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续说那些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的职位升降与宦海沉浮。

金幼孜——练子宁曾说“子异日必为良臣,我必为忠臣,无相负也。”

金幼孜(公元1368年~公元1432年),名善,字幼孜,以字行世,新淦(今属江西)人。

金幼孜之父金固,字守正。四岁之时,母亲教读五言诗,金固就能背诵下来。稍长之后,金固便通晓经史百家之学。当日,金固与同郡梁寅(临江新喻人,元末明初名儒,曾于石门山讲学,四方士子多从之学习,称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刘永之(临江清江人,治《春秋》,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相善为友。洪武年间,临江知府听闻金固博学贤明,遂聘其为临江府学训导;金固教导诸生,要重视道德修养,习正心诚意之学,勿为功名利禄而专事文艺之辞。金固为人,严毅刚方,学问渊博,学子归之,称“雪崖先生”。

金幼孜生而聪颖、秀拔不群。他自幼便刻苦学习,等到年龄稍长长,听闻清江县(今江西樟树)著名学者聂铉[洪武四年(公元1371)进士;先后历官广宗县丞、翰林院待制、国子监助教、典籍等,后赐归;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朝廷复召其主持会试,事后,乞请回乡,诏令终身享食庐陵教谕之俸;与贝琼、张美和齐名,时称成均三助]归乡、担任庐陵(今江西吉安)教谕,遂前往求学,拜其为师,从学《春秋》。

学成之后,金幼孜进入新淦县学,成为邑庠生(即俗所谓之秀才)。

其时,金幼孜与练子宁同学,二人十分友好。

练子宁曾对金幼孜说是:

“子异日必为良臣,我必为忠臣,无相负也。”

练子宁,名安,字子宁,以字行世,新淦(今属江西)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练子宁由贡士参加廷试对策,得中一甲第二名进士(即俗所谓之榜眼),授职翰林修撰,后进升为工部侍郎。建文初期,练子宁与方孝孺一起,为朱允炆所信任重用,历任吏部左侍郎、御史大夫。练子宁选拔任用、升降官吏,皆以是否贤良才干为标准。燕王朱棣举兵对抗朝廷,李景隆北征,屡次战败;练子宁厉数其罪,请行诛杀,朱允炆不听;为此,练子宁曾愤激大哭,朱允炆为之罢朝。朱棣即位,练子宁被绑缚至朝堂之上,他对朱棣毫不客气、厉声急斥,遂被磔杀灭族。方孝孺称练子宁博学而善于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允炆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殿试,金幼孜考中第二甲第四名,赐予进士及第,后被授职为户科给事中。

户科给事中,为户科属官,朱元璋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设置,员额二人,秩正七品,推举年长者掌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定设员额八人,秩正九品;建文(公元1399年~公元1402年)中,改为从七品;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增设一人,专门负责黄册管理;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公元1573年~公元1619年)中,裁撤三人;又,南京户科,亦设置二人。

朱允炆削除燕藩,朱棣起事。

面对来势汹汹的燕兵,据《明史》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周是修传》记载:

“(周是修)初与(杨)士奇、(解)缙、(胡)靖及金幼孜、黄淮、胡俨约同死。临难,惟是修竟行其志云。”

随后,燕兵攻破南京,金幼孜为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之一。

朱棣即位,金幼孜被改任为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一同值守文渊阁。

之后,金幼孜被升迁为侍讲。

其时,翰林院、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的官员在东宫(太子所居)讲书之前,先要准备好所讲经义,由内阁审阅订正,进呈皇帝阅览批答,然后,才可以对太子进讲。

当日,解缙讲《书》,杨士奇讲《易》,胡广讲《诗经》,金幼孜讲《春秋》。

金幼孜在呈进所讲经义之时,还借机向朱棣上呈其所作《春秋要旨》三卷。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金幼孜升迁为右谕德兼侍讲。

其时,朱棣还谕旨吏部,值守内阁诸臣,如胡广、金幼孜等人,任职到期、考核之后,不要改任其他职务。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金幼孜扈从朱棣驾幸北京。

明年(公元1410年),朱棣北征,金幼孜与胡广、杨荣等人扈行。

北征途中,朱棣驻扎清水源,时有泉水涌出。为此,金幼孜献铭,杨荣献诗,朱棣均给予他们最高等级的慰劳。

朱棣敬重金幼孜的文学才华,其所经之山川要塞,均命金幼孜进行记载。受命之后,金幼孜就在马鞍之上,即时起草文字。

使者从瓦剌归来,朱棣召令金幼孜等人依傍车舆,一同行进,以便谈论敌方之事。朱棣对金幼孜的亲信和倚重,往往如此。

金幼孜曾与胡广、杨荣和侍郎金纯迷路,一同陷在山谷之中。天黑之后,道路难行,金幼孜从马上掉了下来。胡广、金纯丢下金幼孜,自顾自地依然前行,只有杨荣,愿意停留下来,与金幼孜结鞍再行。走了一会儿,金幼孜又从马上掉了下来,于是,杨荣便将自己的马匹让给金幼孜。直到第二天,金幼孜和杨荣才追及朱棣、到达行在。金幼孜迷路的晚上,朱棣派出十多名使者,四处找寻他和杨荣,但是,都没有找到。金幼孜和杨荣回来之后,朱棣非常高兴。

自此以后,朱棣每次北征,金幼孜皆扈从。

扈从事迹,金幼孜曾以《北征前录》、《北征后录》记述。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棣命金幼孜、胡广、杨荣等人编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进升其为翰林学士。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金幼孜与杨荣一并进升为文渊阁大学士。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金幼孜扈从朱棣北征。

途中,士兵疲惫,朱棣向群臣询问对策,无人敢出言直答,只有金幼孜说是:

“不宜深入。”

朱棣不听。

队伍到达开平之时,朱棣对杨荣、金幼孜说是:

“朕梦见神人两次说是上帝好生,这是什么兆头?”

杨荣、金幼孜回答道:

“陛下此举,固在于除暴安民。但火烧昆仑,玉石俱焚,望陛下留意。”

朱棣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当即命他们起草诏书,诏谕各个部落。

随后,还军至榆木川,朱棣崩逝。

此间,金幼孜与杨荣等筹划,秘不发丧,杨荣讣闻京师,金幼孜护梓宫回归。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金幼孜官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旋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进职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

明宣宗时,金幼孜服满起复,负责修纂两朝实录。

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1432年1月19日),金幼孜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

金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他自处益谦。病重之时,家人嘱其祈请身后之恩,金幼孜不听,说:“此君子所耻也。”

关于金幼孜,可参看《明史》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金幼孜传》等。

(本篇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