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长孙皇后是一位贤明的皇后,她出身名门,父亲长孙晟是历经西魏、北周、隋朝三代的名臣。长孙晟虽然没有女儿名气大,但这位堪称战略鬼才政治家、战略家,其一生经历之传奇,比其女更令人叹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借出使刺探敌情

长孙晟祖先原是北魏拓跋氏,后改姓为长孙氏。长孙晟出生在西魏时代,北朝尚武风气浓厚,长安的胡汉贵族子弟都以善骑射为荣。长孙晟弓马娴熟,他既善于射箭,还会射弹弓,在长安非常有名气。

北周送千金公主嫁到突厥,为了显示实力,挑选许多擅骑射的高手作为送嫁扈从人员,长孙晟毫无悬念地参与此行。也正是这次送嫁之行,开启了他威震突厥27年的辉煌人生。

突厥沙钵略可汗看不上隋朝的扈从武士,唯独对长孙晟青眼有加,常常带着他东西射猎。有一次众人见天上有二雕争肉,沙钵略可汗给了长孙晟两枝箭令其射雕。长孙晟大展神威,一箭射中双雕,引起无数惊叹。沙钵略可汗大喜,将长孙晟引荐给诸部贵族子弟,整日带着他到处游猎,一时间长孙晟在草原成了“网红”。

千金公主剧照,网图侵删

突厥历来与北周王朝关系不洽。长孙晟虽然倍受推崇,却知两国终究是敌非友,他暗地里对突厥内情留了心。借游玩之机,长孙晟了解沙钵略与诸兄弟、子孙的关系,查察山川险易。一年后回国,他已悄悄在心里记了一本小黑账,突厥人情、风物和军事形势样样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离强合弱”战略

那么,隋朝与突厥的关系究竟恶化到什么程度,竟至于让长孙晟断定两国日后必定要打仗呢?

突厥自北朝后期消灭柔然后,势力日渐强大,自木杆可汗独霸漠北后,一直奉行联弱制强战略,与北周联手进攻北齐。北周、北齐两国为了争取突厥这个强大的外援,争相与突厥结好。木杆可汗的继承者他钵可汗(木杆之弟)骄傲地说:

“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

北周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后,周突直接对峙,矛盾激化,突厥不断派兵南下侵扰,给北周造成极大困扰。周武帝气愤不已,为了彻底解决突厥问题,在刚刚消灭北齐后决定出师北伐。

周军甫灭北齐,气势正盛,如果此时发兵,打垮突厥当不成问题。然而天不予以便,北周武帝在出师前夕,突发中风,很快便撒手人寰。北周新遭国丧,北伐之事遂告中止。周宣帝继位后采取和亲政策,封堂妹为千金公主,将其嫁入突厥。

隋朝建国后,隋文帝对突厥态度强硬,引起沙钵略可汗不满。加上隋朝残酷地把宇文氏灭了族,千金公主身负国仇家恨,日夜劝说可汗发兵报仇。沙钵略可汗遂于开皇元年,联合北周边境上的北齐残余势力高宝宁,发大军40余万,分兵数道,侵入隋朝北疆。

隋文帝虽分命诸军据守要塞,但敌我兵力悬殊,北部边陲仍然损失惨重,特别是西北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郡,被突厥军抢掠一空。

隋朝朝野大惧,文帝意欲大发倾国之军北上抗击。然而隋朝刚刚立国,各地的北周旧臣旧将人心不稳,发兵并不是上上之选。

长孙晟见时机已到,遂根据他在突厥侦察到的情报,向隋文帝提出了“离强合弱”战略。

所谓离强合弱,核心意图就是,根据突厥诸部的关系,离间他钵可汗与诸部小可汗的关系。隋朝与较弱的小可汗联手,削弱他钵可汗的实力,从而扭转隋突形势。

隋文帝一听之下大为赞同,于是采纳长孙晟建议,任命他为专使,逐步推开离强合弱之策。

这个战略高明之处在于,一反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对付塞北草原帝国的战略,把军事手段作为次要手段,而以外交手段作为主牌,以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此策的要义在于,必须精准掌握突厥内情,特别是突厥诸部的矛盾,并巧妙地加以挑拨离间和利益诱惑。

设想确实很美,那么效果如何呢?

