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一出生就要摆满月酒,升学要喝酒,参军要喝酒,结婚要喝酒,开业要喝酒,乔迁要喝酒,直到这个人亡故了还有人为他喝酒。日常,高兴的时候喝酒,悲伤的时候喝酒,开心的时候喝酒,失意的时候喝酒,等等,总之,许多场合都离不开酒。所谓,无酒不成席。

然而,随着信息的碎片化和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出现的传播片面化、极端化,使白酒消费领域出现了三大误区。现一一总结如下:

误区一,酱香酒是最好的酒。

白酒消费,一直都不是理性的,不懂酒的人则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一年喝倒一个牌子,一个品牌流行一阵子,都直白地说明了白酒消费的跟风现象。

当下,由于茅台酒节节攀升,且不容易买到真货,这就导致了全国掀起了酱香酒消费热潮。甚至不少人都这样传播,酱香酒是最好的酒,原因是酱香酒的酿造周期长,不容易造假,能长期存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优质酱香酒的酿造周期确实长,粮食要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其每次发酵周期为一个多月,累计一年时间左右。但是,次优质酱香和劣质酱香酒就不是这样了,不仅发酵周期短,有的根本不用发酵,当天生产,当天装瓶,当天销售。想一想,市场上哪有那么多优质酱香酒啊?因此,说酱香酒不容易造假是不真实的,前不久仁怀市举全市之力打击串香酒,不正说明了串香酒就是造假的酱香酒吗?而且,这种酒生产快,成本低,见效快,所以很难绝迹。

说酱香酒是最好的酒,更是片面的,狭隘的,极端的,混淆视听的。目前,全国有浓香、清香、酱香、米香、兼香、芝麻香、凤香、董香、特香、豉香、馥郁香、陶融香等十三种香型,每种香型对应的都有代表品牌,都有代表性的优质白酒,而且都有对应的消费群体。客观地说,每种香型的白酒都有优质酒,也都有低端劣质酒。

因此,对于不同香型的白酒来说,只有消费者的口感偏好,而没有哪种香型最好之说。不要说哪种香型的白酒最好,适合自己口感的、在自己消费承受范围之内的白酒就是好酒。

误区二,高度白酒是好酒,低度白酒都是酒精勾兑酒。

以前,白酒分为高度酒、中度酒、低度酒。现在,白酒重新划分了标准,分为高度酒和低度酒,40度以上的白酒是高度酒,40度以下的白酒是低度酒。

在消费领域,有人就故意编造一种谎言误导消费者,说高度白酒是好酒,低度白酒都是酒精勾兑酒,而且还编得让不懂酒的人听上去很有道理。在这方面,又被扯到了酱香酒上,原因是酱香酒都是53度的高度酒,而其它香型有30多度、40多度的白酒。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认识,茅台酒除了有53度,还有43度,以前还曾经推出过33度、28度酱香酒。

曾经,中国白酒还没有降度技术的时候,一般白酒都在50度以上,高的甚至达到了70多度。不能降低的原因是,度数一降下来,酒体就变浑浊了,不符合清澈透明的食品标准。后来,河南张弓酒厂副厂长郭宗武经过长期实践,研制出了38度白酒,才使低度白酒技术在全国得以推广普及。

包括现在,五粮液仍然还在推广39度白酒,旨在增加白酒的适口性,让更多人接受白酒。

实际上,无论是高度白酒还是低度白酒,都有优质酒和劣质酒。食用酒精90多度,想生产高度白酒岂不是太容易了。因此,说高度白酒是好酒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说低度白酒都是勾兑酒也是一种消费误导。

误区三,白酒加水变浑浊的才是好酒。

说白酒加水变浑浊才是好酒,完全是一种伪科学,更是一种消费误导,致使也将一些消费者带进了消费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浑浊太不正常了

人民日报公布的2018年2月份朋友圈十大谣言榜单上,荣登第一位就正是白酒加水不浊是假酒?谣言类别为失实报道,欺骗指数:★★★★四颗星。危害指数:★★★★四颗性。谣言内容:日前,一段以“白酒加水混浊和假酒判定方法”的小视频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引发了行业人士关注。视频显示,一名男子将一瓶白酒与另外两种知名品牌白酒相比较,通过加水后观察浑浊现象,指出“浊变的”为粮食酒,“不浊变的”就是“假酒、化学酒、工业酒、酒精酒”,而饮用非粮食酒,会导致头痛、口感等严重不适现象。

人民日报给出的事实真相是:关于“白酒加水能辨别真伪”一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就此专门发文进行了澄清,表示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准确判定酒质量的好坏,反而误导了消费者。对酒体质量判定需要专业的设备仪器测定理化指标,以及长期训练过的品酒师评定感官指标,二者结合才能判定酒的质量和真假。

人民日报点评:曾经,有一则“白酒加水能鉴别酒的真假与好坏”视频摆在我面前,我并没有相信。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愿意对他说:“瞎扯”。假如非要一份证据的话,我会甩给他一张中食协发出的声明。

事实上,好酒加水未必会变浑浊,加水变浑浊的未必是好酒;劣酒加水也可能会变浑浊,加水不变浑浊的未必就是劣酒。在酒里添加己酸乙酯、乙酸乙酯类物质,什么样的白酒加水都会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