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近日,新京智库针对中印边境问题举办了“‘龙象之争’:如何破解中印僵局”专题研讨会。

会上,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孙兴杰认为,近期中印边境上的冲突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警惕的新现象,同时强调,中印关系处于时代大变局之下,中美印俄复杂的博弈结构以及中国周边其他热点问题可能产生的联动或共振,对中国的挑战是系统性的,需要中国谨慎应对。

以下为孙兴杰发言内容:

中印边界的问题,我觉得是比较严重的问题。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它的影响,但是如果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个可能是具有指标性的事件。所以我想从地缘格局的角度来看中印边界对峙。

中印边境冲突的几大新特点

首先,我想谈一谈这次冲突的特点。从新闻媒体报道或者追踪的角度来看,首先边界的问题比较有爆炸性。

虽然之前也有过洞朗对峙,洞朗对峙的时候大家也非常紧张,当时也谈到会不会动手这个问题。这次从6月份开始一直到现在,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等到大雪封山时,这个冲突就会被冻结下来。我们希望老天爷帮忙,让这次危机能够降温。我觉得这样下去的话,边界问题会常态化。

再就是烈度非常高。这是非常值得警醒或者警惕的问题,具有指标性的就是打破了边境地区不使用枪的默契。此前是用棍子也好,狼牙棒也好,都只是冷兵器的对峙,但是这次出现了枪声,不管是哪一方先开的枪,动枪了就容易失控。

印度莫迪政府把开枪的权力下放到一线部队,我觉得这可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对峙。大国之间从摩擦到最后升级成战争,可能就是在不经意之间的事。

我最近一直在看一战爆发的相关资料。实际上一战爆发的时候,这些大国都没有想到非得厮杀到个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当8月份出现了枪声之后,我觉得中印边境问题性质在发生变化。

印度外长苏杰生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我觉得动武,尤其是核时代的动武,一旦发生冲突战争,那就是很多生命“人头落地”了,所以还是不要轻易动武。我觉得出现枪声这个事情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

同时,边境地区双方出现了一个非常高烈度的军备竞赛,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印边境地区,中国无论是在基础设施也好,军力部署也好,在质量上是占优势的。

但是这些年,尤其是最近几年,印度也在加强这方面的部署。在边境地区,尤其是西段边境出现了陈兵几十万的局势。把军队放在那里,就像一个火药桶一样,一旦出现擦枪走火,边境局势会急剧升温,短时间内可能就很难控制,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倾向。

此外,中印对峙引起了这样高的关注度,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边境对峙问题现在到了一个现场直播的程度。如果双方对峙的时候拍了个小视频,一旦传到网上去,很容易引发双方非常激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加勒万河谷对峙,印度说死了20多人之后,我们一直没有公布伤亡的人数。我觉得这是中国的一种克制。如果我们说没有死亡或者死伤,或者比较少,印度那边肯定不愿意。国大党现在是非常激进的,批评莫迪不够狠。如果我们死伤人数超过印度的话,中国老百姓也不愿意,觉得我们吃了亏。

还有就是在冲突的过程中,印度把边境问题跟经济问题、其他问题绑定在一起,这很容易引发中印之间系统性的对抗。

比如中印之间有贸易赤字问题、边境问题、西藏问题等。现在一旦中印边境出问题,印度就封禁中国的App、在进口上给你使绊子,这样会形成中印全面的、系统性对抗,很难去把边境问题搁置下来或者缓和下来。这是一个持续升温的过程。

我觉得疫情对于中国外交造成的挑战,可能超过了我们很多人的估计。疫情之后,美国、日本和印度的GDP大幅度缩水,他们无论是甩锅或是调查病毒来源,都会把这个责任往中国头上扣,这样对我国形成的最大挑战就是在外交上怎么重新跟世界其他国家理顺关系,怎么去把责任理清;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客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自己国家的利益,肯定会泼脏水或者把问题升级、政治化。

中印关系处于复杂的大变局时代背景下

对于中印关系,我认为中印现在处于大变局时代的双边关系,或者说是新型崛起国家的关系。

百年变局这个提法,其实是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武汉与莫迪进行非正式会晤的时候提出来的。刚开始我也没有太关注,但我当时带的一个印度留学生,他说中国领导人提出一个新的说法,就是百年大变局,他说印度学界是这样一种观点,印度想跟中国合作,想推动所谓的“亚洲世纪”的实现。那时候的中印关系和现在的不是一个气氛。

同时,中印两国都面临着地缘政治的变局。

中印具有同样的地缘政治属性,都是陆海兼备的国家,其实边境问题是中国跟印度共同的一个困境。两个国家都要去发展经济,都要走向海洋。但是如果不把陆上边界问题解决了,就不能全身心地走向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最典型的就是陆、海军的军费或者资源分配问题。印度的陆、海军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发展海空军,陆军肯定会受影响。因此,从军队内部和军种之间资源分配角度来讲,边境问题在印度陆军看来,肯定还是陆上安全比较重要,像中国当年晚清的时候也有陆防和海防的问题。所以边界问题恐怕一时半会解决不了。

