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老李啊,放完假你就去办手续了,你这几天就歇歇吧。”当石坪桥街道石坪村社区原党委书记张国庆在国庆当天看到李罗敏仍穿着警服巡逻时,有点吃惊。因为这位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石坪桥派出所的民警10月9日就要退休了。“歇什么哦,过几天我想上班都不行了。站好最后一班岗,就当是和老邻居们告别了。”李罗敏仍是一如这40年在派出所工作的每一天一样,笑嘻嘻地和这位老兄弟说。李罗敏一进入公安队伍就在石坪桥派出所,一干就是40年,他见证过这一地区的变迁史,从盛极一时到经历转型阵痛,再到如今涅槃重生,其中的每一次变迁,也都跟李罗敏的工作息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老邻居们告别

“李摩托”

1980年底,20岁的李罗敏刚到石坪桥派出所,就被分配到八段当户籍民警,当时重庆城区300户就划一段,而石坪桥的八段足足有1000户人。

所领导安排一个刚工作的年轻小伙去管理所辖区最大一段,李罗敏开始也不理解,直到在辖区几次被群众叫成“陈户籍”,他才发现,之前在这一段工作的户籍民警跟他一样,一张方正脸、一米八几的大个子,警服一穿,是有几分相似。

原来,八段从造漆村到马王乡,三区交界,城乡结合,社会治安状况不太理想,盗抢事件频发,需要一个人高马大的民警来震慑那些不法分子。李罗敏很不服气,自己不能只靠这个外形当好这个片儿警。除了有块头,李罗敏还有干劲。针对八段的特殊环境,李罗敏就每晚熬夜巡逻,“那时候盗抢多,但犯罪手法并不隐蔽,只要我们巡逻得多,抓现行一抓一个准。”几个月下来,段上的居民逐渐和这名新来的片儿警熟悉了起来,总算不叫他“陈户籍”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户籍”,全因为他个子高的特征突出,“嗐,就是不喊我‘李户籍’。”

总被喊错姓氏的尴尬状况直到1983年才改变,他那时候又有了新外号——“李摩托”,骑着派出所当时唯一的“警车”边三轮,穿上皮靴,这名大高个就是当时石坪桥一带“最靓的仔”。不过民警骑摩托不是为了耍帅,而是要频繁去辖区的厂矿,这时的李罗敏已经转到了治安岗位。

上世纪80年代,石坪桥最拉风的“李摩托”

“群防群治”

上世纪80年代,石坪桥地区遍布着大大小小工矿企业上百家,食品、家电、生活用品……制造业繁华一时,作为治安民警,企业安全是李罗敏关注的重点。治安民警人手少,“警车”也只有一台边三轮,人力物力都紧张,要管理好大量企业实在有难度。当时在饮料厂上班的张国庆记得,要办理涉企案件不容易,因为派出所没有专门的刑侦民警,都是治安民警一肩挑,假如一个企业发生盗窃案,治安民警出警,能办就办,难度较大则要出动分局的刑警队,而上百家企业,如果遇上连续作案,不仅派出所警力支绌,刑警队人手也不够——因为九龙坡区工业发达,其他区域的涉企案件也不少。

1985年,石坪桥派出所创新机制,整合辖区厂矿的内保力量,推出联勤组,即一个厂出现案件,周边几个厂的保卫科一同出力,协助治安民警办案,算得上是群防群治护企的早期尝试。

李罗敏回忆,在那个年代就有了大型诈骗案件,一名男子3天光顾了4家厂,靠着一张“空头支票”,从这些厂提货,饮料、冰箱、热水瓶、彩电拉了整整一车,价值27万元。接到报警后,李罗敏组织联勤组,丢冰箱的厂派出2名保卫干部,丢饮料的厂提供了一辆212吉普车,一路追上这辆载满赃物的货车。

而在另一起工业材料盗窃案的侦破中,李罗敏还发动过30多人的联勤组人力实施抓捕,要知道,当时整个派出所也没这么多人。在困难的年代,通过发动群众安保力量,联勤组的机制很好地保护好了石坪桥一带的企业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罗敏早年参加消防安全宣传

“治安,治是手段,安是目的”

