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二战期间,要说战争威慑力的强大,肯定少不了苏联战役。说到苏联战争,它可以称作二战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

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5月2日,是德国与苏联进行了惨烈的厮杀,最终苏联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提到这个,很多人都会认为苏军的胜利没有什么战术可言,就是人换人,换来的胜利。

人海战术自古有之。对于打仗从战术的方面来讲,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是机动性,第二是攻打地区的火力配备。

当然不得不承认,在战争中,人力资源确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1940年苏联版图内的人口为1.941亿人。因为是在战争年代,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和平时期根本不可能是一样的,首先战争年代的人口出生率会急剧下降,人口的增长率便减少至500万人口左右,因为41年下半年到45年上半年是处于战争状态,这个数字还应该加上1941年上半年增加的苏联人口,加上130万,则正确的数字应该是830万。

苏德战争前期红军短短一个月内损失了几百万军队,这样大量消耗有生力量为代价的战争,导致了战斗力的锐减,新征士兵更是没什么战斗经验可言,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打出什么战术来的,可仗还得打没办法只能用人去垫。整个二战期间,苏军超乎寻常的伤亡率却又摆在那里,不由得人们不信。

首先各位读者我们简要点明一下双方的实力。苏军参加这场战役的参战部队共计 166 个师,其中的 124 个将参与第一波进攻,另外有 6000 架作战飞机和外还有将近苏军远程航空兵的 1000 架飞机从位于俄罗斯南部的机场起飞支援战役进攻行动。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由 50 个师 3 个旅组成。而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大约拥有9,500 门火炮和迫击炮。第六航空队(1,342 架作战飞机)为中央集团军群提供空中支援。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苏军的士兵,武器装备都是不如德国的,甚至士兵们的战场纪律,也是逊于德国。确切的说苏联的人数优势是唯一利用的资本,所以,除了用士兵的生命,别无他法。苏联没有其他的战法。

但到了战争的后期,苏军在大规模会战中的伤亡总数已经开始低于德军,而德军已经不再占据上风,节节败退。朱可夫说过:“他们战争前期不会用战略打仗,是在战争中学会的,是战争教会我们如何反击”。当然,没有哪支军队一开始就是王者,都是一点点积累的经验。

在1945年的布拉格战役,苏军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伤亡不到12000人,就击败德国军群及65个师,还抓了45万余人。

作为外援的主力,大量物资在苏联最窘迫的时候送达,让苏军撑过了最艰难的1941年并稳住阵脚后,逐步恢复了生产能力并开始大举反攻,最终夺取了二战胜利。

二战便是苏军不断强大的过程,其实也可能是苏联当时并没有做好准备,而对面又如此的强横,打的是措手不及,所以才会死伤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