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个优秀建筑作品的实现都是建筑艺术和技术的完美融合。建筑师的灵感和创意是通过空间来呈现的,而构建这些空间的物理介质就是建筑材料。成熟的建筑师要理解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建构逻辑,与材料交流、对话。作为国内唯一致力于打造建筑设计理念和实践的交流平台——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一直以“助力建筑师实现自我表达”为宗旨。

在建筑师创意无限的想象中,材料将如何助力他们实现建筑的美感、质感和情感? “材料的可能性”—空间装置展由特约策展人高长军携手5家追求极致的建筑师事务所和5种全球顶尖建筑材料,共同打造具有突破性的建筑艺术装置,即将于10月末亮相CADE2020。

《北京青年》周刊作为本次活动的深度合作方,为你讲述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背后的故事。

“材料的可能性”— 策展人

高长军

如同《人类简史》中,小麦这种农作物对人类的驯化一样,材料与建筑似乎也有类似的关联。在策展人高长军看来,建筑材料更像是一种催化剂。以下文字是特约策展人高长军在接受《北京青年》周刊采访时的表述。

特约策展人高长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候选人

建筑、空间、材料这三个词在建筑学领域是关联很密切、基本而重要的概念。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我想从材料开始谈起。回溯历史,建筑学所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思潮变迁影响了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建筑风格,这些风格因地域、时代、国家而迥异。风格的变化往往是不断反复、持续纠结的过程,而这其中材料往往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一种新材料的应用有时会推动一种建筑风格的成熟。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最近的一次就是与现代主义运动相关的建筑发展。随着混凝土、钢铁、玻璃等材料和技术的成熟应用,现代城市开始由一个个干净、简洁的“方盒子”所构成,形成了大众对建筑的基本感受。当下,随着人工智能、智能建造等新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关联的新材料也会参与到未来城市的塑造中,使其产生新的面貌。

人们对于自然材料的驯化也会随着科技的变化而进步,有时候还会带有一点点偶然性。在朴素的建造观中,就地取材几乎是全球通用的概念。很多在建筑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也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建筑创作中,材料实际上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回到我们空间装置展区,起初,我希望5个装置可以组合在一起整体考虑,共同呈现出生活中某个熟悉的片段。后来考虑到这些材料的特征特性和表现力,还是决定5个装置并置呈现,各自呈现不同的情景。展区的装置由建筑师主导设计,材料企业提供技术支撑、选材和制作。在给5家材料企业和5组建筑师进行配对后,希望这些空间装置可以让观众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体验感。

此外,这次展览的互动性很强,我们期待以丰富的体验触碰到更多的材料可能性。最后,我希望此次空间装置的展览作为一种合作模式探索的开端。通过这次合作,建筑师+材料企业的模式可以持续下去。希望这一次的尝试能够诞生一些成功作品,接下来还可以演变出城市尺度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各地巡展,甚至其中的一些创新点还可以在建筑实践中得以应用。

膜材装置设计者 水雁飞

可塑的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雁飞

直造建筑事务所(NATURALBUILD)主持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美国雪城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在上海的一处闹市区,单凭门面看不出是直造建筑事务所,只有当大门打开,进入室内,才会看见玻璃窗棂将市井分离定格,采访所在的四层窗外,排布着最普通的晾衣架,处于入世之中,出世才显得格外明了。在这里,水雁飞聊了聊膜材料如何在接近于零度的可塑性之间打开新世界,同时可以将公共城市艺术的范畴重新纳入到建筑师领域。

在采访前,我们看到水雁飞参与CADE 建筑设计博览会的装置模型,见方的外形,拉伸扭曲的内部空间充满着神秘。

这次水雁飞制作的装置主题是吸声膜材,他将设计主题关注到身体本身,创造出某种尺度上的超现实感。

“可以想象一下,它是一个多维的耳道。这次的设计逻辑是呈现膜结构力学的张力,形成渗透性的空间。这里并没有太多空间曲面的事情。可能这个装置的外表皮不会那么诱人,但当你进入里面欣赏,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这次采访中,水雁飞依然在思考装置的最终呈现方式。

