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一次翻看实体杂志是什么时候,你还记得吗?上一次用实体唱片听歌是什么时候,你还记得吗?

与实体杂志一样,在新技术与互联网浪潮的双重席卷下,以黑胶唱片、CD、磁带等传统载体为主的音乐产业被迅速革新,如今一串串代码数据所替代了以往的传统载体,大众获取音乐的渠道转向了更为便利的流媒体。

尽管时代的巨轮让传统的唱片产业日渐式微,但在流媒体的冲击下,黑胶唱片的魅力却并未因此消失。 据RIAA 2020年的中期报道指出,虽然实体音乐作品销售量下降了23%,但黑胶唱片的销量却在近35年来首次超越了C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RIAA美国唱片协会数据

或许与流媒体端的销量相比,实体作品的小小销量不值一提,但黑胶唱片的“复兴”却在告诉我们,通过特定传播媒介所带来的感受与体验是无法被互联网替代的,这也正是黑胶唱片能在当下受到追捧,甚至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原因之一。因此,不妨追随我们脚步,通过这篇文章,了解一下黑胶唱片的魅力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胶唱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来记录声音信号的载体。」

黑胶诞生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彼时我们熟悉的大发明家爱迪生通过一次偶然发现的震动发声原理,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留声机,但当时的留声机即是播放器,也为载体。

▲初代留声机

由于留声机太过笨重,导致内容传播极其不便利,随后德国人EmileBerliner便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型载体——「唱片」,后经多次改良与尝试,便有了最早期的黑胶唱片——粗纹唱片(Standard-playing Record),也称SP唱片。

不过,早期的SP唱片由于转 速过快,正反每面最多只能录制不到4分钟的时间,大大限制了存储容量。但与此同时,这也演变出了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分支——「流行歌曲」,如今大部分流行歌曲时长都是3-4分钟左右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源于此。

直到1948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下定决心改造唱片,改造后的唱片分别采用乙烯基塑料和钻石作为唱片与唱针材料(唱针就是唱机与唱片接触的那根针)以达到将唱片转速降低,增加沟纹密度之余,又不会导致噪音与失真度增大的效果,而这种每分钟却能播放20-30分钟左右音乐的唱片就被称为密纹唱片(Long-Playing Record),也称LP唱片。

▲The Beatles乐队经典LP

由于存储容量的增大,每张LP唱片大约能存储10-12首歌曲,自此「专辑」的概念也随之出现。LP唱片的面世,逐渐淘汰了落后的SP唱片,并成为了推动音乐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再加之后来市面上的黑胶唱片几乎都为密纹唱片,因此之后黑胶唱片也可以直接被称为Long-Playing Record,但现在更常见的叫法是:Vinyl,直译过来就是:黑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还有一种唱片被称为EP(Extended-Playing Record),由RCA公司在50年代推出,它虽然不如LP唱片的存储容量大,只能存储5首歌曲左右,但唱片轻薄,直径较小,较为坚固,运输成本低的特点,让它一度在单曲市场中极受欢迎,如今EP也演变为了mini专辑的代名词。

▲ The Rolling Stones乐队 经典EP

在经历了50s——70s这个黄金时代后,几乎占据整个20世纪的黑胶唱片,随着科技革命逐渐开始迎来衰落。 1984年两家科技巨头SONY与PHILIPS将CD技术大面积推向市场,当时CD有着无可取代的便捷性与超大存储量,这使得黑胶唱片市场不断被侵蚀,到90年代初黑胶唱片逐渐停止生产,并慢慢退出了市场。

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向前,尽管如今黑胶的商业价值与社会认知度已大不如前,但黑胶的魅力却未因此丧失,反而在时代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信手拈来的数字音乐固然能赋予消费者方便快捷且低廉的音乐体验。但当你每日疲惫到家,拿起一张珍藏的黑胶小心翼翼地放在唱机上,等待音乐声缓缓响起的那一个瞬间,黑胶承载的便不只是音乐,而是一份认真生活的仪式感,一份音乐与人之间的温度,这种仪式感与精神愉悦是无法被数字媒体替代的。

再者,黑胶唱片的音质亦是比起当下数字音乐相对特别的存在。相比较于数字音乐选择数字录音,再制作成CD或是上传到互联网的形式,以往黑胶采用模拟录音直接刻录成唱片则更能完整保留原作的音源与最佳的音质。

