朝代关于俑制作的工艺和要求也都是不一样的,根据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国家奉行的制度而定。一些皇帝并不在意铺张浪费,所以就把俑制作的细节和大小都有明确要求,制造出一个和真人一样的俑耗时耗力。但是一些皇帝崇尚的就是戒奢从简,比如汉朝初期的皇帝们,在知道秦亡的原因之后害怕极了,于是都推崇简约生活。

简单生活的一个方面就表现在汉朝的俑上,这时候的丧葬都是从简,不仅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负担,还能把余下的精力和钱财放在国家发展上去。皇帝首先作了表率,汉朝的俑不再是按照真人大小一味仿制,这样做成本太高,而且入墓之后也不方便。于是皇帝想到了一个办法:把俑的体型压缩至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样既不影响俑的使用,还能满足国家从简的方针。

郑玄注:“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于生人。”

唐朝之后的俑和汉代相比又大不相同,唐朝人本身就生活在比较富足的时代,所以人们个个思想开放。他们制作出来的俑不仅要有实用价值,还非常注重是否美观。比如特别出名的唐三彩,这样的俑色釉精美,完全是中国古代手工艺的巅峰。透露着唐朝盛况,这和一些普通的甚至凋敝的王朝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仕女俑被现代表情包侵袭

再说汉朝,汉朝在上釉方面越粗糙越受人们欢迎,因为这样制作出来的俑最便宜。他们用木片来充当俑的铠甲,衣服有的俑上直接就没有,通过俑的制作工艺和投入成本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不同王朝的风貌和社会风气,再如南北朝时期,这段时期战争频繁,身披铠甲的重兵成为国家的代名词,那么在墓穴中出土的俑就基本上是身披铠甲的骑兵。

唐朝盛况使得唐朝的子民奔放外向,在制作陶俑方面也尽显出唐朝独有的气质和风采,其中仕女俑最为出名

说起唐朝很多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在古代中国唐朝是最鼎盛的王朝之一,这时期的文化氛围最为轻松,百姓生活水平也极高。这样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下,文化和雕塑更是会被影响。有一定的经济和技术作为支撑,那么唐朝的俑自然也是最为精美的。从内容的封闭保守到新颖奔放,唐朝人把自己的故事和心情全都表达在工艺品上,让人看着赏心悦目。

都说唐朝的美女最为可人,一方面是因为唐朝人的审美观念不同,因为唐朝以胖为美,杨贵妃就是其中的典型。其实除了这一点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唐朝的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所以社会风气和之前的王朝大不相同,女性地位的提高使得社会看上去更加和谐美好,女性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奔放的性格和妩媚的身姿让唐朝的女子更加自信,这样外表美和心灵美的完全契合,谁会不喜欢呢?

唐朝的俑中最让人赞不绝口的就是仕女俑,能歌善舞的女性形象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向人们展示出唐朝女子特有的风范,在制作俑的时候手工艺者会特别注意女性的思想和表情,这样才能够透过作品看到本质的东西。这样一来整体风格就不会差,这就是唐朝的审美价值观。

自信的女人最美丽,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激励语,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唐朝的女子相比宋朝、明朝甚至清朝,都是更加自信的,她们在唐朝盛世的背景下汲取营养,获得很多知识和发展的机会,万邦来朝的大国气质在女性身上也可以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她们梳着高高的发髻穿绚丽多彩的衣服,再配上美丽的饰品和本身妖娆的身姿,的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说起俑身上的衣服,就更有来头了,大唐的服饰五花八门,因为本身就有其他国家的进贡以及商业方面的往来,所以给唐朝的服饰带去了新的活力。丝织品的制作是古代中国贸易发展的基础,到了唐朝丝织品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提升和发展,不仅可以提供给自己本国的百姓使用,还大量出口到别的国家。各族、各国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让唐朝从来都不缺"新衣服"。

唐三彩从制作流程到材料再到人物细节、服饰装扮上无一不表现出大国的风采,难怪会成为陶俑制作的巅峰,让人不得不感叹唐朝特殊的工艺和女性的魅力。

俑的制作和细节把控向现代人展示出那个时代的特征,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文化表达方式

从春秋战国时期之前,把真人当作陪葬品放进墓穴,到春秋战国时期用俑来代替真人入葬,这是时代发展和奴隶地位提升的表现,也代表着古代中国从漠视人权、欺压奴隶的野蛮时代进阶到文明时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俑的作用不再只是殉葬这么简单,人们把日常的生活和自己的百姓的面貌刻在俑上,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让后人看到,这更是探究历史的一把利器。

仕女陶俑身上独有的气质把唐朝盛世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已经不仅是经济和政治上的成就,它们渗透到百姓的生活之中,成为文化和精神的表现。很多时候人们常常会忘记自己民族的特色和本来的样子,而唐朝的仕女俑则是用固态的形式将这些内容存了下来,留给后人重新读档,看这个曾经辉煌的时代。

有关俑的记录还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诗句:

《孟子.梁惠王》:“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这句话中的始作俑者常常被认为是一件坏事的主谋,因为俑太像人了,所以他混在人之间干一些不可见光的坏事很难被人察觉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仕女俑和其他王朝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和制作手法,唐朝女人对自己的服饰和外貌非常重视,她们在面部画上胭脂水粉,连眉毛都千奇百怪,也是对俑制作者的一大挑战。鸳鸯眉、小山眉等等,差别都不会很大,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却要细致地描绘出来,现代的手工艺者遇上这样的细节控也是很难满足的。这一点成为人们赞叹唐朝唐三彩、仕女俑的重要原因。

俑的制作是中国古代百姓对艺术的探索,这样的探索和发现精神是每个时代发展的脊梁,即使现在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也不再有殉葬的习俗,但是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并不受这些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相反,我们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探寻和研究,把那些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文化吸收到现代的生活之中,为现代谋福祉。

参考文献:

《唐史》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