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1年4月8日,比慈禧太后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亡,其发病之突然,病程之短促,死亡之蹊跷,令这件事情充满谜团。究其原因就在于慈安太后从发病到死亡仅过去了一天的时间,令人来不及反应。

两宫垂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太后慈安暴亡之谜是清宫著名的谜案之一,由于这件事情涉及到了许多清朝的宫闱秘闻,所以当今史学界无法直接从历史材料中寻找到更多的证据,正因为如此,结果也越发显得扑朔迷离。但不得不说,东太后慈安的暴亡彻底改变了晚清政治格局的走向,对清朝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使我们不得不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慈安究竟是死于谋杀还是因病死亡?

因为她的死,打破了两宫垂帘,亲王辅政的权力平衡,直接导致慈禧一个人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并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在她执掌权利,统治中国期间,中国内外交困,列强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先是甲午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后是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签订《辛丑条约》······正是由于后来发生的这些事情,促使我们去发掘慈禧走向权力巅峰的背后故事。或许,慈安太后的暴亡是慈禧精心策划的一场权利谋杀呢?

我先基本说明一下在此案死亡之前的权力格局。咸丰死前确立了以肃顺为首的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以辅佐后来的同治帝,并命令两宫皇太后手持印章,对于八大臣批阅的奏章只有盖上皇太后的印才能生效,借此以控制八大臣的权利,起到相互制约的效果。但两派势力的矛盾在咸丰帝死后就逐渐凸显出来,于是,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了祺祥政变,一举铲除了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

之后的权力格局变成了由恭亲王奕支持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两宫太后封给奕议政王的头衔。至此,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瓜分了咸丰帝死后留下的皇权,弥补了赞襄政务王大臣留下的权力真空。

但这三个人之间也是彼此相互制约,最后也是因为权力的分配造成了恭亲王奕和慈禧太后的矛盾,但是因为慈安太后的存在,表面上的和平并没有被打破,政局依旧保持平衡,但这一切随着慈安太后的死从而彻底打破了平衡,三足鼎立的态势变成了一对一的决斗,对后来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和两宫太后合谋除掉顾命八大臣的恭亲王奕

接下来,是普遍流行的关于慈安太后暴亡的两种说法,还有我的看法。

一、自然死亡说

慈安太后本人在清宫历史的记载中并没有得过什么大病,发病前几天也并无明显的异常状况的记载,甚至在死亡前一天还正常召见军机大臣。在突然发病之后,宫内的御医还有各地的名医先后五次前往诊治,并且每一次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都有极为清晰的脉案所记载,前四次脉案记录有十分具体的症状和用药方案的记载,最后一张脉案,相当于死亡判决书,里面明确记载了慈安太后的死亡原因。

慈安太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完整的脉案不但印证了慈安真是得病身亡,而且也从侧面印证了慈禧并没有谋害慈安的事实。试想,如果慈安中毒而死的话医生怎会看不出来?可见慈安太后的病程极为明朗,并无其他的可能。并且从脉案的记载来看,经过现代医学推测,慈安很有可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是脑血管突然破裂导致死亡。

面对这种疾病,当时的中医对这种疾病是束手无策的,就即使是现在,心脑血管疾病依然是世界性的难题,无法彻底的解决。但是,从发病到死亡的这段时间实在太短,心脑血管疾病显然是个慢性疾病,根本不可能无症状的突然死去,而这也正是谜团所在。

二、慈禧谋杀说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说服力,具体来看就是首先慈禧十分明显的具有作案的动机。这一点从他后来不将权利归还给光绪,并使得光绪成为慈禧太后执掌权力的一个傀儡就能看出。在这里,我先简单阐述一下慈安本人,她处在宗法位置的核心,属于当时除同治帝以外地位最高的人。

他是咸丰皇帝的皇后,同治皇帝的嫡母,而慈禧仅仅是一个妃子,地位比慈安要低,恭亲王奕是慈安的小叔子,他要叫慈安一声嫂子。但慈安本人对于政治并不热衷,对于权力的控制并没有什么想法和欲望。但是对于一些重大的朝政决策,恭亲王奕还有慈禧都不得不询问慈安的意见,甚至慈禧平时还要看慈安的脸色小心行事。