“实际上,我现在比较倾向于把外表皮拿掉,呈现一种骨骼化的视角,但这样就显得不那么干净。如果要用金属来控制边界的话,我们又不想显现出那么高科技的感觉,所以,我一直在犹豫。最后我们也在不断调整中,也许最终会是一个奇奇怪怪的形状。”

在工作室的会客厅,建筑师水雁飞指向窗外的晾衣架,聊道:“我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如何用建筑来回应最普遍的大众生活,让日常普遍的东西变得与人有互动?这与膜结构打开的一个话题类似,那就是,在整体建造越来越经济、塑料化的同时,如何用建筑恢复一些室内外交互的方式,介入一点新的体会途径,调整角度与世界产生新的连接。同时,在建筑师、艺术家、结构师的配合下,把原来已经涉入到艺术领域的城市公共艺术装置的范畴,重新拿回到建筑师的领域来操作。从某种意义也回应了 20 世纪下叶所探讨的‘游牧性’。”

在水雁飞看来,膜材料是可塑性材料的代表,而潮流文化与材料的经济性有很大的关系。

“当材料的质量、相关工艺达到一个高度后,材料就能承担一定的冗余度。一个城市给了你很合适的冗余度,你就觉得那座城市经久不衰。膜结构的某一些潜力在城市的某些方面是可以实现的,它能够让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有更多的便利性。这种膜结构的材料可以触动临时的边界发展,有利于我们探讨气候与建筑的边界。”

“膜结构暗示了一种几近零度的可塑性,

也是这个时代材料与力学技术发展

最直接的产物”

Q 您所需要使用的膜材料具有怎样的基本性能?

A 大众对膜结构不是完全陌生,在世博会、水立方这些地方都可以见到。它具有张拉的技能,相对比较耐久,在环保、节能以及快速建造等方面都有比较好的优势。同时,膜结构本身的种类也很多,充气、透光、吸声等等。目前,它呈现的基本状态已经有一个标准工业化的体系。

Q 未来,膜结构会有怎样的发展?

A 建筑在越来越依赖后端技术创造微环境的同时,也意味着它自身的独立性的强大。现代建筑技术逐步迈向了一种自主体系。膜结构的可塑性在未来既可以满足极端的气候条件(充气膜结构),甚至登陆火星的探索,另一方面也因其节能环保的特性可以作为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一种延伸。

Q 您觉得,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的举办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A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除了展示新类型的材料,也是将设计与材料整合的一种示范,毕竟当今材料的表皮化(envelop),是建筑自身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Q 最终,您的作品对未来人们居住的空间以及生活方式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A 居住是一个非常多层次的话题,其实很难用装置来回应。这次膜结构的装置更多的是回应一种声音上的独特体验。

金属装置设计者 李丹锋&周渐佳

硬朗金属的另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丹锋

冶是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周渐佳

冶是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博士候选人;纽约库珀联盟建筑学硕士,现任教于南京大学。

对李丹锋和周渐佳的采访在一间通透的咖啡厅中进行,一整面的玻璃外是茂盛的绿色,零星的紫色花朵点缀其中。屋顶尖尖的,光可以透过其中投射进来。这个建筑的屋面也是李丹锋和周渐佳参与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要呈现的材料——金属钛锌板。

李丹锋和周渐佳所在的工作室叫做“冶是”,其中的“冶”本就是金属锻造之意,似乎也绑定了他们与金属的某种缘分。

周渐佳对金属的一段描述十分迷人:“同大多数人一样,金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两个字——硬朗。但它在锻造的过程中,会经历形态不一的变化——在液体时,它是流动的;在铸造结束后,它是坚固的。历经锻造,而后成为闪耀的作品。打造金属的过程,总能让我思考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也是我们很喜欢这种材料的原因。”

而李丹锋对于材料的描述则更加理性一些:“在传统建筑中,金属主要起到结构支撑的作用,现在则主要用于建筑的饰面,包括屋面、外墙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有不同的做法和连接方式。从历史发展来说,金属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的,随着产品性能、技术和锻造工艺的发展,我们使用金属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通过与材料技术人员的讨论,李丹锋和周渐佳勾勒出了本次参与 CADE 建筑设计博览会呈现的装置方向。除了大众熟悉的硬朗质感以外,金属是不是还有更加多样性的表现方式呢?

