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哈拉巴文化的神秘面纱揭开,犹如幽谷里照射进几缕阳光,打开了古代印度尘封的历史。它被誉为印度文明的“第一道曙光”,将印度文明向前推溯了整整1500 多年,给多彩的现代世界添加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哈拉巴文明被发现的故事

在揭开哈拉巴文明的神秘面纱的过程中,来自英国的一个叛逃的士兵詹姆斯·刘易斯功不可没,至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个詹姆斯·刘易斯对建功立业不感兴趣,探索古老神秘的印度文明才是他来印度的初衷。他于是从军营里逃出来,化名查尔斯·迈森,漫游印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天,他来到今天的旁遮普地区发现沙丘里有一个废墟,他细心观察,从毁坏的砖石墙和壁龛等遗迹得出这可能是一座废弃的古城,猜测这很有可能是古罗马历史学家说的东方之城桑加拉,他把这些都详细地记录到日记中,给后来的考古学家提供了灵感。

1873 年,坎宁安带领英国的考古队根据日记的记载,在这一地区经过辛苦地发掘,因为破坏严重只获得一枚宝贵的印章。比他幸运的英国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历经10 年于1919 年在印度河沿岸的挖掘中,令人兴奋地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包括印章、铜器、石像、黄金饰品和砖制建筑。

20 世纪20 年代至40 年代,在哈拉巴和信德地区的摩亨佐·达罗取得了重大的考古发现,发掘出一批远古的遗址和类似的古物和印章。就这样,人们借助考古发掘逐渐地揭开了印度河流域上古文明的神秘面纱,使一个比雅利安人的文明更为古老有着印度文明“第一道曙光”之称的哈拉巴文明重见光日。

哈拉巴文化时期的农业活动

从印度河流域已发现的两百多处城市和村落遗址的情况来看,当时已经形成许多个城邦国家。哈拉巴文化时期的居民,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在发掘出的谷仓里有两粒小麦、大麦、椰枣和蔬菜的残迹,说明那时农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除种植上述农作物外,还种植胡麻、棉花等经济作物。可以肯定印度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盛行种植棉花的地区。在哈拉巴文化末期,居民可能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和生产技术,这些残迹始见于哈拉巴文化末的罗塔尔城。但后来的恒河流域文明时期,可以确定人工种植水稻已很广泛了。这一时期的劳动工具,还是以石器为主,青铜的工具也在当做翻地的工具使用,但还是很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耕地使用石质锄头。畜牧业(家养牲畜,确切地说是副业)在当时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地位,从已发现的牲畜骨骼遗物来看,当时驯养的牲畜有水牛、猪、象、羊、鸡、骆驼等。狗可能也是当时人们喜爱的一种家畜,不但可以看家,还是小孩的宠物。狩猎活动在生活中的作用已不是最重要的了,人们可能偶尔去猎取野兔、鹿等加餐。

哈拉巴文化时期的手工业

从印度河流域上古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来看,当时的手工业生产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属于成熟的青铜文化。

虽然石制工具仍然继续使用,但青铜器已经广泛用来制造生产工具、武器和家庭生活用具了,主要是斧、镰、锯、小刀、渔钩、匕首、矛、箭等。

作战武器通常都是用铜或青铜制成,矛头有孔,装上木柄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先进武器了。手工业者已经掌握了金属热加工以及冷加工技术,对金、银、铜、青铜、锡、铅等多种金属的冶炼和性能都有所掌握。陶器、象牙、印章等器物上常常被饰以几何图案或者是动、植物的花纹,这些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美的心理。

在用陶瓷或是象牙制成的印章上面,一半是文字,一半是动物的雕像,这些动物主要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如公牛、象、羊等。发掘出土的金、银、铜首饰有项链、戒指、手镯、臂镯、足镯、耳环等。哈拉巴显然是重要的经济贸易中心,从出土的印有船只的印章和各地发现的印度的印章以及本土出土的两河流域风格的盒子、圆柱形印章和金属制品,说明当时有海路运输,哈拉巴与两河流域、埃及、中亚、波斯、阿富汗、古吉拉特、中国和南部印度有着广泛的商业贸易往来。

先进的城市

规划在哈拉巴文化的几百个遗址中保存较好也是最大的是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城市一般由两部分组成,高岗上的卫城( 一般为6 米~ 15 米高的平行四边形土丘) 和地势较低的下城,卫城和居民区之间有一条人工河,或是依地势而建在河流的旁边。卫城以雄伟的砖墙环绕,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方形堡垒,起到了加固的作用。城堡内都有防御工事、谷仓、公共浴池、会议厅、作坊、居民居住区等。

摩亨佐·达罗是保存最完整的遗址,建筑规模比哈拉巴更为壮观,占地面积260公顷,卫城的四周有高厚的城墙和防御用的塔楼,高大厚实的卫城建筑,保证了城市的安全。卫城的中央有一个大浴池,长12米,宽7 米,深2.4 米,大浴池的砖缝和底部都用浆浇铸,防止漏水。大浴室的两端都有阶梯,由附近的水井供水。周围是一系列公共建筑物,在西边紧接大浴池的是一个大粮仓,长45 米,宽22.5 米,墙高壁厚,十分牢固,十字形通道结构还保证了通风条件。

大浴池的东北有一座很大的长厅,这个大厅是用来做什么的已无法考证。但也很有可能是一个会议厅,只是参加会议的人的身份和地位不同,所以建的会议厅也有档次高低之分。下城居民区是平民居住的地方,是城市的主体建筑。

街道是直来直去的东西走向或南北走向,都是直角相交。街道整齐宽敞,有9 米至10 米宽的主街,可以同时并行几辆大车。街道下面有排水沟,更为神奇的是街道是有路灯的,很便于行人的夜间行走。

下城区的房屋繁多,大都是由烧制质量较好的红砖砌成。房屋有大有小,里面的装饰也是差距明显,有些是宫殿式的大厦,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大楼房,上层是豪华的卧室,下层是厨房和盥洗室,有地板砖、室内楼梯和一个庭院,胜似一座小别墅,这些设备良好的房屋显然是富人的住宅。还有一些矮小的房屋或者十分简陋的茅草屋,而且也没有排水设备,这应是穷人的住所。可见当时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已十分明显。居民区的排水设备与街道下的排水沟相连,将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排到河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是一个宗教思想浓厚的国家,哈拉巴文化作为印度的古代文明已经出现了宗教的萌芽,大量的小型女像说明当时以母神为形式的女性能力崇拜。而在男神中,引人注意的三首塑像的出土使一些学者相信这是后世印度教湿婆神的原型。植物、动物、水、火和太阳的崇拜在遗址中也体现出来。

文字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哈拉巴文化已经有了象形文字,他们镌刻在印章和陶器上,这些文字符号共约400 个至500个,但非常可惜的是还没有被破译出来。

结语

哈拉巴文化的消亡就如它的创始者一样,是留给今人的斯芬克斯之谜。有的学者提出气候异常导致信德地区的沙漠化或河道改道,人口被迫迁移;有的认为是地震、泥石流、旋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过度耕作、水利设施破坏、伐林、土壤恶化致使哈拉巴文化衰亡;还有人认为是雅利安人的入侵导致文明的中断。但是无论是怎样的猜想,它留下的文明的痕迹在印度的文明历史上都是一道曙光。

参考文献

《全球通史》

《文明的故事》

《印度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