长孙晟没有让人失望。

三、突厥诸部被忽悠瘸了

突厥内部矛盾其实都是自己作出来的。

漠北草原民族,社会进化程度远远落后于中原王朝,在北朝末年、隋朝初年,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社会残余,连奴隶社会都谈不上。

反映到可汗继承制度上,则是严重紊乱的继承秩序。突厥部落以准军事组织的形式存在,部落首领是否强力,决定着这一部落的生计和前途,所以汗位继承的人选,虽然也以血缘关系作为标准,但并不采用中原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选用年长、强力的继承者。上一任可汗死后,往往因为儿子年幼或是没有足够军事经验,往往选可汗的弟弟作为后继者。

木杆可汗的哥哥弟逸可汗临死时,就指定弟弟俟斗继承汗位,也就是后来的木杆可汗。弟逸可汗的儿子摄图却无法继承。

木杆可汗死后又是兄终弟及,其弟他钵可汗即位,而其子大逻便则愤愤不平。

他钵即位后,为了平抑诸堂兄弟的怒气,立大伯木杆的儿子摄图为尔伏可汗,统领突厥东面部落。又立亲侄为步离可汗,统领西面部落,以制衡尔伏可汗。

他钵可汗之时,与南朝交往增多,了解了中原王朝的继承制度,他临死之时,决意仿效中原,实行父死子继制度,立其子菴罗即位。

他钵死后,诸部首领却不愿实行父死子继,而想扶立相对年长且实力较强的大逻便为可汗。

但立大逻便又侵犯了其他诸部的利益,许多部落首领不服大逻便,其中尤其以东面可汗摄图反对最为强烈,他声称如果大逻便即位,那便兵戎相见,大家拼个你死我活。

无奈之下,诸部公推他钵之子菴罗为可汗。菴罗年幼,毫无威信,屡受大逻便的威胁,他便把汗位让于摄图,摄图也不客气,即位后称沙钵略可汗。

但摄图也无绝对实力压服诸部,便大封诸兄弟子侄为汗,大逻便受封为阿波可汗,菴罗为第二可汗,各自统领自己的地盘。沙钵略的叔叔达头可汗,弟弟处罗侯,儿子突利可汗也各自拥有强兵,与沙钵略各不相能。

所以,突厥虽然看似地大兵强,实则在隋朝初年,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各部可汗关系复杂,彼此闹得脸红脖子粗。只要稍微点一下火,内部肯定就会生乱。

长孙晟的战略,正是基于此。

在他建议下,隋文帝遣使联络突厥诸汗辈份最高、但与沙钵略诸兄弟血缘最远的达头可汗,赐予他象征最高汗位的狼头纛,引诱他与沙钵略分庭抗礼。诸部可汗的使者到长安,隋朝故意把达头可汗的使者排在沙钵略的前面,沙钵略闻讯大怒,两家嫌隙越来越深。

长孙晟则深入突厥,出使处罗侯,出重金招诱他率领库莫奚、契丹等东部少数族群与隋朝联合。

续后,他又迂回至大漠最北,游说沙钵略的儿子染干。彼时沙钵略喜欢长子雍虞闾,染干有些拈酸吃醋。在长孙晟精准的挑唆下,他也对父亲沙钵略可汗有了想法。

这一系列外交捭阂,很快起到了纯军事手段无法获得的巨大效果。

开皇二年,沙钵略可汗再发40万大军南下攻隋,在兰州方向大破隋军,正当沙钵略要继续南下时,一同进兵的达头可汗拒绝南进,径自率军返回。突利可汗也受长孙晟的惑,诈称北面的铁勒部落乘虚南侵,急请沙钵略可汗回兵救援。

沙钵略又恼又惊,不得不舍弃已有战果,狼狈不堪地回归王庭。

事实上沙钵略焉能不知儿子突利可汗是撒谎,他真正的腹心之患是达头可汗。达头可汗在隋朝的支持之下,实力慢慢增强,而且独居西面,历来与突厥王庭颉颃不睦,此次达头公然不听沙钵略的命令,矛盾公开化,这是迫使沙钵略班师的主要原因。

沙钵略与达头的矛盾激化,实际上已显示出突厥东西分裂的兆头了。

回兵之后数月,达头可汗再度出兵。阿波可汗率兵征战,他本与沙钵略有隙,作战不甚积极,屡屡被隋将窦荣定击败。当时在窦荣定军中任偏将的长孙晟敏锐抓住时机,自告奋勇前去联络阿波可汗,诱使他投奔西方的达头可汗,与沙钵略公然决裂。

阿波可汗蠢蠢欲动,停留在塞上,遣使入隋商量联合之事。长孙晟不为已甚,又故意他又泄露消息,令沙钵略得知此事。沙钵略震怒无已,班师后率兵攻灭阿波可汗的部众,杀了阿波的母亲。阿波彻底丧失退路,便投奔了达头可汗,借兵进攻沙钵略,尽收其故地。从此堂兄弟二人反目成仇,连年攻杀。

突厥实力从此中衰,再也无力发动40万人规模的进攻了。

聊施片言,握敌势之要。几处妙手,拨斗牛之柄。长孙晟的战略获得初步成功,令隋朝上下大为振奋。

但长孙晟的计策,还远远不止于此。

四、计杀千金公主

达头可汗、阿汗可汗与沙钵略相攻杀,突厥分为东西二部,沙钵略丧失了军事上的主动地位,不得不向隋朝低头。

千金公主也被迫放弃了报仇的想法,反而主动认隋文帝杨坚为父,隋朝欣然接受,封其为大义公主。

但灭族之仇不共戴天,沙钵略也不是省油的灯,此夫妇二人在东部突厥主政,仍是隋朝潜在的大患。沙钵略病死后,其弟处罗侯、儿子都蓝可汗相继继位,大义公主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地位,是东部突厥的重要决策者。