对于金属的另一面,李丹锋说道:“我希望在这个作品中,反映出金属更加柔情与多样的感觉。我们希望能通过材料的不同方式呈现出它通透的一面。希望能有光、空气在其中流动。”

几天前,李丹锋和周渐佳拜访金属材料商的工厂,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这次交流让两个人对金属的认知更加深刻。“我们了解到材料商已经有了很成熟的生产线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支撑。而建筑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做些什么呢?是不是有可能改变大家对金属的认知?是不是对产品的微小改变就能达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效果?这样的启发性的事情对我们双方都是受益的。”周渐佳补充说。

的确,在材料已经做好准备的时候,建筑师的功能似乎更加宽泛了,这样一件装置也许就是探索更多可能性的钥匙,打开双方合作的无限可能。

“让设计理念与材料技术一起

去探索更多的转变与可能性”

L=李丹锋Z=周渐佳

Q 目前,金属这种材料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呢?

Z 在以往我们比较熟悉的金属在建筑中使用到的场景会是钢筋混凝土里面的配筋,或是钢结构构件。但这些场景往往是隐藏起来的。现在来讲,更加有拓展空间的是材料本身的表现力,这个产品不仅仅在性能上很优良,更重要的是带给建筑不同的表现力,这种质感是其他的材料无法取代的。

Q 最近一次使用金属材料的项目是什么?

Z 几天之前卷宗与cos合作开幕的友谊书展,在这个展览中有四个金属装置用了不锈钢材料,装置内设计了一系列反射。当时用这个材料的原因是金属本身的体积感和线条感,与以建筑和设计为主题的书展是十分匹配的。

L 在过去几年,我们设计了好几座景观桥,都优先考虑钢结构与金属面板。金属可以分为两种用法,一种是钢结构桥身,单跨就能达到很大跨度,这是金属优异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我们在处理栏杆、桥身饰面时也会采用钢片或者钢管,重复的构件勾勒出桥梁的曲线。这两种方式我们会用在同一个作品里面。

Q 对这个装置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L 我们希望能打破人们对以往金属的印象,很多人觉得金属只是做屋面或是墙面。我们想要展现它在材料属性、结构上、节点上的多样性,这件事是我们最初想要的主题。

Q 你觉得,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的举办对建筑行业有怎样的意义?

L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的举办对作为建筑师的我们来说,是一个与材料商接触的绝佳机会,在我们以往的过程中,很少知道材料商的新技术。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的想象会受限于我们的经验。通过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我们会接触到最先进、第一手的材料商信息,对我们以后的实践有很多启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Z 是的,我觉得这些作用都是相辅相成的,别的技术已经在发展了,你的设计是否可以同步到同样的水准?或者是我有这样的设计理念,技术是否能够与之匹配?这是一个互相推进的过程。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最大的作用就在于此,让设计理念与材料技术一起去探索更加多的转变与可能性。

CADE 建筑设计博览会2020(北京)

CADE 建筑设计博览会是亚太区首个以专注于打造高端建筑系统解决方案与高品质建筑师交流平台为宗旨的建筑设计类展会,由中国建筑学会、慕尼黑博览集团和中联慕尼共同主办。通过解决方案企业、建筑师与全产业链的互通与交融,实现建筑与艺术、科技的完美融合,回归建筑本源。本届博览会将于 2020年10月29日-11月1日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W1举办。

王雅静

编辑韩哈哈

摄影刘艺琳

“让现在告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