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疑问,价值万亿的电商物流生意,阿里、京东、拼多多都想做,甚至顺丰都想分一杯羹。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留意到,早在2019年快递行业进入了“三国杀”模式,阿里的菜鸟物流和京东物流都纷纷加大马力开疆拓土,传统快递领域的巨无霸顺丰的江湖地位岌岌可危。经过了多年发展,电商物流战场已发生极大的变化,或站队、或淘汰、或自立,加上拼多多的强势入局电商战场,也给物流战场注入了新的力量。可以说,电商的物流战局已经成为电商业务战争的新战场。

01

菜鸟网络借势起飞

阿里 66 亿人民币战略增持圆通一度成为舆论焦点,加上此前46.6亿入股申通,阿里已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全面覆盖“三通一达一百世”。

阿里明确表态不是抢快递生意,而在于服务电商,而服务的主体就是菜鸟网络,但菜鸟网络的‘智能骨干网’建起来后,可能会影响所有快递公司当下的商业模式。

菜鸟这张网,一面连接几百万商户,一面连接快递公司,依托阿里的技术优势搭建起基础设施平台,从而对信息进行高度整合,提升物流效率。

商户方面自不必多言,淘宝、天猫就是最大的订单池。至于快递公司,阿里采用了投资这种最直接且最为牢固的合作方式。另外,在即时配送、仓储和物流领域,阿里也同样在招兵买马。

菜鸟这张网,阿里还在继续织。

02

京东物流自立门户

京东对物流下的是实打实的基本功,京东物流主营供应链物流,是“仓配一体化” 的 B2C 模式。

京东在 2007 年开始自建物流体系,要铸造这一核心竞争力,资金是大头,京东也因此一度陷入资金链短缺困境。艰难行进了 13 年后,找到新的盈利方式——作为一个品牌全面开放,不再局限于仅为京东提供服务。但这一新出路,也迫使京东物流需要直面物流领域的竞争者。刘强东曾公开表示:唯一一家有资格称得上覆盖全国物流体系的,只有京东物流一家.......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竞争对手。

随着京东电商战略发力下沉市场,物流方面,京东选择了众邮。这是一家加盟制快递公司,与京东物流形成差异化互补,主打低价,聚焦于下沉市场,主攻电商件;一定程度上对标了“三通一达”电商快递。据媒体数据,众邮快递目前已覆盖了全国 99% 的四级地址。

此外,京东物流在投资上也举措频频,最近一起是以 30 亿元总对价收购跨越速运。这些都是京东在构建供应链基础设施上所需要的必要支持,弥补其“物流缺口”。

03

顺丰分拆业务快马加鞭

顺丰是国内目前首家采用直营模式的快递公司,拥有对全网络强有力管控的经营模式,顺丰控股已形成拥有“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合一、可覆盖国内外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

顺丰在快递行业一直是主角,目前顺丰的市场份额已达到 15%。缺乏商流和信息流优势的顺丰,选择时效性作为护城河,定位中高端市场,从而成为快递业利润最高的龙头。

早期的菜鸟网络在2013年成立时,是同时拉来了顺丰、圆通、申通、中通、韵达,各占1%的股份。而市场总是瞬息万变的,阿里和顺丰最终翻了脸,最典型的导火索是2016年,顺丰丰巢和菜鸟在合作中产生分歧。之后,阿里加速了对四通一达的投资。

随着电商业务的发展,恐怕这其中的恩怨会有更多的新剧情。

要知道,电商业务对快递的巨大影响,顺丰也是对电商快件有欲望的,曾面向中低端市场推出“电商特惠”服务,不过最终草草结局。如今再次成立丰网速运,专攻小件快件和下沉市场。

无论是快递行业的内部竞争,还是电商企业的跨界竞争,顺丰都需独立直面,不断的在市场合纵连横,正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完成自己的物流生态布局。

04

拼多多+极兔后发制人

电商新贵拼多多既未搭平台,也无物流体系,短板明显。此前拼多多平台订单包裹多依赖于阿里系的“三通一达”,明显这并非长久之计。

国内物流市场主流企业各家站队泾渭分明,于是拼多多将目标放在极兔速递。这公司于 2015 年在印尼成立,在东南亚 7 国已有成熟的网络布局。今年 3 月,极兔速递在中国起网,仅用两个月时间,其全网业务量已突破 100 万件。

极兔在中国延续“直营+加盟”的经营模式,在核心区域建立自营网点,保障服务,其它部分地区利用加盟网点拓展网络覆盖范围。通过”价格战“,进行低价竞争。包括拼多多在内,当当网、蘑菇街在内的电商平台也与极兔达成合作,这迟到的入局者,已经成为了“通达系”共同抵制的敌人。

此外,拼多多通过和国美合作,(延展阅读《》),与其旗下的安迅物流达成了合作,负责中、大件物流、仓储及交付服务。

可以说,对于拼多多,物流不仅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同时也是盈利的沃土,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拼多多在建设物流体系方面铆劲的原因了。

05

物流竞争,未完待续

基于物流与电商行业的高度共生化,万亿价值的物流生意,早不止属于物流玩家。马云、刘强东均不约而同公开表示,要将社会化物流成本降至 5% 以下。

电商新老玩家的加入与竞争,也推动了物流业务的提升,也让物流市场多了一份不确定性。竞争仍在继续,谁将得利?谁将被挤压?谁将最终出局?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