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历史故事之二十一——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出处:论语·公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有一次,孔子去参加鲁国国君的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便要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理的表现啊。”

当时,卫国大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他去世后,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它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心中有些不服气,认为孔圉还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圉为什么可以被谥为文?”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明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教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的这句话,引出了“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