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很向往地外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太孤独了!蓝色星球之上,除大自然外,几乎没有对手,具有自主思考意识的物种,几乎是凤毛麟角。所以,哲学家们,也忍不住感慨:如若没有人类,这个世界会由谁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猩猩?狮子?老虎?还是......

生物学家们,最靠谱的答案,或许会让极度你讶异!

那就是乌鸦种群,因为过去的科学研究证明,在地球现存的所有物种,除了人类近亲猩猩之外,乌鸦的智慧、学习能力,都远远高出其他动物一筹!

而最近的一项思维研究更揭示了:乌鸦不仅智商惊人,并且还存在着某种自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帮助了它们自主地感知体验周围的环境,还懂得去思考,形成体系的知识和经验值。从某种程度上理解,乌鸦开辟了一条除人类之外的新的进化方式,甚至会突破神经生物学条件反应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理说,这样的能力,对于那些不会说话、不懂交流,没有语言的动物来说,这是很难的事情。因为,要学会从自己周围的世界总结出“经验”和知识,然后还要学会思考累积这些经验值,然后举一反三地应用到面对同类问题出现的时候,采取这些知识或经验值去解决问题和做决策。这绝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人类,除了有语言老师,口口相授进行引导之外,还有书本这样神奇的东西,让学习、思维和交流变得很日常。但在动物的世界里,这要形成基因里的一种本能,并非容易事情。

而这种本能,被科学家们命名为:初级意识,你也别小瞧初级二字,它也分几个等级!

第一,感知当下,就是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识别和处理;

第二,感知过去,就是从过往的经验值与当下的环境进行识别和对比后,再进行处理;

第三,感知未来,就是从过去和现在的经验累积不断进化,并迭代成为新的记忆,并更新到动物大脑皮层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生物学家非常诧异的事情就是,鸟类的脑部结构,其实跟我们人类过往认知的灵长类动物的结构有很大不同。这类独特的哺乳类动物的大脑,相对之下是更为平滑的。但似乎不影响这种乌鸦种群的高智商的存在,不仅如此,还拥有甚至比大部分灵长动物还有厉害的认知能力。当然,它们自身是否已经意识到这样的独特意识,并有意识地自我进化和学习,这个能力就不得而知了!若真的也有话,那他们真就会跨入另外一个层级的思考意识水平了。

这一系列结论,是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马丁-斯塔乔Martin Stacho教授及其团队,通过了大量的严谨、科学试验论证出来的结果。

科研人员,是从这种鸟类的视觉感官,接受刺激时的反应开始,检测鸟类是否有主观体验意识。他们选来了两只爱吃腐肉的乌鸦,作为受试对象!然后,训练它们的对视觉刺激的反应,让它们学会移动自己的脑袋来表达,自己所看到LED荧屏所显示的内容或数量,用肯定与否定,也就是最传统的0 1二进制去表达答案内容。

并且,科研人员,通过植入的电极仪器,同时记录下了乌鸦的脑神经元的活动情况。

这个实验,工作人员大概向每只乌鸦展示了约2万个信号,分列在几十种不同的场景会话中。实验结果与乌鸦的脑神经波动规律对应分析,比如答案是肯定的1时,电极所测试到的神经元活动会升高,而答案是否定的0时,神经元活动值相对比较“平淡”!视觉所受到的刺激,和乌鸦主观成分所期待的反应,也同样被测量下来。而这样的一个个场景,和试验数据表明:乌鸦大脑,总是处于高级处理水平,它的脑神经细胞受到了的影响,用通俗的话说,它有自主感官体验。

感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颠覆了过往人类对于大脑的两个通识:一、主观意识,为灵长动物独有;二、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越复杂才会有复杂的主观意识。

乌鸦种群的试验表明,哪怕它们的大脑很平滑,但也不妨碍它们做出复杂的思考与自我意识。另外,德国团队,再次用3G偏振光成像的技术、脑神经回路追踪,这些本应用于人身上的先进脑科医学技术。他们观测到了,不仅乌鸦,就连鸽子和猫头鹰,这些同样是智商不低的鸟类,与灵长哺乳类动物的大脑结构,依旧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所以,他们大胆提出了一个假设:鸟类和灵长动物的认知能力,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分支,但也有趋同的演化。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在羊膜干细胞中,一个古老的“微电路”的进化上,鸟类和灵长类哺乳动物,都仅仅进行了小部分修饰调整而已。

换言之,在3.2亿年前,人类和乌鸦有着共同的祖先,然后从那个时候开始,这种感知意识,就从这两个分支,一直演化传承出不同的体验和形式。这个自主意识体验的能力,却在不同的大脑结构中,各自独立的大脑皮层体系,却相同的方式展现出来!

科研团队认为,这种“初级意识”,或许不仅仅存在于乌鸦种群里,还有很多其他的鸟类,或其他人类的哺乳动物的近亲也普遍存在。

因此,倘若这个蓝色星球,真的没有人类的存在的话,而且非要选出一个统治者的话,鸟类飞禽家族,或许是猿猴灵长类动物的最大竞争对手。而乌鸦,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候选对象!

有关这项研究相关知识点,也发表于《科学 Sicence》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