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太尔ADGZ-M35装甲车是奥地利在二战前研制的武器,虽然它并不怎么出名,但它确实算是早期的重型轮式装甲车辆,拥有12只车轮、密集的机枪火力以及那个时代比较流行的双驾驶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警的M35装甲车

在30年代初,奥地利陆军出于维稳的需求,他们有时候需要代替警察部门执行一些任务,这时候如果使用标准的军用装备就很不适合。1934年时,斯太尔公司为陆军研制了一种轮式重型装甲车,次年开始交付,它的正式名称是“M35 Mittlere Panzerwagen”(下文简称它为M35装甲车)。

关于装甲车的命名这其中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按理它在1935年交付,得到M35的编号是很正常的,可是国内百科却指出M35是1930年定型的6轮装甲车,本文所说的M35被其称为奥地利.戴姆勒生产的ADGZ-M612,这实在是让人不明所以。为了搞清楚其中的问题,又简单的查找了一下百科信息来源,发现这是捋不清谁抄谁的一堆乱麻,在其中一篇科普中提到资料来源于2012年的某帖子,浏览了该帖子后其中压根没有M35的相关信息,反倒是一些售卖模型打出了M612的名称。鉴于这其中的信息来源存疑,于是干脆采用维基百科的说法,就称它M35了。

M35装甲车生产数量不多,在奥地利还没有并入德国前,奥地利军方获得了12辆M35,而警察部门获得了15辆,他们都被用来执行警察任务。合并后德国接管了部分M35,并且在1942年另外购买了25辆。

不拘一格的M35

M35装甲车全重12吨,比当时德军装备的一号、二号坦克还重,是不折不扣的重型轮式装甲车。车体长6.26米,宽2.16米,高2.56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辆的发动机为一台奥地利.戴姆勒 M612 6缸发动机(与前文提到的疑点似乎有点联系),输出功率150马力。车辆的行走轮12只,采用首尾各一对转向轮+中部双轴结构,其中中部采用双轮布置,且为装甲车动力轮。装甲车两头都有驾驶室,可以分别操控车辆往各自的方向前进,最大行驶速度70千米。这种双驾驶室设计在当时不算独一无二,另有好几款都采用了这种设计,二战后仍有延续。

装甲为11毫米焊接结构,两头都有大倾斜角,另有百叶窗结构。这样的防护力算不上强,考虑到它本身就是警用装备,能够满足需求,但军用的话就明显弱了点。

武器配置比较丰富,除了炮塔上一门20毫米KwK机炮,它还有另外3挺机枪,一挺在炮塔的左侧,另外两挺分别布置在车体的两头。

要操作这样一辆装甲车所需的人员也不少,标准成员6人,其中2名驾驶员,前后2名机枪手,车长和另外一名炮手在炮塔内。

M35平淡的服役生涯

M35装甲车的服役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战斗,因为德军得到它们也主要用来执行警用任务,大部分都在后方。有少量M35跟随德军参与了波兰战役,其中有3辆M35参与了攻打但泽的某邮局,并损失了一辆。在之后就没有参与什么大的军事行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军也并非没有想过对它进行改装,在1941年时,德军曾将东线缴获的T-26坦克炮塔尝试安装上去,这种尝试应该没有取得成功,因为要改动的地方太多。除了德军自己使用,德军还提供了少量给克罗地亚,它们在东线战场上战斗并损毁。

M35本身没有什么技术亮点,数量也太少,几年的服役生涯中没有值得称道的作战表现,它只是平平淡淡的服役,都说不清它们在哪些战斗中损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