而且,边界问题也涉及中印两国的大国身份问题。两个国家在近代都经过屈辱,土地、边界都变成了一种民族情感,领土跟国家的身份、尊严是联系在一起的,很难做出让步。陆上边界划分不可能说是打一仗或者谈一次、两次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问题。

并且,现在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非常狂热。莫迪从吉拉特邦开始,不仅是在边界问题上,同时在推行印度身份证,克什米尔地区自治权的问题,我们能够看到印度人民党是在印度民族主义的驱动下重塑印度的政治。再加上选举政治,印度的这种右倾化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中美俄印形成复杂的博弈结构

目前,在中美俄印四方之间,也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博弈结构。我们看到边界冲突发生之后,美国、俄罗斯都是在帮印度。我认为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挑战。

另外,我们在对外政策或者对外事务,也同时面临着很多挑战。台海问题、印度问题,朝鲜半岛问题,这三个热点问题形成一种联动。印度非常精明,会瞅准时机做一些事情。

在这之外,我们目前还面临着一些没有发生但是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第一是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三方之间的联动。

在这个月,印巴之间发生了小规模的摩擦。有中国学者说,中印还没有打起来,印巴又打起来了。我们处理跟印度关系的时候,应该跟印巴关系或者中巴关系要保持一种独立,不要形成中巴跟印度之间的对抗。我接触过的巴基斯坦留学生,他们给我一个很强烈的印象就是忽悠中国跟印度发生冲突。实际上他们是要强化中巴关系,走向结盟。我觉得中印关系和印巴关系绑在一起形成共振的话,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第二是西藏问题。8月份时,我通过媒体报道才知道印度有一个特种边境部队,他们是由藏族人组成的。在这次边境冲突中,印度没有把边境问题跟西藏问题绑定在一起,我认为可能是印度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如果这两个问题也绑定在一起的话,中印关系可能会更糟。

第三,我们看到因为这次中印边境问题,一体绑定,形成对抗,包括对中印之间的贸易问题、经济问题,就会形成压力。它带来的一个风险就是,整个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的主题切换。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如果现在切换,主题就会变成冲突与对抗。

这个对于中国也好,对于印度也罢,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如果印度把一部分军费拿出来发展经济的话,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成果或者是可以修更多的基础设施。反过来对中国也是一样。如果主题切换之后,冲突对抗变成了新主题,那么很多资源可能就会被拖入到军事领域,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大的风险。

边境问题并非短时间内可以解决

边境问题、边界问题可能是没法在短期内用“解决”两个字来形容。危机管控应该是一种常态化的方式。

而且,现在从对外事务来讲,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热点共振,这样的话,确实是需要去统筹、区分优先次序。同时,在这种环境或者处境之下,做一些取舍。

因为解决问题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不可能说我们全胜或者我们不付出代价。这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或者要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边境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去解决,我们要同时处理不同的麻烦。

至于中印之间会不会真的打起来,我一直觉得不太可能。毕竟中印是两个核大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两个核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冲突。有一种理论叫“民主和平论”,是说民主国家之间不会打仗,其实也不一定。但是核武国家不打仗,核武和平却是可能的。因为拥有核武器之后,大家都会保持最后的理性。所以中印之间我觉得可能不会有战争的危机,但是摩擦肯定会有,因此说中印边境出现枪声是一件非常值得警惕的事。

大国间的红线是斗争出来的

对于边境上这些动作,印度会算小账,比较精明,印度外交是做得比较精细的。虽然从硬实力来讲,印度比我们差很多,尤其是经济发展这些方面印度比不上中国,但是印度在外交政策、外交策略上我觉得做得非常精细。

比如在洞朗对峙事件上,印度人没有吸取什么教训,是得到了经验。反过来对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其实还是要以斗争求和平,通过斗争重构中印边境的均衡。

我认为大国之间的底线或者红线,不是说出来的,是斗出来的。边界地区可能会长期处于一种拉锯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说白了就是要提高中国的斗争艺术,不是说斗一次,一战定乾坤,而是经过长期、多次的博弈,逐渐形成彼此之间的“默契”,或者彼此能够接受的一种底线。

再一个就是要用这种外交沟通的渠道和机制。最近中印军方的沟通从旅长级到军长级,再到防长、外长级别,我觉得最后的手段可能就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直接的沟通。

实际上对印斗争也好,对美斗争也好,有一个前提或者底线是什么?就是要用尽外交手段,不能轻易说我们打一下。双方的沟通,如果旅长级不行就军长级,军长级不行就防长级,防长级不行就国务委员或者更高级别。如果在没有用尽外交手段,就因为一线部队的接触摩擦而引起有限战争,这说明这个国家还不够成熟。

印度成“一带一路”和“印太战略”的关键节点

至于“一带一路”和“印太”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中美两国之间地缘战略的博弈。在这当中印度是一个焦点。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印度是“印太战略”和“一带一路”进行竞争的最关键节点,所以我们应该是最大程度去争取印度,至少让印度跟美国保持一定的距离。

