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企业家+哲学家”的人生智慧

在日本企业界, 出现过四位颇具影响力的“经营之圣”,他们分别是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田宗一郎和稻盛和夫,其中,只有稻盛和夫至今仍健在。在稻盛和夫过去80余年的人生中,更是创造出无数个经营奇迹。

少年时代,家里的印刷工厂在二战中被毁,他建议父亲制作纸袋,并且走街串巷兜售,帮助全家人渡过经济难关。

大学毕业后,他找工作一度不顺,进了一家连续亏损的企业,但他在恶劣环境中专注工作,技术不断精进,为之后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从第一家公司辞职后,他陆续创办了两家公司:京瓷与KDDI,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

78岁时,他临危受命,出任进行破产重建流程的日航,在短短14个月时间内,顺利达成扭亏为盈的目标,实现利润155亿元。

……

事实上,稻盛和夫在企业家的身份之外,还长期致力于优秀经营理念的传播。

1983年,在几位年轻企业家的提议下,他启动了“盛和塾”(原为“盛友塾”)的学习会,向更多的人讲解该如何开展经营。盛和塾发展至今,已经在全球数个国家建立分塾,有约1.5万人参与其中。稻盛和夫所写的《活法》《干法》《心法》等著作,在日本和中国都有数百万的读者,企业家马云、任正非等,都对“稻盛和夫哲学”赞誉有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文学家、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曾如此评价道:根据自己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83岁时,稻盛和夫又出版了一本新书,名为《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嘱托》,这本书延续了他一如既往的平实文风,鲜有晦涩的专业名词和理论,而是用简单的语句、切身的经历,为我们娓娓讲述他的人生智慧。

在稻盛和夫看来,人生中的一切都是从心开始,并终止于心,这个“心”的概念可以有多重阐释,它可以是“良心”,也可以是“心性”。稻盛和夫将“心”的结构分为由内到外的五层:真我、灵魂、本能、感性与理性,具体到生活与工作中,可以体现为利他之心、感激之心、知足之心、纯粹之心、谦虚之心、反省之心、正道之心等等。

稻盛和夫有关“心”的理论中,融合了他多年的经营经验,还有对于中国儒家思想、阳明心学,以及佛教理论的深刻理解,乍看寻常的语句之中,饱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反复阅读、思考和实践。

02 成功源于利他之心:从“摘柿子”故事说起

在稻盛和夫的“心性”哲学中,“利他之心”被置于重要位置,只有秉持“利他”的出发点,才可以一步步走向真正的成功。这一理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

当年还在上小学的稻盛和夫,受同学南野一秀的邀请,到他家里摘柿子。结果,他把树上所有柿子都摘光了,南野的爷爷回家一看十分生气,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学校的老师。

老师对稻盛和夫提出批评,但他倔强地认为自己没错,明明是同学邀请自己去的,怎么到头来还要挨训呢?这时,老师的一席话点醒了他:“南野同学邀请你去摘柿子是一片好意,但当你把果实摘光时,是否考虑到对方及家人的感受了呢?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你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这件小事对稻盛和夫的心灵震动很大,在此后的生活、工作中,“利他则久”的理念贯穿始终。每当做一个重要决定时,都要先思考“是否会对他人有利”,而非简单以经济上的得失为标准。

在创立京瓷之初,曾有十几名员工集体写信给他,要求加薪、提高奖金额度。当时的京瓷无力负担这一诉求,在他的反复劝说下,员工暂时认同了他的观点。但在这之后,稻盛和夫对公司存在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如果只是为了实现管理者个人成就或者利益,又怎能要求员工全心付出呢?因此,公司应当追求员工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幸福,方能获得长远发展,这便是经营中的“利他之心”。

78岁时进入航空这一全新的领域,而且是担任一家亏损百亿的大型公司的会长时,稻盛和夫起初有过犹豫,但在相关人员的恳切要求下,他慎重思考这一工作背后的社会意义,以及是否出于“善意的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反复衡量后,他认为,帮助濒临破产的日航走出困境,对于日本经济的重建、数万员工的生活,以及乘客的便利,都有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他毅然接过这一烫手山芋,宣布自己不领不一分钱工资,对日航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最终使其转危为安,并在两年半之后,重新回归股票市场。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虽然很少会遇到上述情境,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开始,做一些让家人、朋友、同事、客户等感到幸福的事情,潜移默化之间,“利他之心”就会生根发芽,我们的人生也将变得更有价值和深度。