掌权长达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

当年慈禧宠信的太监安德海违反太监不得出宫的祖制,架着慈禧太后的名义到江南采购丝绸。在山东被巡抚丁宝桢抓获,并在后来慈安太后的授意下,砍了安德海的头,慈禧竟然什么都没说,由此可见慈禧和慈安在皇宫中的地位差距。可以这样说,慈安是慈禧权利登顶之路上最大的也是最难撼动的一块绊脚石。一旦慈安去世,慈禧便可以将垂帘听政的权利一股脑的揽过来,并且可以独断专行,而这正是慈禧谋害慈安的动机。

其次,对于慈安的病程和死亡过程表示怀疑,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过于仓促,而在此之前竟然没有任何关于慈安身体出现问题的任何记载,即使死于心血管疾病,之前也应该有相对较为明显的身体症状,但是史书却没有记载。很明显,我们当然可以怀疑慈禧投毒后命人将证据销毁。但是,面对当时的投毒手段,并不像现在存在类似于氰化钾一样快速致人死亡的毒药,大家常见的剧毒物质就只有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而且只有大剂量的投毒才能在短时间内置人于死地,就像潘金莲毒死武大郎那样——硬灌。

但是,慈安是皇太后,身边随时随地的跟着好几十名太监和宫女,根本没有没有机会下手,即使可以怀疑慈禧将这些人杀人灭口,但在宫中完成如此激烈的一场政治谋杀,不走漏风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准确地来说,当时的条件不允许慈禧可以天衣无缝的完成这项谋杀。

翁同龢剧照

最后,史料可能存疑。根据记载,慈安之死看起来就像是自然死亡,而这死亡过程之蹊跷,慈禧动机之明显,实在令人很难相信慈安是自然死亡,我们当然可以怀疑慈禧会不会命人改动了脉案和记载。但是,当时进宫瞧病的除了宫里的太医还有各地请来的名医。一个人撒谎很容易,但一群人撒谎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何况慈禧死后不到三年,清朝就灭亡了,这段内幕难保不会被揭发出来。更何况从当时的重臣翁同的日记来看,在慈安发病之前,慈禧一直处于病中,且情况严重。当时宫里派人告诉翁同说慈安死了,翁同龢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个记载出自个人日记,也没有需要曲笔掩饰,故意隐瞒事实的必要,可以认定情况属实,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慈禧的自身情况尚数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就更别提为将来掌控权利而谋害慈安,独揽大权做计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根据以上的情况来看,慈禧谋杀慈安又好像并没有完整的条件。这也就从侧面印证了此案是自然死亡一说。但是在慈安死后,慈禧很严重的病立即就好了,史书记载:“慈宫大安”。又使人怀疑这病是不是慈禧为了掩人耳目所装出来的呢?更何况,在她掌权没多久,她就以中法战争不积极主战为借口将恭亲王奕一撸到底,彻底将他逐出当时清朝的核心权力圈。至此,清朝的所有军政大权由慈禧一手操控。一旦证实这个阴谋,慈禧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数一数二的阴谋家了,但目前没有找到可以证明这段历史真实的资料。

三、个人见解

以上的谜团,就是在于慈安死亡时间的巧合,慈禧极为明显的揽权动机,事实和猜想的极度不符,篡改事实和脉案的可能性,历史随后发展的情况所体现出的怀疑态度,都使得事件的真实情况陷入了重重的迷雾之中。

但是现在并没有任何的史料真实且详细的记载这件事情最为具体的缘由和经过。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慈禧揽权的动机是绝对不会存在任何可以怀疑的地方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生悲剧的光绪皇帝

从后来的历史情况来看,慈禧对于权力的贪欲非常明显,并且胃口极大,她不但控制了光绪帝的一生,使光绪帝成为自己合法掌控权力的傀儡,并且还在她临终前,还将载沣父子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可以说慈禧太后从掌控了权力到后来死去,再也没有放开过权力的把柄。所以我认为,慈安死于慈禧谋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至于慈禧通过怎样的手段,使得她的阴谋难以重见天日,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些论断,永远只能是猜测。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历史,不但在于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更在于它原本的魅力所在——充满了神秘感。

为慈禧合理掌权的政治牺牲品溥仪和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