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咆哮者基于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平台研制。机身下方两枚细导弹是用于自卫的AIM-120中距导弹(具备近距格斗能力),机翼下粗大的导弹是哈姆反辐射导弹,用于直接攻击地面防空雷达。
在近些年中,美军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不止一次抵达菲律宾,部署基地距离中国南海极近——历史上美国多次使用电子战飞机试探中国。特别是在二十年多年前,咆哮者的前辈机型徘徊者,曾经使中国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二十多年以后,虽然咆哮者的技术远比徘徊者等旧机型更加先进,依旧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作战能力,但是由于中国自身水平的飞速提升;美军只靠几架电子飞机,用战役级别的辅助作战力量,就能实现欺骗、调动半个中国空中力量的战略效果的历史,已经不会再重演了。

图:EA-6B徘徊者,由于研制年代早,设备自动化水平不足,因此采用了少见的4人制设计
在1994和1997年,我国的防空系统在东南沿海方向两次发现大规模的“空中入侵”敌情,从雷达信息上判断,最大的一次“入侵”规模达到数百架飞机,深入境内到江浙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上空。而地面防空雷达持续开机搜索、并大量起飞战斗机升空紧急拦截以后,自然是一无所获。中国当时仅空军参与紧急反应的部队就达到几十个团之多。
实际上,我国当时防空系统所发现的“敌机”,全部都是美军通过电子战飞机,在接收中国防空雷达的探测信号以后,经过干扰调制、针对性的改变参数再转发回去的欺骗信号所形成的虚假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有源航迹假目标欺骗干扰技术——而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全频道阻塞干扰”,实际上只是一种过时而性能低下的原始手段。
美国海空军历史上一向喜好、擅长利用此类电子战手段,和平时期探测他国的防空实力(防空体系部署、防空作战反应能力),引诱隐蔽雷达开机、收集信号特征;而战时则干扰、欺骗、压制对手的防空探测网络,误导对手做出完全错误的指挥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美军在越战时期投入使用的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

图:萨姆-2防空导弹的扇歌雷达。越战期间百舌鸟与萨姆-2系统的争斗,是现代电子战对抗走向成熟的关键分水岭;中国在当时的努力和成果被半途舍弃,没有得到系统和深入的持续发展,使水平和美军越拉越远,直到90年代中期。
作为国内电子对抗研究的领军人物,张锡祥院士在当时领头完成了对于94-97不明空情的分析工作。他的系列著作和论文(比如《现代雷达对抗技术》、《新体制雷达对抗导论》等),是深入了解国内电子战领域发展历程必读的资料。
在这些著作中都提到,在94-97年的系列不明空情事情以前,中国的电子对抗研究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拨给经费和项目——比如抗美援越时期,针对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的对抗干扰工作。 根据公开论文,国内正在歼15平台上研究类似咆哮者的专用电子战飞机
而在94-97年以后,中国上层认识到,即使是在和平时期,国与国之间仍然会通过电子战这样不露形迹、不存在直接接触的战斗形式进行实际军事对抗;而在战争时期,缺乏抵御强大对手的电子干扰的能力,就意味着指挥通信探测体系的瘫痪失能。
在投下血本以后,中国电子战研制队伍、电子战作战部队的建设进度非常快;中国现在不仅具备了很强的抵御电子干扰能力,同时也具备很强的干扰欺骗对手的能力。虽然距离美法这样的顶级、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差距;但咆哮者若是还想像它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在中国大门口肆无忌惮的做独角表演,那便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