开皇九年隋朝灭陈后,隋文帝将陈后主的屏风赐给大义公主,宣示大隋的国威。大义公主本就被隋文帝灭其故国,此时又被无情地羞辱,旧恨新仇一起涌将上来,她对隋朝的恨意又生。

此时东部突厥已经消灭了阿波可汗,直接与达头可汗对峙。大义公主痛感两部纷争,令隋朝坐收渔利,于是私下里与达头的儿子泥利可汗联合,企图弥合东西两部的仇恨,重新恢复联合态势,共同对付隋朝。

开皇十三年,中原人杨钦流亡入突厥,借隋朝内部大行诛戮功臣之事,骗大义公主说原北周宇文氏的女婿刘昶想起兵反隋,请突厥于边境起兵相助。大义公主遂劝说都蓝可汗停止向隋朝朝贡,屯兵备战。隋突关系骤然紧张。

隋文帝深感大义公主是个劲敌,便求计于长孙晟,让他想办法去除此女。

在长孙晟离强合弱政策下,隋朝对东西二部突厥继续实施挑拨离间之计。双方互相攻杀,隋朝坐观成败,从不插手干预,反而时不时地添把火,让二者打得更加激烈。如果某一方取得压倒性优势,隋朝便采取措施制约,以使二部突厥保持均势。

现在东西二部重现合并之势,祸根就是颇富见地的大义公主。长孙晟再度出使突厥,表面上是联络隋与东部突厥的感情,并责怪都蓝可汗不向隋朝进贡。

长孙晟频繁入突厥,每次都会分化瓦解一部分突厥势力。可惜大义公主和都蓝可汗都很缺乏行间的意识,没有认识到长孙晟是隋朝对突政策的谋主,而是听任其在突厥活动。

长孙晟分析形势,同步采取了三个行动:

第一步,他利用此前安插在突厥的内应,买通突厥贵官,一举抓获杨钦并将其捕杀。

第二步,他侦知大义公主私生活不严谨,与其随身侍应的胡人通奸,于是散布消息,搞臭大义公主的名声。

第三步,突利可汗与都蓝可汗虽是兄弟,却彼此各有部众,长孙晟私许突利可汗,可以尚隋朝之公主,提高其地位。但前提是突利应帮助隋朝除掉大义公主。

杨钦被捕杀、私情被公开,已使大义公主威望受损。突利可汗又密劝都蓝可汗杀大义公主。都蓝可汗蒙此大辱,遂杀死大义公主。

长孙晟连出妙招,不动一兵一卒,入敌龙潭虎穴之中,计除大义公主,智勇双全,真堪击节称赞。

五、降伏东西二部突厥

为了继续削弱东部突厥,长孙晟故意散布消息,将隋朝嫁安义公主于突利可汗的事情弄得沸沸扬扬。

都蓝可汗闻讯大怒说:“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干。”

于是发兵与突利可汗相攻。突利兵力不如都蓝,几场仗下来,突利部众亡失殆尽,长孙晟亲自到边境招诱突利,连蒙带骗地把他领到长安。隋文帝封其为启民可汗,并在朔州城筑城安置他的残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安义公主嫁入突厥后,在兵乱中被杀。为了使启民安心,隋朝重新嫁义成公主于启民。

非是隋朝存心仁慈。在长孙晟的离强合弱战略中,一向是扶持弱小、制约强敌。启民虽然部众散尽,地盘也被兼并,但他仍是北部突厥的一面旗帜,把他保下来,必然会对东部突厥的部众造成干扰。

果然,隋朝一边扶持启民可汗,一面加大对都蓝可汗的军事进攻。都蓝内部生乱,被其部下所杀。东部突厥势力大衰,西部突厥达头可汗遂乘虚而入,自称漠北之主,改称步迦可汗。

隋朝发兵与启民可汗一道,倾力打击步迦可汗。此时已是开皇十九年,在长孙晟战略的持续分化瓦解与军事打击下,突厥实力已远远不复当年沙钵略时的盛况。步迦可汗抵挡不住隋军,被迫率众远遁河西,在吐谷浑一带扎根。

启民可汗因而得以率众返回漠北王庭,他自知得立为大漠之主全靠隋朝的恩赐,因而对隋朝死心塌地。他称隋文帝为“圣人可汗”,心悦诚服地说“染干譬如枯木重起枝叶,枯骨重生皮肉,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

至此,隋朝虽未彻底灭亡突厥部族,但靠着高明的政治手段,把东部突厥治的服服帖帖,个中功劳,一大半要归于长孙晟。

突厥人视长孙晟如神,对之望风畏服。草原上传言:

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隋朝上下一时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