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晚清末年,社会动荡,生灵涂炭。

1867年,江浙地区发生灾荒,尸横遍野。

江苏巡抚、藩司发文,要求各县尽快掩埋暴露在各处的尸骸。

江苏南汇代理县令陈其元收到命令后,亲力亲为,历时3个月共掩埋尸骸3万多具。但因尸骸太多,还有1万多具没来得及掩埋,他如实向藩司进行了汇报。

而另外一个县,只掩埋了1700多具尸骸,还有许多没有掩埋,该县的县令却在汇报材料中谎称“境内悉数葬尽”。

然而,藩司下文时,对陈其元进行了一番申饬,却对另一县的县令进行表彰记功。

显然,作为老实人的陈其元说了真话,另一个县的县令说了假话。——一真一假所遭受的待遇,管窥出晚清当时的官场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看,这就是说真话的代价!

晚清官场奉行“多磕头,少说话”的潜规则,但必须要说话时怎么办呢?

那就是,拣上司爱听的说:就算是假话,也照说不误;上司不喜欢听的话,就算是真话,也千万不要说。

事实上,陈其元在汇报之前,幕僚曾建议他不妨说点假话,就说尸骸已经“掩埋净尽”,而陈其元觉得这样不妥。但这次教训,让好人陈其元明白了一些道理。

如果一个官员,既不想说真话,又不想说假话,又该怎么办?那就只好说“今天天气好”了。

对于这一点,做过13年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的英国人威妥玛深有体会。

一次,威妥玛在总理衙门寒暄:“今日天气甚好。”但无人搭话。

过了很久,军机大臣兼任总理衙门大臣的沈桂芬感觉再不搭话就很失礼了,便回话:“今日天气果好。”

沈桂芬话音刚落,各位大臣、章京纷纷回答:“今日天气果好。”

威妥玛不禁哑然失笑。

你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呢?

既然说真话那么危险,是不是没有人说真话了呢?晚清另外一个官员的遭遇,更加耐人寻味!

1874年,英国驻北京使馆的马嘉理在云南被杀,英国就此事要求清政府派遣使团赴英国道歉,并作为中国的驻英大使。

当时,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朝,认为出任“驻英大使”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历来只有“蛮夷”派人来天朝朝贡,哪有天朝的大臣去外国“做人质”?

但事情总要解决吧,最终,曾任广东巡抚的郭嵩焘,被朝廷派任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临危受命”,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名驻外使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76年,郭嵩焘在嘲讽和诋毁声中乘船西去,远赴英国上任。经过几十天的航行,郭嵩焘与副使刘锡鸿等,于1877年1月下旬抵达伦敦。

郭嵩焘严格按照朝廷要求,每天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详细如实记载。登陆英伦,他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中英之间的差别之大,让他深感痛心疾首,那些先进机器,更是冲击着他的灵魂。

郭嵩焘将其见闻归纳整理成一本《使西纪程》,寄回总理衙门。在《使西纪程》中,不仅记录了英国在科技、工业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还介绍了英国议会等政治体制的运行模式,希望朝廷不再故步自封、自欺欺人,而是像日本进行明治维新那样,对西方文明奋起直追。

在英国这段时间,郭嵩焘见识到了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国家,让他感觉到了中国与英国差距何止百年?强烈的观感刺激,让郭嵩焘内心十分担忧,国内士大夫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一厢情愿的美梦中无法醒来。

令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样一部介绍西方文明的《使西纪程》,不但没有让夜郎自大的清朝士大夫开阔眼界,反而引起他们对郭嵩焘的口诛笔伐。《使西纪程》一经出版,一时间舆论哗然,群情汹汹。

可恶的是,那些坐井观天的“爱国者”们,纷纷指摘诋毁郭嵩焘,说他“诚不知是何肺肝”,更有甚者说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是一个十足的“汉奸”“卖国贼”。

在长沙准备乡试的考生,不仅烧毁了郭嵩焘出资修复的玉泉山林寺,还扬言要捣毁其故宅,就连郭嵩焘的老朋友、湖广总督刘坤一,都质问他“何以面目归湖南,更何以对天下后世”。面对汹涌而来的反对声,慈禧太后下令将《使西纪程》毁弃,禁止流传。同时,发布谕旨严厉申饬郭嵩焘。

1877年7月,郭嵩焘与守旧顽固的副使刘锡鸿发生激烈冲突。刘锡鸿暗中对郭多加诋毁,刘锡鸿还公然在使馆中扬言:“这个京师之内都指名为汉奸的人,我肯定不能容下他。”并又密劾郭嵩焘罪责“十款”,极尽罗织诬陷之能事。

刘锡鸿指责郭嵩焘的罪状,不仅是鸡毛蒜皮,而且都合乎国际礼仪,并可印证英人所说郭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的称誉无误。国内顽固派亦强烈响应,翰林院编修何金寿参劾他“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语。

1879年,郭嵩焘与继任公使曾纪泽办理完交接事务后,黯然回国,称病回籍。回国后,郭嵩焘在全国上下的声讨与谩骂中度过残年,最终于1891年悲愤离世。

或许,这就是民族的劣根性,见不得别人的好,更不能说别人的好!

梦醒者的痛苦,在于他承受了那些沉睡者和装睡者,所有人的痛苦!

危险一步步逼近,他欲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但是那些装睡的人对他下起了黑手,那些沉睡的人也对他落井下石!最终,他老死于荒野!

没有了真话,没有了真相,而晚清离危险越来越近:郭嵩焘死后五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大胜,清朝惨败;郭嵩焘死后二十年,摇摇欲坠的“老大帝国”轰然倒塌。

那些“围殴者”以“爱国者”自居,实属可怜又可恨!夏虫不可语冰,井蛙夜郎自大,沉溺在“盛世”的美梦中不能自拔,冬去春来时,再也无法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