简单来说,通过数字录音制作而成的CD或是数字音乐都需要经过「压缩」这一步骤才能最终输出,因此相比于无需压缩的模拟录音作品而言,数字录音作品所丢失东西会更多。(但当代制作的新黑胶也几乎是用数码录音制作而成的。)

▲Billie Eilish:When We All Fall Asleep黑胶LP

用老司机的话来形容就是:传统黑胶唱片的声音比起数字音乐而言会更加浑厚温润。并且,在读取唱片时,唱机发出的读取杂音,以及唱片老化磨损后特有的声音质感,亦是黑胶唱片独特的浪漫之处。

聊完内在,自然不能缺少外在。黑胶唱片的另一个魅力就来源于它的封面设计,唱片封面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早已被视为一种艺术,相信这也是不少朋友对于黑胶唱片的第一印象。

自1940年,第一张有插图的唱片封面诞生至今,除了各类设计师,亦有着数不清的艺术家为唱片封面贡献过自己的作品,例如波普艺术大师Andy Warhol、美国艺术大师Raymond Pettibon,街头艺术家Banksy等等。

▲Andy Warhol黑胶封面作品

▲Raymond Pettibon黑胶封面作品

▲Banksy为Ryksopp设计封面的黑胶唱片拍卖价格高达8W美元

而且,作为唱片封面作为一种艺术媒介,不少诞生于此的经典作品也被当作二次创作的灵感来源,或是设计素材,在其他领域成就大放异彩。

▲最经典的封面之 一莫过于由Peter Saville设计的「脉冲星」

▲上:UNDERCOVER 09AW 下:Raf Simons 03AW 均选用过这一图案作为设计元素

从最初作为保护用途的封套,到如今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媒介,唱片封面让黑胶收藏价值进一步提升之余,这一Mini艺术品,无疑是黑胶唱片“复兴”不可或缺的又一重要原因。

尽管时至今日黑胶还未演变为像咖啡、露营一样流行的生活方式,甚至在小众领域也算不上大众,但近几年在流行文化领域其实一直都不乏「黑胶」的身影出现。

“配件品牌”Supreme在2020SS季度推出的黑胶机大家一定有印象,这款与美国老牌知名音频设备制造商Numark联名的PT01黑胶机,其实是一台为打碟而 生的7寸小型唱机,与12寸的唱机比更加轻便,但12寸的唱片也可在此唱机播放。

▲Supreme X Numark PT01

除了推出产品, 近些年也有不少与黑胶唱片有关的活动举行。像本月,主打潮流及创意设计的香港MoMA Design Store就开设了名为「The Record Shop」的POP-UP,向大家展示了20世纪,从流行音乐至摇滚、Hip Hop、爵士等多种流派在内的经典黑胶唱片,向流行致敬。

▲ The Record Shop POP-UP

既为潮流教父,又是音乐人的藤原浩自然也办过不少与黑胶相关的活动。像2018年藤原浩就在东京举办了the VINYL by Hiroshi Fujiwara线下POP-UP,只要在活动现场,就可以试听由藤原浩亲自挑选的黑胶唱片。

▲the VINYL by Hiroshi Fujiwara

而今年,国内独立厂牌「明堂唱片」就在成都开设了一家专卖黑胶唱片的士多店——「Mintone Records Store 明堂士多」。「士多」就是「便利店」的粤语读音,虽名为士多,但实际是一家白天咖啡店,晚上鸡尾酒吧的综合店铺,尽管空间不大,但满满当当的黑胶唱片便足以满足你对黑胶的好奇。

▲Mintone Records Store 明堂士多

“爆款制造机”Travis Scott作为音乐人推出黑胶产品自然不意外,在近两年音乐作品的周边产品中,我们都能看到黑胶唱片的身影。而国内音乐人,像大家的“青春”周杰伦,也在今年推出了出道20年,14张完整专辑的黑胶珍藏套装。

▲ Travis Scott x Kaws Vinyl

▲周杰伦出道20周年黑胶珍藏套装

开篇我们用实体杂志与黑胶唱片作类比,向大家抛出问题,虽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但我们想表达的是,黑胶唱片与实体杂志,乃至实体店铺遭遇的问题,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们看待黑胶唱片的观点,就如前面讨论实体买手店品牌的观点一样,「实体」给予我们的观感是当下科技无法替代的。

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的黑胶玩家,但如果你也热爱音乐,那不妨找个时间去听听黑胶唱片,相信你也会因此被它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