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李辉 王艳茹

来源:三思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诺贝尔奖项已于10月5日陆续揭晓: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赖斯 ;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罗杰·彭罗斯 、赖因哈德·根策尔和安德烈娅·盖兹 ;10月7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珍妮弗·道德纳;10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露易丝·格丽克。

诺贝尔奖共有6个领域: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和平、文学和经济学。

其中自然科学方面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学与医学奖,是这三大领域科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学与医学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今年将是第120年。

截至2019年,各国共有613位在这三个学科拥有重要发现和发明的科学家荣获举世瞩目的权威性国际大奖,其中包括9位华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另外,有3人两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分别是玛丽·居里(1903年物理学奖、1911年化学奖),弗雷德里克·桑格(1958、1980年化学奖),约翰·巴丁(1956、1972年物理学奖)。

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诺奖有史以来(1901-2019)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共计613位获奖者信息。

01

183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诺贝尔化学奖旨在奖励在化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科学家,被认为是在化学领域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化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其中有8年因故停发(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2年)。截至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111次,有183人获奖,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是弗雷德里克·桑格(分别在1958年和1980年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212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诺贝尔物理学奖旨在奖励在人类物理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被认为是在物理学领域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诺贝尔物理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其中有6年因故停发(1916、1931、1934、1940—1942年)。截至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颁发113次,共有212人获得该奖,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约翰·巴丁(分别在1956年和1972年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219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旨在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被认为是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其中有9年因故停发(1915—1918、1921、1925、1940—1942年)。截至2019年,共颁发110次,有219人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