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实际上和苏联关系密切,苏联在日本和美国之间反复行动,促进太平洋战争的快速发展。所有人都知道,苏联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或者美其名曰不参与战争纷争,而在1941年宣布了《苏日中立条约》。

可是这个条约并不能说明苏联在美日之间一直没有小动作,恰恰相反,日本和美国能够迅速展开斗争也是苏联的功劳,火上浇油的功夫苏联可真是练的炉火纯青。当然,这件事情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斯大林的政治头脑。既解决了自己和日本的战争问题,解放了国家的军事警戒,同时勾起日本和美国的战争,坐收渔翁之利。

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成绩和利益让日本眼红多年,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军队正式和苏联抢夺中国东北地区的领导控制权。在日本和苏联的战争中,由于当地马贼和政府的支持,使得日本占据优势地位。苏联本身在东北地区的恶劣行径就令人发指,此时东北地区人民基本都对他恨之入骨,这也加剧了苏联战争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开东北地区的苏联并没有因为战败而和日本有所缓和,相反,日本长期驻扎在远东地区,对于距离较近的苏联来说是个很大的隐患。于是苏联多次提出想要和日本改善关系的提议,可惜都被日本拒绝了。此时的日本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家,其军事实力、工业创造力都是世界领先的,又怎会就此收手?

不仅如此,日本还制定了对苏联领土占领的一些军事规划,这使得30年代苏日的关系急转直下,成了最有矛盾的两个国家。当然,日本这样的嚣张气焰没有维持多久就被苏联打击下去了。在诺门坎一战中日本败退,这是苏联多场战争中最突出的一次。也使得日本北进的计划暂时安置下来,苏联得到短暂的平息。

二战爆发以来,日本的“南下派”越来越受重视,因为北进迟迟得不到好的成果,于是日本把目标转为南边的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看上去总比和苏联死磕来得容易,但是即使有了这样的一条道路可以选择,日本军队还是没有放弃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占领和加强。

因为就算想要南下进攻其他国家,日本也要时刻注意着后方动态,而后方就只有苏联这一个强大的国家,所以还是要先解决苏联的问题。不论是和苏联议和还是用暴力方式解决,都要尽快落实,这是日本的观点。

刚巧,此时有一个国家按捺不住冲到前线,这就是德国。德国和苏联的关系一直比较微妙,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国家之间矛盾不断,此时两国关系已经非常差,随时都有可能展开斗争,这就让日本放了心。苏联面对德国的突如其来明显有些招架不住,于是开始在日本和美国之间动手。

苏联位于日本驻东北地区军队的北方,要想成为日本南下的助推者,首先就要消除自己在日本心中的威胁地位。这样才能免去了日本后顾之忧,实现后期日美两国在南边相撞的结果。于是苏联在驻华和驻日大使馆下了苦功夫,对那些大使馆的苏联代表说:

“苏联应当赞同任何能促使日美对抗的协议……苏联应当采取措施让日本觉得其北方有安全感,以此刺激它南进的决心。”

实际上这样的自我保护措施在国际世界是让人不齿的,可是在当时的局势逼迫之下,苏联的确只有这样一条出路。不然很有可能会腹背受敌,不仅要和日本决一死战,德国也很有可能冲出来协助日本。这样的情况其实苏联早就尝过了,当年和日本在争夺东北地区权益的时候由于自己先前犯下的罪过,导致中国东北地区的百姓和马贼都对苏联痛恨不已,这才转移阵营帮助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苏联犹豫的这段时间里,日本一刻也没有放松自己在东北地区的军队部署,甚至比刚来的时候势力更加雄厚。日本关东军从27万变成了30万,再到后期的35万。在准备攻打英美的同时日本显然没有完全放弃击败苏联的想法,于是开展了一个代号叫“关特演”的演习,这明显是针对苏联的。

虽然心里想的是要赶紧促成美日战争的爆发,但是苏联还留了一手,使得他的小心思没有完全暴露。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样的条约对日本来说其实作用不是很大,本身在和苏联对峙的过程中就是日本军队占据优势,所以这个条约更对苏联有利。解决了日本这个大麻烦,苏联终于抽出空来对付德国,和日本的和约出乎意料的顺利。

其实条约里的内容有很多都是鼓励性语言,苏联在条约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一直劝说日本赶紧南下攻打其他国家,自己会老老实实地待在后面不动。这样的保障也给日本吃了一颗定心丸,却殊不知已经入了苏联的魔网。苏联早就料到如果日本向美国宣战,凭借着美国的势力绝不会吃亏,那么日本就会被牢牢地拴在那里,想回来也回不了。

除了这个条约,斯大林还派了很多侦察员去美国等国家侦察,带回来的情报也一般都是关于日本和美国是否发起战争之类的。当然,侦察员的工作远没有这么简单,他们在秘密商讨如何真正让美日碰头。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道德的,而且美国还是苏联对德战争的盟友,公然给美国使小心机自然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贝利亚对侦察员帕夫洛夫说:

“永远忘掉这事!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

帕夫洛夫是一个极为谨慎的人,他生怕斯大林和贝利亚交给他的任务没法完成,于是把过程写在了一张纸上。备忘录最后成功送到怀特的手中,美国听从了斯大林的建议,给日本下了最后通牒。

“完全清楚当时怀特关注的是促成美日战争的爆发,这样的转折就使苏联在东方的主要对手陷入了与强大的美国的苦战之中……毫无疑问,军事上强硬的最后通牒的用意就在于挑唆日本进攻美国。”

苏联和美国的交流来自于哈里·怀特,苏联备忘录经过怀特之手后变成了“美国备忘录”并且作为给日本的最后通牒,递交到日本人手中。美国的历史学家安东尼·库别卡这样形容怀特:

“怀特对美国对外政策具有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任何一位国务活动家都不会像哈里·怀特那样,掌握专横的权力并给国家的未来带来不祥之兆。”

这样的评价听上去过于苛刻,但是从引发了美日战争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那么不近人情了。苏联与怀特的关系确实值得人们深究,甚至有人会怀疑怀特是不是苏联安插的间谍。这样的言论虽然被苏联的侦察员一口否决,但是没有人相信怀特是因为并没有听到太多避免美日战争或者冲突的言论才做出错误判断这样的说法,在他所有听过的方案中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和日本宣战,这是多么滑稽的辩解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人在后来反复推敲和证明之后确定怀特就是苏联安插在美国的一位间谍,甚至是职位最高的那种。从1934年怀特就进入了财务部,受到苏联的重视。后来被安插为间谍时其实也没有什么明确的任务,只是作为一个桥梁帮助其他谍报人员在政府任职。那些被怀疑或者认定的间谍通过怀特之手就可以逢凶化吉。

怀特的间谍之路还算顺利,如果不是因为苏联急切想要美日发动战争,可能还会过上很久才能被人发现真实身份。不过间谍的作用正是如此,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就算暴露身份也是应该的程序。

综上,苏联对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干净,明显是一匹披着羊皮的狼。他一方面哄骗日本南下挑起战争,另一方面安插间谍在美国,帮助苏联实现美日对峙的局面,自己就能在这样的大战中脱离危险,坐收渔翁之利。这是斯大林政治和军事头脑突出的表现,但也是令人不齿的行为。

参考文献:

《苏联和未来》

《东南亚纵横》

《日本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