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亦斌谈金融如何赋能科技创新

央广网广州9月26日消息 “这本书是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现在还没有正式出版,有点厚啊!”专访还未开始,这本名为《粤港澳大湾区:变革与赋能》的书便成为全场“主角”——

全书480页,围绕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分四个篇章、20个章节详细探讨了大湾区科技产出、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并就如何打造“世界一流湾区”提出了思考。

在严亦斌身上,有着多重身份。除了是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还兼任粤开证券董事长,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金融硕导,有着20多年科技金融投资的实战经验。

在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金交会”)期间接受央广网专访时,他的关注点自始至终都紧紧围绕“科技金融”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广网专访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严亦斌。(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摄)

  “大量科技企业最后都死在了‘钱’上”

作为一家资产规模超900亿元的大型国有金控集团,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区金控”)已连续多年参加金交会。今年集中展示了金融创新、金融“抗疫”、金融研究等三方面的成果。

“年年来参加,但是年年感觉都不一样”。严亦斌认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今年金交会突出了三个关键词:即变革、赋能和协同。

尤其是“科技赋能”让他感触颇深,“现在真正有多少钱投向实体经济?有多少钱投向科技创新和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我认为没做到!”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开发区金控的特点是同时具备金融、科技、园区这三块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的元素。多维度去观察科创企业的成长,让严亦斌有信心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比他们都更懂科技企业”。

或许是基于这份“懂得”,在他眼中,大量科创企业的命运可谓“悲壮”。“大量好的企业、能代表中国未来的企业,最后一公里死在哪里?可能不是死在它自己的创业激情上,而是死在‘钱’上面。因为它没有更多的钱,在合适的阶段去进行大的投入,因此错过了一些发展机会。”

在《粤港澳大湾区:变革与赋能》一书中,明确指出:“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诸多举措中,有一项极为关键,即打造与科技创新相契合的金融生态。”

严亦斌指出,这其中需要政府维度的扶持,也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而传统的金融机构是很难服务到位的。“科技企业的成长阶段不同,有些早期什么都没有,你能给钱吗?不行!当银行能贷款时,它可能也不要你的钱了,因为股权投资进来啦。”

严亦斌坦言,科技企业的发展生命周期和它的融资需求以及金融工具,不是现在所有金融机构都能提供的,而恰恰这种错配让很多企业没有走到最后,“科技企业必须要资本赋能,研发投入这么大,很难一个周期活下来”。

第九届金交会期间,开发区金控、粤开证券与多家银行等机构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合作总额达897亿元。(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涉及政策、体制、人才、机构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广州为例,目前初步具备了建设金融中心的基础,但与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典型的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仍存在短板与不足。

“主要跟我们的法人金融机构太少有关。”严亦斌强调说。

据悉,法人金融机构梳理是衡量金融中心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影响着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进度。然而,到2019年底广州全市只有54家法人金融金钩,而北京和上海在2018年末这一数字就达到了120家、212家。

“如果选一个我们有能力收购的牌照,优先选择哪一个呢?”在经过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后,2019年初,开发区金控受让了有着30余年历史的老牌券商——联讯证券47.24%的股权,实现控股,并更名为“粤开证券”,总部也从惠州迁至广州开发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严亦斌表示,从名字上看,粤开证券既寓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包容,也是希望能立足广东继往开来。

“新的生命力来自于哪里?答案就在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链条去做,在于打造一个一流精品特色券商。”

所谓“特色”,严亦斌特别提到了要搭建“大中台”运营架构,协同各项业务高效运营,“这是一个创新型的模式,也就是以后都是集中管理,提高管控的运营能力,又能控制风险。”

目前,粤开证券已将增资扩股摆上议事日程,“通过增资扩股,我们还要去坚定地上市,因为上市才能实现一家券商以后真正的长远发展,在五年内跻身行业‘准头部’。”

  “打造广州的科技金融地标”

长期以来,开发区金控根植于广州开发区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科技投资作为其三大主业之一,挑选了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电显示等高新科技主要赛道进行布局。

其中,在生物医药领域,开发区金控累计投资超30亿元,投资了美港双上市、王晓东院士领衔的百济神州,今年港股上市、施一公院士领衔的诺诚健华,基因测序领域、谢晓亮院士领衔的塞纳生物等国内外头部企业。

“生物医药的发展有很多要素,需要有院校的要素、人才的要素,甚至需要临床医院的要素。”严亦斌表示,广州开发区已经聚集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企业,接下来还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强的生物安全基地。

“疫情发生后,全社会对生物安全的重视度更加高。这个基地以后既有医院,也有早期的实验室、检测机构、疫苗研发等要素。有些已经取得土地了,有些在重新规划,有些正在引进合作伙伴,包括院士团队、投资机构都正在对接。”

除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外,作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拥有最大产业园面积的国企,开发区金控在园区建设、重大产业总部项目上也不断加码。

由其投资的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科技金融中心CBD,建成后将引入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总部、500强企业、实业总部、高新科技企业总部,成为开发区科技金融产业集聚的高端平台和对外窗口。

“我们将在这里盖两座双子塔,希望能盖到200米以上,现在已经在施工了,还剩下两年半左右的工期,未来将真正成为科技金融的一个地标”,严亦斌透露。

采 写 :王雪薇

拍 摄 :官文清、张胜强

视频剪辑:见习记者 王倩