实际上印度也在这样做,试图左右逢源。刚才刘宗义老师说印度的战略方向已经定了,要倒向美国。我认为不一定,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工作。印度这种大国的意志还是非常坚定的,如果它边界问题解决,走向印度洋的话,印度跟美国的海权系统就会形成直接的冲突或者对抗了。印度走向印度洋,虽然有可能截住中国,但是跟美国在印度洋的利益是会形成矛盾和冲突的。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所以我觉得从中美战略博弈的角度来讲,怎么去看印度,刚才凌胜利老师也说了,如果美国是我们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那么我们要怎么去处理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关系?这其实就是在“一带一路”与“印太战略”的博弈过程中,至少不要把印度变成我们的敌人。

另外,一个大的变化,尤其是今年最近几个月的变化,就是大国之间的竞争从软制衡转变成硬制衡。现在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软制衡环境里面,认为大国之间还是经济比较重要。但是现在能够看到,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这种硬制衡、军事同盟的力量越来越凸显出来。

中印关系或决定中美战略博弈局面

最后我想说的是,最近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意味深长,就是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我在想大国的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除了实力之外,我想更重要的还是外交战略。

外交是不是一种实力?我觉得对于中国这种国家来讲,崛起过程中外交的战略、艺术、意志这些东西可能会越来越重要。不是说两国之间衡量实力的时候,看看有多少GDP、坦克、大炮,而是怎么去拿捏时机,怎么去争取更多的朋友。

所以,从中印边界问题确实能够看到,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局。对于中国来讲,这种挑战是非常有系统性的。从长远来讲,可能中印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周边环境问题,进而决定我们在对美战略博弈的局面。

□孙兴杰(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

相关推荐

中印外长刚谈完 印媒:两军已进入彼此枪支射击范围

中印外长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双边会晤并达成“五点共识”后,印度媒体仍持续渲染两军边境对峙。印度《经济时报》12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印度军队在班公湖南岸的斯攀谷地区进行了军事部署。 该人士称,两军在该地区已进入彼此“枪支射击范围” ,中方通过部署民兵小队“巩固边境”,他们的战术任务是“设法驱离印军”。报道称,印度陆军已多次重申,“如果中方军队敢于采取任何挑衅性的行动,印军将进行报复”。不过,为确保局势稳定,两军近日来“每天都在进行互动”。

《印度快报》12日援引印度前驻华武官德威维迪的话分析称,印中外长举行旨在缓解当前紧张局势的会晤至关重要,有助于打破两国边境对峙僵局。此举显示中方仍渴望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德威维迪宣称,回顾事态根源和发展,考虑到对峙规模、程度和时间等因素,中方所采取军事行动的政治目的是“向印方传达应屈从于中国利益的强烈信号”,军事目的是在“达普桑、加勒万、班公湖”等地形成对印优势。他说,双方此次对峙均投入较多人员和武器装备,且不断在“行动与反制”之间升级,但总体水平低于爆发战争的标准。印中外长所达成的“五点共识”,核心意义在于规划了两军脱离接触、缓和局势的宏观方式,未来的关键是能否落实。

《印度时报》报道称,据消息人士透露,印中军方可能于本周举行新一轮高级别对话,重点是商讨如何落实“五点共识”。印方接下来将密切观察并评估中方军队在“拉达克地区”东部对峙点所采取的行动。据悉,印度陆军司令纳拉万已与军方高层审议“五点共识”内容。报道认为,“五点共识”虽然提到了“尽快脱离接触”,但并未就具体的时间表进行规划,这可能要留待双方在即将举行的军事高级别对话中解决。消息人士强调,印方目前不会在边境地区降低警戒级别,将继续保持“高度战备状态”,直到对峙情况发生显著改变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时报》13日在报道中提到,位于印度海得拉巴的“国企”——合金公司将建一个装甲工厂,专门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防弹背心和防护装备,并供应防弹车。目前,几百件防弹背心已作为样本被提供给准军事部队。此外,印媒12日称,印度空军计划在北阿坎德邦的3个边境地区建立防空雷达,并修建一个用作加油、装卸弹药的预着陆场。

《印度斯坦时报》认为,印度应在此次对峙后进一步完善对华政策工具包,冷静观察中国的行动,同时保持警惕、伺机先发制人。报道称,印度首先应同步强化经济和军事实力。这将是与中国未来展开全方位竞争的底气和关键。同时,应巩固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伙伴关系。印度需要考虑是否与上述国家,尤其是美国,进行更广泛和更开放的合作。此外,报道还呼吁政府考虑加强与南亚周边国家关系,对冲中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

与此同时,美国11日宣布与马尔代夫签署防务合作框架。虽然美方在有关此事的声明中并未提及中国,但《印度时报》12日在报道中特别提及,特朗普政府正寻求扩大其在印太地区的联盟,以应对中国不断提升的影响力。报道还不忘拉上自己的国家,表示美国也一直在推动印度在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发挥更广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