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这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里面的一句歌词。在现实的感情世界里也有人常常这样问自己。

大学室友小丽,四年的时间里,经历了3段感情,每一次她都以为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爱的轰轰烈烈,爱的死心塌地,可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每段感情的结束都令她痛不欲生。但是,她总能很快的走出失恋的阴影,去寻找下一段感情。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当一段感情结束的时候,她总是发誓在下一段感情中一定要总结经验教训、认真经营。可当下一段感情来临的时候,她早已将之前的想法经验抛之脑后,又迅速与对方坠入爱河。

然而,对小丽来说,幸福似乎都太短暂了。常常在交往几个月后,她就开始变得患得患失:当对方没有及时回复她信息时;当对方没有及时关注到她时;当节日里对方没有送给她心仪的礼物时……。这些都让她心烦意乱,胡思乱想。觉得自己哪里做错了,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这些念头一旦升起,她就会被各种负面情绪包围着,最后和男朋友开始抱怨、指责、争吵,一样的情绪模式,一样的相处方式,最后一样以分手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我们去了解她的成长经历,我们就不难理解她的恋爱模式了。小丽在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此后一直跟随母亲生活,而母亲也没有再婚。离异之后的各种压力,使她母亲的情绪很不稳定。当小丽稍有"不听话"时就会遭到母亲的指责、抱怨和打骂。所以,她渴望被爱被关注,但又担心自己不够好,不值得。

所以,这些负面情绪一直没有被处理掉,留在她的身体里伴随她长大,形成了她固定的情绪模式,致使现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仍然重复着这样的相处模式,她也受到一样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情绪模式及其根源

情绪模式:是指每种具体情绪由其独特的神经生理基础和体验特征构成的一个系统。每种情绪原型对应的原始适应模式及与之相联系的行为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认为有八种情绪原型,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新的情绪模式,例如,快乐+接受是爱;快乐+怒是骄傲;惊奇+接受是好奇;惧怕+接受是谦让;惊奇+怒是恨;快乐+怕是罪疚感;接受+悲哀是多愁善感;恐惧+期待是焦虑。

每一种情绪模式的存在都是有能量的,所以,负面情绪滋生出来的情绪模式都带着负能量,这些负能量在我们的身体里自成一格的能量场,并有他自己的生命力,她以你固有的负面情绪为食,如果你不喂养它的话,它会制造一些事件或情景让你产生这种负面情绪。这就是为什么小丽每一段感情中都是一样的相处模式和情绪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绪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多数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关。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弗里曼提及了五项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让我们了解原生家庭对夫妻(亲密)关系的影响:
1. 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2. 我们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独特等。
3. 我们都带着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关系或家庭中得到解决。
4. 我们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满足,就会只顾索求,没有能力为择偶付出。这看法虽然有点悲观,但是我们如果勇于面对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有新的动力重新去爱。
5. 关系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未解的结,而多于因为缺乏委身、关心和爱。这种看法或许带有谅解和盼望,当然背后不是鼓励你将埋怨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鼓励你去正视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创世记列祖的故事中,我们不难找到原生家庭中伤痛相传的例子,雅各就是负面的例子。他生长在充满偏爱的原生家庭里,这种偏爱的负面影响就伴随着他。

雅各的母亲偏爱他,父亲偏爱兄长,以致兄弟不和,反目成仇。当雅各建立家庭,面对一对姊妹时,他偏爱妹妹拉结,使这对姊妹因嫉妒而不断相争。但是雅各仍然不明白偏爱的弊端和后果,在众多儿子中,雅各爱约瑟胜过于爱其他的儿子,约瑟的哥哥见父亲偏爱约瑟,就此萌生对他的仇恨,后来终于被哥哥卖到埃及。

雅各的一生承受了父母偏爱留给他们兄弟相残的恶果,但他不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自己却重蹈覆辙,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在人不知不觉间传递下去。

所以,每一种情绪模式都是有来源的,沿着我们的成长轨迹,总能找到它存在的根源和蛛丝马迹。而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而又持久的。

深度心理学有一个观点:一个人的一生,包括言谈举止和心灵能量,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会因为个人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消失。

也就是说,你现在整个人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其实都藏着过去原生家庭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负面情绪模式的危害

第一、对身体的危害

负面情绪模式蕴含着大量的负能量,并且不断地制造相同的负能量来维持它的能量场。同时,这种情绪模式一般都是无意识状态下的自动化反应模式,不易被觉察。

长期处在负面情绪中会影响身心健康,容易引发高血压、胃肠疾病、偏头疼等,严重者则会引起吐血现象。负面情绪时间久了,容易得抑郁症。根据现代心理学的分析,人类有80%以上的疾病都是来自于心理因素,虽然说偶然负面情绪无伤大雅,但长期负面情绪压抑,会将心理的坏情绪投射到肌体上,后果非常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吸引相同的人或事件

朗达.拜恩《秘密》阐述了"吸引力法则"的基本原理: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频率,而这种频率会吸引同样的频率,引发共振,从而将我们思维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事物吸引到我们的面前。就像物理界认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存在吸引力一样,人的思想也存在吸引力。

