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

今年是我踏入外科临床的第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2010年毕业考结束,我的排名位于前列,七年制选科大会上放弃了诸多人员稀缺,可以顺利留院的热门科室,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附属医院外科最牛的大咖导师,写完名字那一刻,我听见背后先是一声惊叹,然后是一片惊叹,再后来是一片掌声。女生选外科,有史以来就是少见的事情,何况当时外科留院竞争激烈,我知道这并非出自于任何的表扬或者称赞,不管出于什么,且当成一种鼓励吧,那一刻热血沸腾又忐忑不安,激动不已却前途未卜。

入科面试时导师不在,科里的副主任老师上下打量了我一下,忧心忡忡地叹道,“这么娇滴滴的小姑娘,将来能吃得了苦嘛……”。而后的十年,从体力到精神,我充分体会了这句话……

十年之前,初入外科,新鲜、好奇、有趣、忐忑,书本上的字变成了生动的病例,终于不再枯燥,然而能否承担起繁重而充满挑战性的临床工作,心里不停地打鼓。师兄带着我一样一样开始学,从业务到人文,接患者,问病史,写病志,教我换药、拔管,下医嘱,办理出院,上手术注意什么,如何处理夜班突发情况,如何在众多来院家属中选择哪些进行病情交代,如何避免和患者及家属的冲突以及如何解决冲突……

为了迎接第一个独立值班,避免捅出大篓子,跟着师兄上了几个夜班,看看夜班都干些什么,还特意借了一本《夜班医生必读》,从头翻到尾。师兄给我打了预防针,导师也就是我们主任,要求极为严格,新人第一个夜班交班时容易被喷,叮嘱我写好交班记录,做好随机提问应答的准备。

忐忑中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独立的夜班,交班前早早起来,写好了交班记录,前前后后的检查。交班时,念完交班记录,主任什么也没说,一切平安顺利,宣布交班结束时,终于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师兄特意来恭喜我顺利完成第一个值班。现在想想,当时紧张兮兮的样子,也真是哭笑不得。此后的十年里,值了无数个夜班,仿佛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后来,研究生毕业留院做了住院医,意识到临床工作,不能只是做下级医生执行任务,要开始学着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如果我是上级,会怎么做。轮转期间,买了一些专业书,发现知识漏洞还有很多,本科和研究生学的知识完全不够用,外科学每一章的内容都可以扩展成一本专业书,书的厚度可以用来当枕头,唯一的感觉就是怎么学都学不完。

留院第二年,迎来了另一个成长挑战,接任总住院,从周一八点到周五晚五点,常年在院,解决研究生值班处理不了的问题,负责科室文秘工作,帮忙上台任何老师的手术,负责科室急诊班所有的平诊、急诊会诊,做力所能及的急诊手术,能力提升的同时,承担的责任也大大提升了。

接任之前深感压力重重,普外科病种多,从甲状腺、乳腺到肝胆脾胰再到胃肠血管,涉及范围广泛,病情复杂,术后并发症千奇百怪,想要完全掌握临床相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长年累月的思考、总结、积累,从读书到实践再到读书,再到实践,反复验证,千锤百炼。

尤其是急诊会诊时,嘈杂的环境,焦急的家属,需要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完成病史采集,还要分辨真伪,进行体格检查,收集并整合分析所有的检查和化验资料,迅速的进行鉴别诊断,给出患者交代,进行确定诊断,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和心理情况,选择出一种最佳治疗方式。运气不好还能碰到恶意隐瞒病史碰瓷的患者,需要察言观色,斗智斗勇,才能不会一脚踩进大坑。

有时,患者病情复杂,涉及诸多科室,相关科室之间也会存在由于尚未明确主诊断,为了规避风险相互推诿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背书,判断出轻重缓急,需要本科急诊处理的绝不含糊,以免贻误病情,酿成不良后果,不需要本科即时处理的,要坚定立场,阐述出合理的理由解释,经常是几个总住院和急诊外科来来回回,辩论几轮,方能得出一个解决方案。

总住院期间,上任第一个急诊班,做了人生第一例主刀阑尾炎,患者年老,发病时间长,感染很重,做完手术关完腹之后,血压不到90/60mmHg。我第一反应是,不会是结扎的阑尾动脉开了吧,不然怎么血压都掉了,外科医生首先都会先往手术上想,心一下就提到嗓子眼儿了。还没等我开口,麻醉慢悠悠的说,这个人感染太重了,应该是感染性休克,一会儿平稳了你们回病房抗休克治疗吧,给点升压药。我半信半疑,和上级医生汇报了一下,耿老师安慰我,第一例手术都紧张,要是动脉出血导致的,不会这么久血压都很稳定,麻醉说的对,应该是感染性休克导致的低血压。回到病房后,给了升压药,我又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直到血压回升稳定了,才感觉松了口气,收拾收拾回家了,回家之后还是不自觉的在想……那天是周六,这是下急诊班前最后一台手术。

