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之战中,在完全不利的情况下,卫青如何起死回生?

经过漠南、河南、河西等一系列打击后,匈奴元气大伤,退回漠北,休养生息,以为汉军无法到达。卫青率军在漠北迎战单于,在兵力不足,对手以逸待劳的情况下,卫青却扭转乾坤,击败大单于,获得了空前绝后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武帝对这一战的部署,是以霍去病为主。霍去病独自统一指挥五万最精锐的骑兵,从代郡出塞,去攻打在东方祭天的单于。卫青率领霍去病挑剩下的五万骑兵,从定襄出塞,去扫荡单于王庭。

和卫青一路的,有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此外还有校尉公孙敖。这些将军每人都率领一支骑兵,在茫茫大漠里,分兵推进,扫荡匈奴有生力量。

令人意外的是,单于没有在霍去病进击的东方,仍在卫青进攻的王庭。

单于听从了赵信的建议,把辎重遇到后方,排列精兵等待卫青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青探知单于大致方位后,令各路大军回合。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却没有如期到来,后来得知他们两路是迷路了。

卫青只得带领已经会合的几万军队,去迎击大单于。

兵力不足,己方长途跋涉,对手以逸待劳。空旷的地形,又决定了没有任何战术可以施展。此时的形势,对汉军是极其不利的。

卫青只得采取保守战法,用武钢车围起来,结成环形壁垒,令公孙贺率五千骑兵守在外围。

伊稚斜单于见他这样,自己也没把握,就令一万多骑兵向试探性冲锋。公孙贺便和对方交上手了,打得难解难分。

彼主我客,在对方地盘上,拖得越久,形势对汉军越不利。可以相见,那时的卫青心情定然焦虑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他率领万余骑兵,第一次出征,就横穿匈奴腹地,直击龙城;第二次出征,千里大迂回,从敌人后方发起冲锋,第三次出征,千里直袭,大败右贤王所部。哪一场仗不是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哪场仗不是他完全占据主动?

可如今的态势,他一筹莫展。

激战到日落时分,起风了,飞沙走石,草原上少有的大风,从两军侧向,不偏不倚地拍打着两军将士的脸。

卫青眸子上闪着精光,这里地形空旷,原本没有可以经略兵法的条件。可如今这风,与其说是变数,更不如说是给了一个可以斗智的机会。

老天此刻不偏不倚,如果说直接刮给其中一方,都是关乎胜败的借口。老天这次机会,对于汉匈双方是均等的。

机会,被更有智有识的人抓住了。

卫青脑子飞快地转动着,他不是兵少吗?《兵法》不是说“十则围之”吗?他这次偏要逆天而行。白起当年以几乎一比一的兵力围住了赵括大军,凭的是泫氏谷的地形。如今卫大将军,将要在空旷的草原上,完成几乎是对等兵力的包围。

他解开武钢车,令主力大军分成左右两部,从两翼向匈奴侧向包抄。排在队伍前边的都是人高马大的骑兵。

这样做的风险在于,不等对方切割,自己已经分成了两部,容易被人分别消灭。

激战中,坐镇指挥的大单于,在飞沙走石里,见到两面围过来无数的汉军,而且个个人高马大。这样的能见度,已经无法让他有准确的判断。

恐惧源于未知,此时的大单于和匈奴将士,就像是黑夜里走到不高的陡坡前,因为黑暗,便以为前方是万丈悬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单于没想到汉军这么强大,崇尚狼性的天之骄子,只得驾着六匹骡子的大车逃跑了。匈奴大军陷入了绝望,四面八方的逃亡。

十几天后,匈奴才找到他们的单于。一个骄傲凶残的民族被完全打垮了。从此,匈奴再也无力和大汉抗衡,永久扫除了边患。

卫青第一次这么被动,以劳师远征对以逸待劳,以不全偏师对精锐主力。一场公平刮来的大风,却给了他反转的契机。

天佑中华,给了一场大风;天佑中华,降生了卫青。

你给我一个契机,我还你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