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4G转5G的衔接阶段,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5G好得不能再好,通过有意夸大作用来赚取眼球;一种则是悲观论,认为现在的4G成本都未回收,发展5G尽是劳民伤财的做法。如果说这两种观点出于普通消费者群体还可以理解,因为消费者本身对通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并不理解,但有部分专家或是特殊岗位的领导说这些话,就显得太业余了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到底5G有用还是无用呢?一般而言,不能笼统地划分为非此即彼这种绝对做法。可以认为,5G是未来的发展大势,现在发展5G是基于科技发展、国家战略、全球竞争现状等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但也不可否认,5G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能达到目前4G的覆盖度和深度,以及达到此前宣传中的5G应用繁荣场景,至少需要十年时间的过渡。

关于5G的几个观点,想和大家分享探讨一番:

其一,5G的技术研发已有很久时间,像华为、中兴对5G的研发,估计至少超过了十年以上的时间,只不过当初不叫5G,而是以Pre5G或LTE演进之类的说法命名。但是,技术上的储备不代表标准上的确认。事实上,全球5G标准的确定是在2018年的6月份。我们国家发放5G牌照是2019年6月6日,在全球范围排名第一阵营,但却不算是最早发布。要说进度最快的,肯定要属韩国,其早在2018年10月就抢先全球推出了商用5G服务。而截至2020年9月,全球已有129个国家/地区的397家运营商已在5G方面进行了投资。而且也正是基于我们国家的行动时间早,还有最广阔范围的商用环境,所以我们更有希望做成事实上的5G标准。比如目前5G R16标准才刚刚冻结,我们国家的三大通信运营商已从本月开始全球率先商用SA,这为后续获得更多主动权抢占了有利时机。

其二,目前谈到5G,公认成本太高。有一种算法是,要达到一个典型4G基站的覆盖范围,至少需要4个5G基站才行;而一个5G基站的功耗又是3-4倍于同样规格的4G基站。所以都认为5G的运营成本是4G的10倍以上,对5G的未来抱着怀疑态度。其实这些算法都是基于理论上的计算,其前提假设是,5G采用3.5GHz以上的频段,4G则采用1.8GHz以下的频段。真正的事实是什么呢?3.5GHz频段虽是5G的最成熟频段,但运营商已经在重耕1.8GHz、2.1GHz,中国移动也用以前的2.6GHz 4G频段来布设5G。更何况给中国广电分配的700M黄金频段,比三大运营商的2G频段还要低。所以过高的成本说法也没必要过度放大。事实上,截至2020年6月末,我国4G基站总数为560万个,但此前有预测,我国未来的5G规模也就600万基站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是关于5G应用场景的说法。确实,现在我们暂时还看不到5G的杀手锏应用,虽说都认为自动驾驶将是5G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应用,但5G建设才刚刚开始,说这些话还为时尚早。不过应用场景一般不成问题,到一定阶段,市场必然会自发形成自己的生态特色,一如3G推动了微博、微信、二维码,4G推动了抖音、快手、移动支付、外卖、直播电商等。

所以总结来说,5G是大势,而且还必须得从国家战略方面确定的方向,目前我们国家发展5G的规划和决心绝对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