此后,又有了第一台穿孔修补,第一台胃大切,第一台腹腔镜胆囊切除,第一台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第一台脾切除,第一台肝破裂修补,第一台肠切除肠造瘘,第一台肠切除肠吻合,也同样伴随了数不清的各种自我怀疑和担心,以及怀疑消除后的神清气爽。

普外科的传统是不论周末节假日,但凡急诊班,总住院必到场,五天一个急诊班,于是经常就有周六急诊班,周五晚上回家睡个觉,周六来上急诊,周日接着做完昨天收的急诊手术,抬头一看,哦,快到周日晚上五点了,总住院又该接班了,相当于这一周都没有休息。

急诊和急诊后一天过完基本是报废状态,过一天缓一缓,然后复活,然后又是急诊,接着报废,接着复活,经常疲惫的只想沉沉睡去,别无他愿,深感外科医生的辛苦和劳累。摸爬滚打完成了总住院,外科医生成长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平平安安卸任,无投诉,无医疗官司,深感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住院之后,迈入主治医行列,上级给予的权利更为宽泛,由执行者转为了决策者,思考的事情也更多了。之前是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现在是主动思考我要做什么,在主任查房之前,已经形成了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案,然后汇报等待指正。开始自己出门诊,自己收患者,自己做手术,担任急诊领班,感觉如同升级打怪,怪兽越打越大,逐渐升级的同时,责任也越来越大。

外科医生的工作如同在刀尖上舞蹈,看起来体面光鲜,但也分分钟可以让你坠入深渊,病人的情况多种多样,经常在给你猝不及防,充满了诸多的意料之外。有门脉系统海绵样变性,弥漫增生的血管团遍布脾周,切脾时鲜血如注,如同打开的水龙头;有腹腔镜手术术中持夹器失灵,刮破了血管,瞬间视野一片鲜红;有巨大腹膜后肿物包绕右肾,挤压腹腔脏器全部移位,抽丝剥茧一般摘除肿物;有甲状腺术后喉头水肿,口唇发绀,血氧眼看着直线掉到70%以下;有消化道穿孔剖腹探查,探查未见穿孔,止血钳尝试分离疑似薄弱处,刨开表层薄膜,才看见破洞;有复合外伤,血压50/30mmHg推进术间,在破碎的腹腔中,边抗休克边止血。

相信每一个外科医生都经历过术后反复回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夜晚,不断思考、修正、改进。成长的过程通常是痛苦的,血淋淋的,甚至很多时候是从错误中成长的。

入行越久,越发觉得想做一名好的外科医生,从身体到心理都要无比强大,坚韧,体能上要能应对繁杂劳累的临床任务,心理上要能在术中临危不乱,迅速做出反应,眼疾手快,胆大心细,术后应对诸多意料之外,能够冷静思考,沉着处理,坚持好立场,积极解决和应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大多数普通人,遇到意外,第一反应一定是大脑一片空白,能做到有条不紊,游刃有余,那也一定是身经百战,阅人无数,训练有素,背后的汗水可想而知,而背后的故事则各不相同。

有篇文章写到世界上最幸福的几种人,一种是完成一件艺术品,对着作品自我陶醉的艺术家,一种是做完一例成功手术的外科医生,其实,一例好的手术也是一件艺术品,很大程度上,它们是相通的,做手术也需要灵感,只是一个用光影色泽,线条变化来体现,而另一个则化成了线结的技巧,刀和钳的艺术。

我一直欣赏人们做事情专注时的样子,欣赏人们全力投入一件事情时的状态,这也是外科最初吸引我的理由。时至今日,一台顺利的手术带来的成就感依旧可以抵消工作带来的疲惫,是不是也算得上一种修行。

十年,在别的行业,可能已经到了学无所学的阶段,在外科,只是刚刚度过了起步阶段。十年间,完成了总住院训练,规培轮转,博士毕业,出国访学,主治医领班,匆匆忙忙,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深深感到这是一条极为艰难的路,只有心理上强大的人才能坚持走到最后。

外科十年,是青春岁月,是奋斗历程,是数不清的泪水和汗水,也是不计其数的忐忑不安和重塑信心。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愿平安喜乐,愿洒脱明朗,愿十年之后,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来源:Surgeon Yu杂货铺

本文作者:于一凡,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本文责编:快乐小杨

版权声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