03 专注成就“纯粹之心”:“神灵的私语”并非虚幻

利他之心,是开启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工作环境不佳、项目难度太大、缺乏足够的支持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稻盛和夫提出了“纯粹之心”的概念。所谓纯粹,其实是一种近似于“无我”的沉浸式状态,需要投注入极大的专注力。

稻盛和夫在《心》中讲过一个有关“神灵私语”的案例。当时他遇到了一个技术上的“拦路虎”:要让陶瓷原料镁橄榄石的粉末成型,以实现批量化生产,但迟迟找不到不含杂质的优质黏合材料。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干脆把家搬到了公司里,吃住都在研发室,没日没夜地进行各种试验。

有一天, 他走在办公室里,头脑里还想着黏合剂的事情,突然被什么东西给绊了一下。他抬起脚一看,原来鞋底上沾了一块试验用的石蜡。他刚想喊:“是谁乱丢的石蜡?”突然灵光一闪:用它试试做黏合剂怎样?

说干就干,他重新走回操作台,把石蜡和陶瓷原料粉末混合并进行加热。实验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石蜡是完美的优质黏合剂。这一不经意的发现不仅打破了技术瓶颈,在之后的若干年中,京瓷出产的该产品一度占据行业垄断地位,带来了十分丰厚的利润。

这个听起来有几分玄幻味道的故事,被稻盛和夫称为“神灵的私语”,更是“天启般的灵感”,是纯粹之心所带来的极大惊喜。

稻盛和夫的奇妙经历,在人类历史上其实并不罕见。我们从小就听说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当时他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正好就被苹果砸中了脑袋。化学家门捷列夫整日苦思冥想元素周期表,结果梦境中一条衔着尾巴的蛇,让他瞬间茅塞顿开。

从科学角度的来说,人的信念或者专注力具有神奇的效果,认知神经科学家安·特里斯曼就曾提出:我们对专注力的运用,决定了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换句话说,当我们高度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就会与最好的结果不期而遇,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稻盛和夫认为,为了达到工作中的这一“纯粹”境界,我们需要怀抱对未来的希望,以光明之下,坚信梦想必能实现,同时也要在行动上付诸实践,这样才可以化不可能为可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04 提升“心性”的根本:大道至简,知然后行

除了利他之心和纯粹之心,稻盛和夫的《心》中还对其他的“心”有系统的阐述,如感谢之心、知足之心、正道之心等。这些“心法”在其企业经营过程中,都一一得到实践的验证。他说:“人生中的遭遇全部是自己内心吸引来的。人生低谷与高峰、幸福与不幸,也是由内心呼唤而至的。”

譬如关于感激之心,他是这样阐述的:无论何时何事,都要表达感谢,身处顺境时如此,遇到灾难、不幸或苦难时亦然。京瓷在还是一家小型企业时,接到了松下的产品订单,但利润很低,且要求十分严苛。同事中有不少人抱怨,认为松下有“欺负供应商”之嫌。

面对同事们的不满情绪,稻盛和夫首先想到的却是,对松下公司长期从京瓷订货表示感激,而且严苛要求还可以倒逼企业改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于是,京瓷对松下的要求全盘接受,公司的研发能力迅速超越那些愤愤不平的同行,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稻盛和夫看来,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于其他人与事而存在,能够自由快乐地生活,得益于朋友、同事、家人以及社会的支持,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颗“感谢之心”。

有如此丰富内涵,且对我们的人生意义深远的“心”,是稻盛和夫80多年人生智慧的凝练,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心性呢?重点在“知”与“行”两个维度。

首先是“知”,通过读书等方式,了解、体悟“心”的奥妙所在。稻盛和夫的这本《心》,就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其中的道理简单质朴,值得反复阅读、品味。

其次是“行”,大道至简,知然后行,在工作与生活中,尽力磨炼心性,为他人尽力,学会真诚地表达感激,坚守正道,人生将会变得丰盛而美好,正如稻盛和夫所言:

在日常生活中,在每天的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性,磨炼自己的灵魂。只要这样度过人生,那么,即使到达不了开悟的境界,也能够一点一点向真我靠拢。……抱这种人生观的人,顺应了“宇宙的潮流”。随着向真我不断靠近,现实生活也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人就能受到幸运的眷顾,度过幸福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