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城市相爱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是欧洲重要的文化中心,被称为“世界音乐之都”,曾汇集海顿、贝多芬、舒伯特和莫扎特等世界著名音乐家,市中心的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1683年,维也纳经历了两次围攻之后,开始了辉煌的巴洛克艺术风格重建。无论旅游者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艺术的气息,巴洛克式、哥特式,以及罗马式的建筑遍布整个老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也纳之所以成为艺术之都,早期归功于奥地利王室在欧洲的威望和对艺术的支持,维也纳渐渐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从莫扎特的个人经历来看,受到王室认可的艺术,作品会被当时的广大群众流传和认可。其次归功于维也纳拥有的众多艺术场馆和音乐厅,从贵族到普通大众都能感受到不同形式和不同档次的艺术盛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也纳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馆之一—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原本是王室出资建造,用来收藏和保护王室的藏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对外开放。博物馆内收藏了众多艺术藏品,其中包含了欧洲的油画艺术藏品、几千年历史的埃及石柱和东方艺术,博物馆内还展示了哈布斯堡王室的自用装饰艺术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从做工还是用料,其艺术品的价值都在世界艺术顶流。不但馆内的艺术品众多而且精美,建筑本身也是一件大规模艺术品,从天花板到墙壁都布满巴洛克和文艺复兴风格的油画和雕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只是艺术展品,维也纳还拥有世界最有名的音乐厅一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驻音乐厅,音乐厅于1869年竣工。音乐厅不但为音乐会提供场所,并且收藏了大量音乐家的乐谱、书信和手迹,是名副其实的音乐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柏林拥有众多美术馆和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古典文化艺术和现代艺术在这个城市发扬光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巴特勒·叶芝、塞缪尔·贝克特和萧伯纳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学气息,在詹姆斯·乔伊斯所著作的短片小说《都柏林人》和《尤利西斯》中,展现了20世纪早期当地的故事和居民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市拥有世界上最权威的爱尔兰传统踢踏舞学校以及全世界最出色的爱尔兰传统踢踏舞团和舞蹈学校,观众最熟知的《大河之舞》爱尔兰传统踢踏舞剧常驻都柏林,曾代表爱尔兰出访各国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爱尔兰音乐中并不可少的乐器就是竖琴,竖琴是爱尔兰凯尔特人发明的一种乐器。在都柏林的利菲河上有一条西班牙设计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造的竖琴桥,被命名为塞缪尔·贝克特桥, 这座桥除了纪念这位作家对爱尔兰文学做出的贡献,同时表现出竖琴在都柏林文化中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柏林拥有丰富的夜生活文化,有一半的房民不到25岁,是欧洲拥有最多年轻人的城市。市中心聚集了众多都柏林最受欢迎的酒吧和夜总会,同样也吸引了许多英国的游客周末来参加派对。

今天的佛罗伦萨和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并无二致,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中部城市佛罗伦萨似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没有继而发展成像巴黎那样的现代大都市,而是依靠自己的“艺术密度”带着游览者穿越回艺术大师璀璨的文艺复兴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逛博物馆必须是首选。乌菲齐美术馆曾是显赫一时的美第奇家族办公的场所,这个家族曾经资助了无数优秀的艺术家和科学家,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现在公馆辟为画廊,收藏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提切利、伦勃朗、鲁本斯、凡·代克等人的作品,素有“文艺复兴艺术宝库”之称。走出美术馆,米开朗基罗广场位于亚诺河对岸的高地上,是俯瞰佛罗伦萨全城美景的最佳位置,广场中央有大卫雕像的复制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大卫原作收藏在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曾经就在这里,开启了世界美术教育的先河。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拍下它的红色大穹顶是每个来佛罗伦萨的人都想开启的挑战有过来人给出过建议,拍摄的绝佳位置有两个:一个是米开朗基罗广场,另一个是韦奇奥宫的钟楼。韦奇奥宫是一座13世纪的碉堡式防御完整的宫殿,曾经是美第奇家族的私人宫殿,现在是佛罗伦萨的市政厅,它的广场上立着佛罗伦萨城的第三座大卫雕像。兜兜转转,美术馆、教堂抑或是市政厅,在这座城市里,艺术永远交织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佛罗伦萨所承载的文艺复兴精神到底是什么?大概是像但丁的《神曲》一样,经历了地狱和炼狱的黑暗然后奔向天堂。冲破束缚并满怀希望无论是关于时代、文化,还是生命。

因为旧金山的包容性和宜人的气候,该市融合了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化,形成了一个文化大熔炉,是美国嬉皮士文化、自由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发扬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金山市是嬉皮士文化的发源地嬉皮士文化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年轻人表达对习俗和当代政治的反抗。提倡非传统宗教而形成的, “嬉皮士”这个词是通过《旧金山纪事报》被音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街南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市政府的重新规划下,呈现出不同于以前的工厂和码头景象,芳草地艺术中心、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犹太艺术博物馆都坐落在这个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尔兰移民同样是旧金山地区的主要移民居民,虽然许多爱尔兰传统文化和节日并未成为公共假日,但是旧金山人依然为此而庆祝,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爱尔兰移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