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个地方都不乏地方特色美食,“酸汤子”你吃过吗?它可是东北的特色小吃,属于满族人的传统面食,现在在东北地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会做,酸汤子面美味的同时,却也有很多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双节休假期间,黑龙江省鸡东县一个12人的家族聚餐,9个人食用酸汤子面,目前已有8个人不幸中毒身亡,另外一位仍然没有脱离生命危险。为何流传了这么多年的传统美食毒性这么大?

其实,食用“酸汤子面”中毒的事件历来就有,只不过在原来信息技术、科学技术没有当今如此发达,很多人未被确诊就身亡了,以为得了突发性疾病。

亦或是有人因此中毒,但没有媒体及时报道,相关的科普知识也不多,所以大家并未发现该种食物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今天,老胡给大家简单的科普一下:

酸汤子面是怎样做的?

它是将玉米浸泡一段时间,待发酵之后水磨,再用布袋子沥干水分,做成的玉米面有微微的酸味,揉成团后,锅里烫一下,拿出来,借助一个自制的小工具,用手的压力挤压出面条的形状,直接放在开水锅里煮熟,所以在东北,这种小食叫“汆汤子面”,这种面细腻爽口,拌上卤子口味很好,深得东北地区人们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毒素产生在哪个环节?

发酵过程!

玉米在泡发的过程极容易产生一种有毒的“米酵菌酸”类物质,该细菌毒性极强,可以损害人体的肝、肾、大脑等多个器官,进入人体的米酵菌酸在身体的潜伏期为半个小时~12个小时,轻者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重者肝脾肿大、黄疸、昏厥等现象,病死率高达40%~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些食物是由酵米面制作而成的?

上文中提到的酸汤子面,还有些人家在包粽子之前,将糯米泡发(可不泡发,泡发后更容易煮熟),以及我国西南地区经常食用的的糯米面汤圆、各种淀粉、吊浆粑、糍粑、各种特色粉(马铃薯粉条、山芋粉、甘薯面等)等,这些特色食物前期大多将原料浸泡发酵,后续经过各种环节制作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预防小米面中毒?

因此,自制酵米面毒性较强,为了降低毒性,确保安全,在发酵过程中应该勤换水,放置于低温阴凉处,最保险的做法就是不制作以及不食用发酵的米面,或者改变原有的制作方法,避开发酵工序,都可以更好地避免细菌中毒。

除了预防酵米面中毒以外,生活中还应警惕以下几物:

  • 发霉的坚果
  • 发霉的粮食
  • 自制花生油(用于榨油的花生务必清洁、卫生,避免霉变,否则极易产生黄曲霉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久泡的木耳、银耳(提前两个小时泡发即可)
  • 潮湿的筷子、切菜案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这些食物或用品由于霉变或储存不当、或生产、制作环节把关不严,很容易产生黄曲霉菌,这种毒性强的细菌与上文提到的米酵菌酸一样,都极耐高温,普通的烹饪方法,根本无法杀灭这些细菌,而毒性又极强,对人体健康造成致命的威胁。

把住病从口入关,我们能做到的尽力去做,不要等到酿成大祸再来反思,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