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发 / 新媒体女性 文 / Vinda 编辑 / oumei

*全文共269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娱乐新闻向来长据微博热搜,但对于热搜榜上的女明星,众多网友的讨论中总有一个主题不曾改变。从#迪丽热巴身材#,到#孟佳身材比例#,再到#程潇体脂#,优美的身形已然成为女明星的“优秀业绩”。减肥塑身成为了每一个女明星的必修课,从#阚清子被经纪人逼减肥#,到#马思纯瘦了十斤#,女明星的胖瘦之间,总是伴随着无数网友的评论,或嘲讽,或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张馨予呼吁不要对女演员胖瘦太苛刻#时,有人评论:“(艺人)赚着最容易的钱,保持身材都做不到吗?”然而,保持身材是演艺圈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吗?大众及媒体在面对女性名人时,又为何往往聚焦于她们的身体?

当网友认为艺人应有身材管理的自觉时,似乎是对无论何种性别的演艺圈从业者都一视同仁。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今年一度火爆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开播时以凸显女性价值为旗号。但当其将营销的一部分重点放在姐姐们的外貌与身材上时,不过是意味着女性艺人又一次落入传统女性审美标准的圈套。与此同时,与大部分姐姐同一年龄阶段的“哥哥”们似乎早就摆脱了身材管理的烦恼。面对男艺人,观众们往往有着更多元的审美。坚持健身的男艺人可以成为“精致大叔”,而中年发福的男艺人则可以通过“幽默风趣”、“演技好”的标签闯出另一片天。更何况,人们往往默认结婚生子后的男人自然拥有了发胖的权利——家庭美满,事业有成,自然就可以“幸福肥”了。

另一方面,“身材管理”是否应该被视作艺人的“职业道德”依旧存疑。对于演员而言,最重要的是扮演好一个角色,正如歌手的本职工作在于演绎好一首歌曲。在银幕上,肢体是女演员的工具。为了饰演《立春》中的音乐教师王彩玲,蒋雯丽增肥三十斤,而张瑶也为扮演高贝贝剃成了光头。身为英国知名歌手的阿黛尔,尽管在音乐生涯上辉煌无数,却依旧要承受旁人对自己身材的审视与嘲弄。对女艺人身材的评价,与其实际职业水平无关,更像是针对个体的人身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以“职业道德”为借口的对女性身材的抨击,不过是束缚女性身体的传统审美在现代语言中的复现。对女艺人身材的种种标准,并非基于“职业道德”的要求,而是基于父权社会下对女性标准身材的框定。

01

女艺人的困境:

如何打破媒体中的“标准女性”形象?

现实世界的女体是多元的,但在荧幕上却并非如此。尽管身体作为女性演员的工具应该是灵活的,随着人物的设定可变的,但当剧本里只剩下唯一的一种标准,身体也随之被局限。

放眼当下的国产电视剧,绝大多数的女性形象都年轻、漂亮、身材好,这便是电视荧幕中的“标准女性”。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往往看起来光鲜亮丽,在标准形象之外的女孩难以寻得共鸣。胖女孩可以做配角、丑角,但往往做不了主角。

在综艺节目《我们的师父》中,“师父”倪萍提到自己减肥时受到蔡明一句话的影响,“她说自己特别早就知道,你要想吃这碗饭(从事演员行业),就别吃那碗饭。”对女性演员而言,要吃演艺圈的饭,就意味着必须保持苗条、漂亮以及年轻,市场与题材往往将非标准的女性演员排除在外。2019年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海清的一席话点破了中年女演员在演艺圈中的窘境。即便她们依旧保持漂亮的外表与苗条的身材,但由于中年女性角色在市场中的边缘性,她们依旧无戏可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对女体的选择性呈现,背后依旧隐藏着父权文化的潜在逻辑。女权主义电影评论家劳拉·穆尔维1975年发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提出“男性凝视”这一概念。这一审美方式诞生于父权社会的背景之下,男性创作的幻想中作为主导力量,而女性对男性的凝视往往是被动的。在“男性凝视”的审美之下,女性成为被观看的“第二性”,其身体被呈现为男性情欲凝视的对象。年轻且漂亮的女体,在父权文化中是被性化的女体,而年老与肥胖,则往往指向去性化的身体。

(电影海报中的“男性凝视”)

当苗条被媒体塑造为女性身体的标准时,媒体与现实的相互作用则演变为一种恶性循环。媒体中的标准女体的形象进入每一个人的脑海,以至于现实生活中与其不符的身体被视作非标准的,乃至“不正常”的。于是,女性试图将自己活生生的身体纳入僵化的框架,减肥成了每个年轻女孩绕不过的话题。“A4腰”、“反手摸肚脐”成为风靡一时的话题,而泡面只吃三口,一口面包要嚼三十二下的女明星,折射出的依旧是当下每一个女性在面对身体时的困境。

02

女性回应:拒绝身材羞辱

随着社会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女权运动对女性身体自主权的不断呼吁,越来越多的女艺人开始反抗男性审美与父权话语,拒绝身材羞辱(body shaming),重新找回真实的女性身体。

2020年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杨笠火了。当她在脱口秀中以女性经验和女性视角打破一直以来占据主流位置的男性视角与话语时,引起了无数女性的共鸣。在第七期中,杨笠对模特“平板身材模特”的解读一时成为网络金句:“她身材存在的本身,就表达了一种态度,就是对男人的不屑一顾。”幽默之下,是对以男性情欲为标准的传统女性审美的反讽。

一直以来致力于营造“天使”一般靓丽女性形象的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也终于被打破了华丽的表象。今年二月,一百多名女性模特签署联名信,控告维密内部令人难以忍受的厌女文化,多年来,她们遭遇了多方面的剥削:性骚扰、身材羞辱、甚至被诱骗拍摄裸照。

曾以规训与限制女性身体为前提的时尚行业,如今也在悄然转变。大龄模特、大码模特、跨性别模特等曾经在时尚行业中被边缘化的人物形象,正逐渐被其所接纳。

今年六月,CK品牌旗下的一名模特雅里·琼斯曾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争议。黑人与跨性别者的政治身份,以及非传统的模特身材,令不少营销号打出“全美最政治正确模特”的噱头。然而,这则广告是CK品牌“骄傲月”的特别活动,旨在通过对LGBTQ群体友好的商业营销行为开拓更大的市场。其背后所折射的,是消费者群体中边缘身份消费者主体意识的觉醒,反向推动了时尚产业中传统观念的瓦解。而这也体现出社会运动的有效性,及其对当代消费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

无论是热搜榜上网友对女性艺人身材的评头论足,抑或是日常生活中大众对女性的身材羞辱,都是父权社会中厌女文化的一个侧面。当媒体在荧幕上强化刻板印象,当非苗条的身材与不自律划上等号,当健身器材与减肥药广告在互联网铺天盖地,其背后是父权逻辑与资本主义市场中商业逻辑的共谋,并将其包装为“自然”与“正常”。

在重重包围下的当代女性,如同十六世纪在宽大裙摆下被束胸与裙撑所包裹的贵族妇女一般喘不过气。拒绝身体羞辱,更重要的是夺回对女性身体的话语权。当面对活生生的多元身体,“美”的定义不存在唯一的标准。高矮胖瘦、年轻年老,不同的女体皆是“正常”。身体不该成为女性人生中的障碍,正如张馨予在微博中所言,“演员的形态,可以千变万化,皮肉的美,终究不过一颗赤子之心。”

Vinda

努力读书,努力创作。

本文为新媒体女性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