吸引力法则又称"吸引定律",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同频共振,同质相吸,就是这个道理。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生成一种叫做胜肽的化学物质,它会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被细胞周围的上千个感应器所接收。久而久之,感应器就对某种胜肽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需求想要去发脾气。

这就是为什么你总是遇人不淑,因为你需要这样的能量喂养你的负面情绪,你不停地吸引具有相同能量和同频率的人或事件来到你的身边。所以,一段感情中受伤的总是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影响亲密关系的建立

同事小王,以前的老公对她很不好,天天喝酒,喝了酒就打人,连她和孩子一起打,后来她离婚了。过了一年,她又结婚了,可怕的是,她又无休止的陷入了如上一段婚姻的境地。

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一个个人成长的培训班,经过导师梳理,她看到,她把原生家庭中的负面情绪模式沿袭下来了。

在她的记忆里,她的父亲就是天天喝酒,酒后经常打她妈妈和她,从小,她就想,一定不能嫁一个喝酒、家暴的丈夫,这种想法一直在她心里深埋着,渐渐变成了她的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

成年后,这种无意识的情绪模式一直支配着她影响着她,她情绪里的这种担心、害怕、恐惧最终变成了现实。

就像爱德华·墨菲提出的 "定律"一样,它虽然是一种心理学效应,但同样适用于情绪模式效应,当你的情绪里有担心、害怕某种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4招疗愈你的负面情绪,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美国亚宾泽协会所著的《别找替罪羊》一书中,替罪羊是一种隐匿自我责任的行为,而别找替罪羊,是一种责任的转换。可以理解为,当我们成长到能够为自己负责的状态,离走出受害者心态也就不远了。

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遭遇很多困难的事,最困难的是跟情绪相处。尤其是无意识的负面情绪,因为它时刻影响我们遇到的每个人和每件事。所以,通过以下4种方法,成功摆脱负面情绪:

第一、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觉察

弗农·霍华德:对消极的情绪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就可以消除它。

葛吉夫 《自我观察》:了解自己最核心的工具就是自我观察。佛陀称之为觉察,奎师那称之为冥想,耶稣称之为见证,葛吉夫先生称之为自我观察。

情绪的问题,最重要是你要先知先觉。这种观察不是只停留在你的思想里或思维模式里,一定要觉察到你的感受和身体,因为负面情绪经过你的大脑和思想后,最终会体现在你的身体里,例如,当你紧张时,身体会僵硬、冒冷汗;恐惧时,我的手会颤抖,心慌,心跳加快;愤怒时,身体高度紧张、做出进攻或备战状态、容易冲动;……。

安东尼·罗宾斯: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所以,觉察自己处于各种情绪时的反应,并保持对自己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的觉知,就可以更加客观地去看待某个习惯,可以不再成为它的牺牲品,并且能够在外在找到一些稳定和宁静的感觉,并让自己的语气、行为、情绪和思绪得到适度的调整,这样,我们就可以恢复天生的清醒和"基本的良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接纳你的负面情绪

奥雷柳斯:如果你对周转的任何事物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借着感受的调整,可在任何时刻都振奋起来。

当你通过自我觉察,感受到和看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后,不要试图排斥它,因为你越是排斥它,就意味着给了它太多的关注,这种关注更是加大了它的能量,它越不会离开你。

所以,你要做是看到它,不去抗拒的去接纳它,去感受这种情绪流进你的身体,也许你会感到苦痛,但是这种苦是一种有觉知的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的去经历它,让这个多年的负面情绪能量爆发出来,不批判、不抗击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是你走出以往的情绪模式和人生模式成长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释放和疗愈你的负面情绪

接纳你的负面情绪是疗愈的开始,当这种负面情绪流进你的身体时,你可以去负责的表达它,释放它,尽量将这种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也许,这种伤痛来自你原生家庭中的父亲或母亲,此时,你不止单纯的去发泄你的情绪,你也可以试着和当时伤害你父亲或母亲对话,你可以诉说你的痛苦,也可以去质问他们,这是一个和他们也是和你过去和解的过程。

当你的情绪发泄完,自己可以平静下来后,你就要开始学习臣服,对过去已经发生事实的臣服,因为这些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你只有臣服。实际上,我们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对过去发生事实的抗拒。臣服的第一步首先要看到自己的抗拒,看到抗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的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所以唯有对已经发生事实的臣服,才是破解情绪障碍的有效办法。才能最终疗愈你的负面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改变观念,远离负面情绪

实际上,引起我们受苦的负面情绪并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我们的思维,即我们对已经发生事件的看法和信念,这就是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是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什么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两人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产生了不同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这种信念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罗·伯顿:如果世界上有地狱的话,那就存在人们的心中。

因此,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严重了,或是会错了意。也许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就会远离负面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结语:

当你总是受伤时,可能你的负面情绪模式在起作用,你要通过以下4种方法疗愈你的负面情绪,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1、有意识进行自我觉察

2、接纳你的负面情绪;

3、释放和疗愈你的负面情绪;

4、改变观念远离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