关于这些老国有企业,后来的故事许多人都很熟悉,倒闭、兼并、买断,90年代中后期,石坪桥那些曾经被人羡慕的产业工人,不得不自己寻求新的出路,这也给治安民警李罗敏带来了压力。

2002年,石坪村步行街由桃花溪支流整治加盖后形成,当时为规范管理,街道统一制作塑钢亭棚临时门面若干个。步行街为曾经的产业工人提供了再就业的平台,本是好事一件,但在第二年,就因为一家金银首饰加工店的汽油瓶引发火灾,不少店铺遭了殃。随着步行街两边固定门面经营户和少数下岗失业人员自发违章在步行街中间搭建亭棚,导致步行街环境卫生脏乱差、道路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在有关部门对违章搭建进行依法拆除时,遇上了“刺头”。洪某在步行街上有4个摊位,店铺、加工作坊、住家都在这里,说什么也不肯配合。年轻的社区工作人员劝不下来,有老同志指了条明路——去派出所找李警官,他在石坪桥搞了20年治安工作,这个治安问题他管不管?

▲消防设施定期查看

由于乱搭建的摊位存在消防隐患,消防专管民警李罗敏自然要协助做工作。来到现场一看,还真遇到了老熟人:“老洪啊,怎么是你?”洪某是石坪桥一带的手艺人,李罗敏结婚时的家具就是他一手打成。因为有交情,李罗敏先打感情牌,“看在我这几分薄面上,还是同意嘛,大家打交道这么多年了,你还信不过我吗?”信是信得过,但老洪几个摊位正红火,要换个地方再开始,当然也不是几句话就能动摇的。动之以情行不通,就要晓之以理,讲法律讲政策,可这样的话,老洪已经听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讲过很多遍,依旧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李罗敏使出杀手锏,“我就问你支不支持我工作?”“支持是支持,但是你也要理解我的难处啊。”“好,刚开始跟你讲法律,现在跟你讲法律后果,旁边这些摊位都同意拆除,只剩你这几个,步行街就这么宽,被你这么一占,万一出现火灾,消防车就因为你这几个摊位进不来,你要犯多大的错误?我管消防,我也要担责任,好嘛,到时候我们两个几十岁的人一起去坐牢嘛。”这话一出,老洪震住了,之前步行街起火他是亲历者,知道李罗敏不是在骗他。

▲在石坪桥,到处都是李罗敏的老街坊

等老洪同意之后,社区工作人员都夸李罗敏“吓”得好,只有李罗敏才知道这话不是唬人的。作为消防专管民警,李罗敏的责任重大。石坪桥消防救援队就在派出所附近,每次听到消防车的警笛声,李罗敏都会心头一紧,然后趴在窗边看消防车去往的方向。富有责任感的老李,自负责石坪桥街道的消防工作开始,在这37年里,石坪桥未发生过一起火灾亡人事故。听起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考虑石坪桥的环境,就知道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老旧,是该地区最大的特点。旧小区多,消防设施严重老化,老年人多,防火意识相对淡薄,此外道路还狭窄,因此一旦发生火灾,人员逃生难,消防设施用不上,消防车也很难开进来。消防工作没有捷径,只有笨办法,一家店、一栋楼地走,每一件消防器材定期检查,排除任何可能引发火灾或者影响消防的隐患,不厌其烦地向老居民们宣传增强意识,不是熟悉辖区每个角落、每一个人的老民警,很难交出这样的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开前,再向警徽敬一次礼

即将退休,李罗敏总算不用“担惊受怕”了,但心中的不舍远远大过放松下来的喜悦,“舍不得,肯定舍不得,之前这40年,也有几次调到其他单位的机会,但我都没有考虑,因为对这里太熟悉了,不愿意到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派出所教导员伍建松悄悄地说,“他‘李摩托’哪里会害怕到个新地方的挑战嘛,就是不放心,生怕接手他工作的同事上手不够快,搞不好。”

的确,李罗敏对石坪桥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否则也不会为了组建协勤队伍,连续5年住在单位里,不然也不会把消防工作这个责任重、事繁琐的活揽上37年,“肯定有感情啊,半辈子都在这里了,我感觉我自己和石坪桥已经分不开了。”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 记者 彭光瑞 王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